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后车(後車)hòu chē
(1).副车,侍从所乘的车。《诗·小雅·绵蛮》:“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郑玄 笺:“后车,倅车也。” 陆德明 释文:“倅,七对反,副车。”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託乘於后车。” 清 顾炎武 《重过代州赠李处士因笃在陈君上年署中》诗:“穷愁那得一篇书?幸有心期託后车。”
(2).后继之车。《汉书·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夫 三代 之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知也。”后因以为鉴诫之义。 唐 张继 《读峄山碑》诗:“谁知颂德山头石,却与他人戒后车。” 宋 司马光 《颜太初杂文序》:“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 ——《漢語大詞典》
(2).后继之车。《汉书·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夫 三代 之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知也。”后因以为鉴诫之义。 唐 张继 《读峄山碑》诗:“谁知颂德山头石,却与他人戒后车。” 宋 司马光 《颜太初杂文序》:“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 ——《漢語大詞典》
孺子 rú zǐ
(1).幼儿,儿童。《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隐之心。” 宋 苏轼 《教战守策》:“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裕靖节公殉难》:“掘壕如浅沟,一孺子能踰之。”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我曾于五月二十日寄一孺子相片。”
(2).古代称天子、诸侯、世卿的继承人。《书·立政》:“呜呼!孺子王矣。”《汉书·王莽传上》:“立 宣帝 玄孙 婴 为太子,号曰孺子。” 唐 罗隐 《筹笔驿》诗:“千里江山轻孺子,两朝冠剑恨 譙周 。”《新唐书·王承元传》:“﹝ 承元 ﹞乃谢曰:‘诸君不忘 王 氏以及孺子,苟有令,其从我乎?’”参阅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孺子》。
(3).贵妾。《战国策·齐策三》:“ 齐王 夫人死,有七孺子皆近, 薛公 欲知王所欲立,乃献七珥,美其一,明日视美珥所在,劝王立为夫人。”《汉书·王子侯表上》:“ 东城侯遗 为孺子所杀。” 颜师古 注:“孺子,妾之号也。”《晋书·刘聪载记》:“初, 靳準 妹为 乂 孺子。”
(4).犹小子、竖子,含藐视轻蔑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事之去留在 张君 ,孺子岂有客习於相君者哉?” 司马贞 索隐引 刘 氏云:“盖谓 雎 为小子也。” 明 沈采 《千金记·代谢》:“罢了,罢了,这孺子不足与议,有天下者必 沛公 也。”京剧《将相和》第十九场:“非是俺无有容人量,屈身孺子脸无光。”
(5). 东汉 徐穉 的字。 徐穉 , 豫章 南昌 人,家贫,隐居不仕。后亦以指清贫淡泊,隐居不仕者。 唐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诗:“未及 冯公 老,何惊 孺子 贫。” 明 何景明 《雨过徐舍人》诗:“ 长安 六月半云雨, 孺子 轩牕清杳然。” 清 钱谦益 《徐良彦父玘赠朝议大夫》:“於戏! 孺子 之后,长有千秋之名。”
(6).指古之《孺子歌》。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见《孟子·离娄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孺子》沧浪,亦有全曲。”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 半塘 ﹞语多涉词:‘……野人《击壤》,《孺子》濯缨,天机偶触,长謡斯发。’” ——《漢語大詞典》
(2).古代称天子、诸侯、世卿的继承人。《书·立政》:“呜呼!孺子王矣。”《汉书·王莽传上》:“立 宣帝 玄孙 婴 为太子,号曰孺子。” 唐 罗隐 《筹笔驿》诗:“千里江山轻孺子,两朝冠剑恨 譙周 。”《新唐书·王承元传》:“﹝ 承元 ﹞乃谢曰:‘诸君不忘 王 氏以及孺子,苟有令,其从我乎?’”参阅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孺子》。
(3).贵妾。《战国策·齐策三》:“ 齐王 夫人死,有七孺子皆近, 薛公 欲知王所欲立,乃献七珥,美其一,明日视美珥所在,劝王立为夫人。”《汉书·王子侯表上》:“ 东城侯遗 为孺子所杀。” 颜师古 注:“孺子,妾之号也。”《晋书·刘聪载记》:“初, 靳準 妹为 乂 孺子。”
(4).犹小子、竖子,含藐视轻蔑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事之去留在 张君 ,孺子岂有客习於相君者哉?” 司马贞 索隐引 刘 氏云:“盖谓 雎 为小子也。” 明 沈采 《千金记·代谢》:“罢了,罢了,这孺子不足与议,有天下者必 沛公 也。”京剧《将相和》第十九场:“非是俺无有容人量,屈身孺子脸无光。”
