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朱轓 zhū fān
车乘两旁之红色障泥。《汉书·景帝纪》:“令长吏二千石车朱两轓,千石至六百石朱左轓。”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所以为之藩屏,翳尘泥也。”后常以“朱轓”指贵显者之车乘。 唐 刘禹锡 《和南海马大夫闻杨侍郎出守郴州因有寄上之作》:“忽惊金印驾朱轓,遂别鸣珂听晓猿。” 清 蒋士铨 《桂林霜·立祠》:“絳节新移,朱轓相傍。” ——《漢語大詞典》
南去
唐 李乂 寄胡皓时在南中 有鸟图南去,无人见北来。
唐 杜甫 酬韦韶州见寄 虽无南去雁,看取北来鱼。
唐 皇甫冉 送李录事赴饶州 北人南去雪纷纷,雁叫汀沙不可闻。
唐 柳宗元 岭南江行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唐 贾岛 寄韩湘 花开南去后,水冻北归前。
唐 薛能 送刘驾归京 蒲多南去远,汾尽北游深。
宋 杨万里 小溪至新田四首 其二 北来南去缘何事,路上君看屐子痕。
金 李俊民 集古 其二 赠别 南去北来人自老,此中离恨两难收。 ——《骈字类编》
唐 杜甫 酬韦韶州见寄 虽无南去雁,看取北来鱼。
唐 皇甫冉 送李录事赴饶州 北人南去雪纷纷,雁叫汀沙不可闻。
唐 柳宗元 岭南江行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唐 贾岛 寄韩湘 花开南去后,水冻北归前。
唐 薛能 送刘驾归京 蒲多南去远,汾尽北游深。
宋 杨万里 小溪至新田四首 其二 北来南去缘何事,路上君看屐子痕。
金 李俊民 集古 其二 赠别 南去北来人自老,此中离恨两难收。 ——《骈字类编》
领 ( 領 ) lǐng
领 [ lǐng ]
- 颈,脖子:引~而望。
- 衣服上围绕脖子的部分:衣~。~口。~结。~带。~章。
- 事物的纲要:~袖。要~。提纲挈~。
- 带,引,率(shuài):带~。率(shuài)~。~头。~衔。
- 治理的,管辖的:~海。~空。~土。~域。占~。
- 接受,取得:~奖。~命。~款。~教(jiào )。招~。
- 了解,明白:~悟。~略。心~神会。
- 量词,用于衣服、席、箔等:一~席。
- 同“岭”,山岭。
提封 tí fēng
(1).通共;大凡。《汉书·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万井。” 王先谦 补注引 王念孙 曰:“《广雅》曰:‘提封,都凡也。’都凡者,犹今人言大凡,诸凡也……都凡与提封一声之转,皆是大数之名。提封万井,犹言通共万井耳。”《汉书·食货志上》:“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
(2).犹版图,疆域。 隋 薛道衡 《老氏碑》:“ 牂牱 、 夜郎 之所, 靡汉 、 桑乾 之地,咸被声教,并入提封。”《旧唐书·东夷传·高丽》:“ 辽东 之地, 周 为 箕子 之国, 汉 家 玄菟郡 耳! 魏 晋 已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掳掠》:“长驱胡骑剪提封,谁夺龙沙斩将功。” 清 顾炎武 《海上》诗之三:“南营 乍浦 北 南沙 ,终古提封属 汉 家。” ——《漢語大詞典》
(2).犹版图,疆域。 隋 薛道衡 《老氏碑》:“ 牂牱 、 夜郎 之所, 靡汉 、 桑乾 之地,咸被声教,并入提封。”《旧唐书·东夷传·高丽》:“ 辽东 之地, 周 为 箕子 之国, 汉 家 玄菟郡 耳! 魏 晋 已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掳掠》:“长驱胡骑剪提封,谁夺龙沙斩将功。” 清 顾炎武 《海上》诗之三:“南营 乍浦 北 南沙 ,终古提封属 汉 家。” ——《漢語大詞典》
清 qīng《國語辭典》
清 [ qīng ]
形- 澄净、纯洁。与「浊」相对。如:「清洁」、「清澈」。《诗经·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高洁、廉洁。如:「清望」、「清廉」、「清士」。元·郑廷玉《冤家债主·第四折》:「法正天须顺,官清民自安。」
- 寂静。如:「冷清」、「清静」。
- 秀美。如:「眉清目秀」。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六首之五:「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 安定、太平。如:「清平盛世」。《文选·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一》:「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 单纯的。如:「清一色」、「清唱」。
- 净尽、一点也不留。如:「债还清了。」、「书款付清了。」
- 详细、明白。如:「点清数目」、「查清户口」、「誊清作文」。
- 使干净、使整齐。如:「清洗」、「清理」、「清除」。
- 整顿。如:「清党」、「肃清」。
- 结帐。如:「清帐」、「清算」、「结清余欠」。
- 点检(清楚)。如:「清点」、「清仓」。《儒林外史·第六回》:「你们各人管的田房、利息帐目,都连夜攒造清完,先送与我逐细看过。」
- 朝代名。参见「清朝 」条。
- 参见「血清 」条。
- 姓。如宋代有清贤。
代 dài《國語辭典》
代 [ dài ]
名- 历史的阶段、分期。如:「朝代」、「古代」、「唐代」、「现代」。《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 泛指时间。如:「年代」、「时代」。
- 量词。计算辈分的单位。如:「他家四代祖孙都从事同一行业。」
- 继任的人。《宋史·卷四一六·余玠传》:「戎帅欲举统制姚世安为代。」
- 国名:➊ 战国时的国家,为赵襄子所灭,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河北省蔚县东北。➋ 五胡十六国鲜卑拓跋氏所建。约在今大陆地区山西、内蒙古一带,后为前秦所灭。
- 姓。如宋代有代渊。
- 替代、替换。如:「代课」、「越俎代庖」。《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彼可取而代也。」
- 交替、轮流。《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 接替、继承。《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汉·王充《论衡·偶会》:「父殁而子嗣,姑死而妇代。」
- 轮流更换。如:「人才代兴」、「新陈代谢」。
蛮荒(蠻荒)mán huāng
泛指远离京畿而文化、经济落后的僻远地区。《后汉书·樊準传》:“化自圣躬,流及蛮荒。” 唐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纔足甘长终。”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五:“山驛星斗寒,凛矣蛮荒国。”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盖文明之朕,固孕於蛮荒,野人狉榛其形,而隐曜即伏於内。” ——《漢語大詞典》
圣泽(聖澤)shèng zé
帝王的恩泽。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今臣蒙国重恩,三世于今矣。正值陛下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 南朝 梁 沈约 《枳园寺刹下石记》:“徒欲尽能竭虑,知无不为,下被民和,上宣圣泽,而自以力弱途远,终惭短効。” 唐 杨巨源 《上裴中丞》诗:“清威更助朝端重,圣泽曾随笔下多。” 宋 朱熹 《白鹿洞赋》:“德隆业茂,圣泽流兮。”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赐环》:“若非圣泽深无限,鸿雁那从北地来。”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况今涵濡圣泽几二百年,宜风气蒸蒸日上也。” ——《漢語大詞典》
浓 ( 濃 ) nóng
浓 [ nóng ]
- 含某种成分多,与“淡”相对:~茶。~雾。~墨。~眉。~重(zhòng )。~郁。
- 深厚,不淡薄:情深意~。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