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闾阎忧宿负,公府虑边储。

祁顺明代〕《自京走车至彭城

京国过冬半,归装涉远途。腰横三尺剑,身载两轮车。

风露催行旆,尘埃透敝襦。计程看斥堠,近郭指浮屠。

睡借烧锅炕,行寻卖酒垆。更阑才晚食,日午未朝餔。

身垢经旬浴,头蓬隔日梳。顿摇何局促,端坐只跏趺。

夜发寒侵骨,晨呵冻满须。石桥霜片滑,野店月轮孤。

涿鹿通清苑,安平属信都。低田伤水潦,高野半荒芜。

不见移梁粟,惟闻榷汉酤。闾阎忧宿负,公府虑边储。

倏忽过齐境,逍遥适鲁墟。任城犹积淖,兖郡觅通衢。

泰岳高如许,灵光近有无。望中情脉脉,吟就口呜呜。

朋旧音书隔,亲闱定省疏。片心逐流水,今日至南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闾阎宿负公府边储

闾阎(閭閻)lǘ yán
(1).里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里巷。《史记·平準书》:“守閭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唐 白居易 《湖亭望水》诗:“岸没閭阎少,滩平船舫多。”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以臣所见,閭阎十室九空,而百物昂贵,小民奔走拮据,艰於生计。”
(2).泛指民间。《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论》:“ 甘茂 起 下蔡 閭阎,显名诸侯,重彊 齐 楚 。”《梁书·处士传·何胤》:“顷者学业沦废,儒术将尽,閭阎搢绅,尠闻好事。”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五:“皆言衣食于官久,不愿为农,又皆习弓刀,一旦散之閭阎,必皆为盗贼。” 章炳麟 《驳建立孔教议》:“未尝普施閭阎,貤及謡俗。”
(3).借指平民。《史记·李斯列传论》:“ 李斯 以閭阎歷诸侯,入事 秦 。” 唐 刘禹锡 《同州谢上表》:“閭阎凋瘵,远近共知。” 孙中山 《军政府宣言》:“以卫国保种自任,战士不爱其命,闾阎不惜其力,则革命可成。”  ——《漢語大詞典》
忧 ( 憂 ) yōu
忧 [ yōu ]
  1. 发愁:~愤。~惧。~烦。~惶。~急。~煎。~思(➊忧念;➋忧愁的思绪)。~戚。杞人~天。
  2. 可忧虑的事:~患。内~外患。乐以忘~。高枕无~。
  3. 指父母之丧:丁~。
宿负(宿負)sù fù
(1).旧欠的债务。旧时常指拖欠的赋税。《汉书·张敞传》:“ 敞 皆召见责问,因貰其罪,把其宿负,令致诸偷以自赎。”《晋书·武帝纪》:“復天下租赋及关市之税一年,逋债宿负皆勿收。” 清 唐孙华 《忆颐儿时就婚外家》诗:“念当毕婚娶,譬如偿宿负。”
(2).指前世的欠债。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四:“汝知库耶?业报如此,当随吾还寺,鬼磑作麵供众,以偿宿负。”  ——《漢語大詞典》
公府 gōng fǔ
(1).君主之府。《左传·昭公四年》:“ 孟孙 为司空以书勋。今死而弗以,是弃君命也。书在公府而弗以,是废三官也。”
(2).三公之府。《汉书·游侠传·陈遵》:“ 哀帝 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并入公府。”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郡县既加寃枉,州司不治,令破家活,远诣公府。” 汪继培 笺:“《后汉书·灵帝纪》 光和 三年 章怀 注:‘公府,三公府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迄至 后汉 ,稍有名品,公府奏记,而郡将奏笺。”《旧唐书·代宗纪》:“职有关於公府,事不係於尚书,虽陈啟沃之谋,未专宰臣之称,所以委遇斯大,品秩非崇。”
(3).官府。《玉台新咏·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壻殊。” 唐 岑参 《题永乐韦少府厅壁》诗:“大河南郭外,终日气昏昏。白鸟下公府,青山当县门。”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公牙》:“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称讹变,转而为衙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戴京兆》:“﹝ 京兆 ﹞再预告归。幅巾野服,参学径山,絶迹公府,人品为武林第一。”参见“ 公衙 ”。
(4).宅第的尊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庾子躬 有废疾,甚知名,家在城西,号曰城西公府。” 唐 韩愈 《答张籍书》:“其他俟相见。薄晚,须到公府。言不能尽。”  ——《漢語大詞典》
虑 ( 慮 ) lǜ
虑 [ lǜ ]
  1. 思考:考~。思~。人无远~,必有近忧。
  2. 担忧:顾~。忧~。不足为~。
边储(邊儲)biān chǔ
亦作“邉储”。 指边防用的储备粮食或物资。《北史·魏阳平康王世遵传》:“﹝ 世遵 ﹞后颇行货贿,散费边储,是以声名有损。” 宋 苏辙 《侯利建京东漕进亮采河东漕》:“民食无匱而邉储有继。” 清 孙蕙 《濬河行》:“ 汴宋 营漕分四路,半作边储半国赋。” 戴裔煊 《宋代钞盐制度研究》第三编第七章二:“而烽堠常警,边备莫撤,边储仍不可不备。”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