(5). 东汉 徐穉 的字。 徐穉 , 豫章 南昌 人,家贫,隐居不仕。后亦以指清贫淡泊,隐居不仕者。 唐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诗:“未及 冯公 老,何惊 孺子 贫。” 明 何景明 《雨过徐舍人》诗:“ 长安 六月半云雨, 孺子 轩牕清杳然。” 清 钱谦益 《徐良彦父玘赠朝议大夫》:“於戏! 孺子 之后,长有千秋之名。”
(6).指古之《孺子歌》。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见《孟子·离娄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孺子》沧浪,亦有全曲。”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 半塘 ﹞语多涉词:‘……野人《击壤》,《孺子》濯缨,天机偶触,长謡斯发。’” ——《漢語大詞典》
贤孙(賢孫)xián sūn
(1).对人孙子的敬称。 明 李开先 《题思斋霍中丞祖母贞节褒扬卷》诗:“贤孙虽佐部,拜相竢宣麻。”
(2).贤惠的子孙。 清 厉鹗 《开平王孙种菜歌》:“沧桑抱节有贤孙, 钟阜 秋青人泪痕。” ——《漢語大詞典》
(2).贤惠的子孙。 清 厉鹗 《开平王孙种菜歌》:“沧桑抱节有贤孙, 钟阜 秋青人泪痕。” ——《漢語大詞典》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动-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 姓。如晋代有在育。
吊古(弔古)diào gǔ
凭吊往古之事。 唐 李端 《送友人》诗:“闻説 湘 川 路,年年弔古多。” 宋 陈与义 《登岳阳楼》诗:“白头弔古霜风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清 黄遵宪 《到广州》诗:“秋风独上 越王臺 ,弔古伤今几霸才。” ——《漢語大詞典》
徘徊 pái huái
(1).往返回旋;来回走动。《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越月踰时,则必反铅;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躑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也。” 杨倞 注:“徘徊,回旋飞翔之貌。”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父﹞即佯为贩鬻者,徘徊道上。”《儒林外史》第四七回:“ 方六老爷 行了一回礼,拘束狠了,宽去了纱帽圆领,换了方巾便服,在阁上廊沿间徘徊徘徊。”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在这条街漫步徘徊,忽然发现了通俗阅报社的招牌,挂在商场的楼上。”
(2).犹彷徨。游移不定貌。《汉书·高后纪》:“ 产 不知 禄 已去北军,入 未央宫 欲为乱。殿门弗内,徘徊往来。” 颜师古 注:“徘徊犹仿偟,不进之意也。” 晋 向秀 《思旧赋》:“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唐 柳宗元 《南涧中题》诗:“索寞竟何事,徘徊祇自知。” 鲁迅 《三闲集·“醉眼”中的朦胧》:“世界上有先例,‘徘徊者变成同意者,反对者变成徘徊者’了。”
(3).流连;留恋。《汉书·杜钦传》:“ 仲山父 异姓之臣,无亲於 宣 ,就封於 齐 ,犹叹息永怀,宿夜徘徊,不忍远去,况将军之於主上,主上之与将军哉!”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诗表》:“是以愚臣徘徊於恩泽,而不敢自弃者也。” 宋 苏舜钦 《沧浪亭记》:“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 沧浪 焉。”《明史·湘王柏传》:“遇山水胜境,輒徘徊终日。” 郁达夫 《出昱岭关记》:“西看看夕阳,东望望山影,总立了约有半点钟之久,还徘徊而不忍去。”
(4).安行貌;徐行貌。 汉 班固 《西都赋》:“大路鸣鑾,容与徘徊。”《文选·张衡〈南都赋〉》:“揔万乘兮徘徊,按平路兮来归。” 李善 注:“徘徊即迟迟也。《毛诗》曰:行道迟迟。” 张铣 注:“徘徊,安行状。”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閒。” 殷夫 《独立窗头》:“新月徘徊于丝云之间,远地的工地机声隆隆。”
(5).犹回环。《西京杂记》卷三:“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徧也。” 宋 王禹偁 《仙娥峰》诗:“窈窕奇峰叠古苔,望 秦岭 外势徘徊。”
(6).见“ 徘徊花 ”。 ——《漢語大詞典》
(2).犹彷徨。游移不定貌。《汉书·高后纪》:“ 产 不知 禄 已去北军,入 未央宫 欲为乱。殿门弗内,徘徊往来。” 颜师古 注:“徘徊犹仿偟,不进之意也。” 晋 向秀 《思旧赋》:“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唐 柳宗元 《南涧中题》诗:“索寞竟何事,徘徊祇自知。” 鲁迅 《三闲集·“醉眼”中的朦胧》:“世界上有先例,‘徘徊者变成同意者,反对者变成徘徊者’了。”
(3).流连;留恋。《汉书·杜钦传》:“ 仲山父 异姓之臣,无亲於 宣 ,就封於 齐 ,犹叹息永怀,宿夜徘徊,不忍远去,况将军之於主上,主上之与将军哉!”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诗表》:“是以愚臣徘徊於恩泽,而不敢自弃者也。” 宋 苏舜钦 《沧浪亭记》:“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 沧浪 焉。”《明史·湘王柏传》:“遇山水胜境,輒徘徊终日。” 郁达夫 《出昱岭关记》:“西看看夕阳,东望望山影,总立了约有半点钟之久,还徘徊而不忍去。”
(4).安行貌;徐行貌。 汉 班固 《西都赋》:“大路鸣鑾,容与徘徊。”《文选·张衡〈南都赋〉》:“揔万乘兮徘徊,按平路兮来归。” 李善 注:“徘徊即迟迟也。《毛诗》曰:行道迟迟。” 张铣 注:“徘徊,安行状。”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閒。” 殷夫 《独立窗头》:“新月徘徊于丝云之间,远地的工地机声隆隆。”
(5).犹回环。《西京杂记》卷三:“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徧也。” 宋 王禹偁 《仙娥峰》诗:“窈窕奇峰叠古苔,望 秦岭 外势徘徊。”
(6).见“ 徘徊花 ”。 ——《漢語大詞典》
返照(返炤)fǎn zhào
亦作“ 返炤 ”。
(1).夕阳,落日。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诗:“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宋 林逋 《孤山后写望》诗:“返照未沉僧独往,长烟如淡鸟横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花公主》:“忽然醒寤,则返照已残。”
(2).夕照;傍晚的阳光。 唐 刘长卿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诗:“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太阳落了下去,返照照着几千根桅杆半截通红。” 曹禺 《日出》第二幕:“黄昏了,室内一片夕阳的返照。”
(3).反射;照射。 清 蒲松龄 《夏客稷门僦居湖楼》诗:“湖光返炤青连屋,荷气随风香入楼。” 郁达夫 《沉沦》七:“一片一片的海浪,受了阳光的返照,同金鱼的鱼鳞似的在那里微动。”《花城》1981年第1期:“由于阳光返照,她白净的脸上焕发着柔和的光彩。”
(4).犹反映。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第二章:“艺术尽管和实用世界隔着一种距离,可是从来也没有一个真正的大艺术作品不是人生的返照。”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第三章:“无论如何,神都是人创造的,都是他自己的返照。”
(5).佛教指用佛性对照检查自己。《坛经·行由品》:“与汝説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五灯会元·六祖大鉴禅师法嗣·章敬怀暉禅师》:“若能返照,无第二人。”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禅宗·禅和生活》:“有僧人问 洞山 如何是佛,他答道:‘麻三斤。’这当然不是叫问者在这句话上用心,只是把他的心思挡了回去,引起返照。” ——《漢語大詞典》
(1).夕阳,落日。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诗:“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宋 林逋 《孤山后写望》诗:“返照未沉僧独往,长烟如淡鸟横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花公主》:“忽然醒寤,则返照已残。”
(2).夕照;傍晚的阳光。 唐 刘长卿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诗:“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太阳落了下去,返照照着几千根桅杆半截通红。” 曹禺 《日出》第二幕:“黄昏了,室内一片夕阳的返照。”
(3).反射;照射。 清 蒲松龄 《夏客稷门僦居湖楼》诗:“湖光返炤青连屋,荷气随风香入楼。” 郁达夫 《沉沦》七:“一片一片的海浪,受了阳光的返照,同金鱼的鱼鳞似的在那里微动。”《花城》1981年第1期:“由于阳光返照,她白净的脸上焕发着柔和的光彩。”
(4).犹反映。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第二章:“艺术尽管和实用世界隔着一种距离,可是从来也没有一个真正的大艺术作品不是人生的返照。”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第三章:“无论如何,神都是人创造的,都是他自己的返照。”
(5).佛教指用佛性对照检查自己。《坛经·行由品》:“与汝説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五灯会元·六祖大鉴禅师法嗣·章敬怀暉禅师》:“若能返照,无第二人。”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禅宗·禅和生活》:“有僧人问 洞山 如何是佛,他答道:‘麻三斤。’这当然不是叫问者在这句话上用心,只是把他的心思挡了回去,引起返照。” ——《漢語大詞典》
红 ( 紅 ) hóng/gōng
红 [ hóng ]
- 像鲜血的颜色:~色。~叶。~灯。~尘。~包。~烧。~润。~艳艳。~口白牙。~绳系足(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
- 象征顺利或受人宠信:~人。~运。~角(jué)儿(受观众欢迎的演员)。走~。
- 喜庆:~媒(媒人)。~蛋。~白喜事(结婚和喜丧合称)。
- 象征革命:~军。~色根据地,~色政权。
- 指营业的纯利润:~利。分~。
- 特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研究:~学。
- ◎ 古同“工”,指妇女的生产作业,纺织、缝纫、刺绣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