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子哦双鸟,庄生感二虫。
肃政光华远,清台启拟公。节移梅岭北,轺发桂江东。
楮帐筛寒月,椰杯鼓朔风。瘦童空挟杖,贫病不装狨。
徼俗三年问,威名百郡雄。星芒垂浒洛,雪色照宾融。
敷教有虞庙,讲经夫子宫。端严锄犷戾,易直牖倥侗。
吏滑加笞竹,官贪解印铜。冤销千褐父,恩洽万黄童。
花缦戏冬暖,瓠笙吹岁丰。仁频苞嫩绿,古辣酿轻红。
象迹烟中堞,鲸波雨外篷。夷珠人有斛,粤布我无筒。
剖决心如水,驱驰鬓已蓬。六条方奏最,四牡欲歌功。
为有澄清志,迟输献纳忠。织云添衣绣,鞭霆亦乘骢。
楚尾吴头会,三湘七泽通。天文恢翼轸,地盖接潭洪。
牙纛联分政,旌旗列总戎。鹜争肥似雁,罴搏猛于熊。
怀璧枉无罪,见金忘有躬。化源安溷溷,狱市积匆匆。
大器能绳物,先声已击蒙。道傍豺果避,窟底兔几空。
勿珥终凶笔,毋关报怨弓。左饘并右粥,后稑更先穜。
采菊赋归老,爱莲无极翁。理明轻势利,语妙入盲聋。
文祖欧阳古,诗宗鲁直工。挽回铅椠习,超出簿书丛。
顾眄山须动,揄扬石可砻。羽仪倾振鹭,啄抱遍哀鸿。
念昔初腾踏,时方息战攻。考工崖黯黯,试累海昽昽。
赤芾彼三百,素丝兹五总。稳行卑剑阁,善纳小云梦。
甲子从头数,冠绅进秩穹。阶兰香浣露,田玉气嘘虹。
世或探斯鷇,吾宁牿尔犝。察鱼应小慧,听蚁岂真聪。
静躁聆徽外,刚柔省彀中。江湖归独步,宇宙涉丹衷。
德骥曾思附,仙舟偶未同。耐寒衣故白,好古佩仍葱。
梦枕频鲜荔,羁帆几落枫。泥涂龟各曳,霄汉凤稀冲。
励操期霜柏,吞声等爨桐。渐忘身显晦,得究学初终。
韩子哦双鸟,庄生感二虫。乐莘晞衎衎,忧杞笑忡忡。
选举翳唐盛,方闻及汉崇。贡琛凌渤澥,怀组际穹窿。
谷欠防饥敛,盐因析利笼。骇民牛觳觫,虚士鹤氋氃。
黼黻需耆俊,饔飧给老癃。会看杨绾贵,不计孟郊穷。
温井觇阳长,明奎卜道隆。斲辞规爱助,华发尚狂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韩子(韓子)hán zǐ
(1).指 战国 韩非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论》:“ 韩子 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陈书·袁宪传论》:“ 韩子 称为人臣委质,心无有二。 宪 弗渝终始,良可嘉焉。”
(2).指 唐 韩愈 。 宋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序说》:“ 韩子 曰:‘ 尧 以是传之 舜 , 舜 以是传之 禹 。’” 明 高启 《驱疟》诗:“ 韩子 盖有託,谁能辨其诗?”按, 韩愈 有《谴疟鬼》诗。 清 刘大櫆 《程书原传赞》:“余未识 秋官 , 秋官 一见余文,即以为今之 韩子 。” 清 董正位 《〈归震川先生全集〉序》:“ 唐 之中叶称 韩子 ,而与 韩子 同时者有 柳子厚 、 李习之 。”
(3).书名。《韩非子》的旧称。《汉书·艺文志》:“《韩子》五十五篇。名 非 , 韩 诸公子,使 秦 , 李斯 害而杀之。” ——《漢語大詞典》
(2).指 唐 韩愈 。 宋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序说》:“ 韩子 曰:‘ 尧 以是传之 舜 , 舜 以是传之 禹 。’” 明 高启 《驱疟》诗:“ 韩子 盖有託,谁能辨其诗?”按, 韩愈 有《谴疟鬼》诗。 清 刘大櫆 《程书原传赞》:“余未识 秋官 , 秋官 一见余文,即以为今之 韩子 。” 清 董正位 《〈归震川先生全集〉序》:“ 唐 之中叶称 韩子 ,而与 韩子 同时者有 柳子厚 、 李习之 。”
(3).书名。《韩非子》的旧称。《汉书·艺文志》:“《韩子》五十五篇。名 非 , 韩 诸公子,使 秦 , 李斯 害而杀之。” ——《漢語大詞典》
哦 ó/ò/é《國語辭典》
哦 [ é ]
动- 吟唱、吟咏。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对树二松,日哦其间。」宋·杨万里〈雨夜〉诗:「岁晚能无感,诗成只独哦。」
哦 [ ó ]
叹- 表惊悟或领会的语气。如:「哦!您就是孙先生。」、「哦!我明白了。」
双鸟(双鸟)
唐 韩愈 双鸟诗 双鸟海外来,飞飞到中州。 ——《骈字类编》
庄生(莊生)zhuāng shēng
即 庄周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庄生 有乘时鹊起之説。” 唐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天地 庄生 马,江湖 范蠡 舟。” ——《漢語大詞典》
感 gǎn《國語辭典》
感 [ gǎn ]
動- 震撼。如:「感動」。《說文解字·心部》:「感,動人心也。」《易經·咸卦·彖曰》:「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 接觸、引起。如:「感染」。《紅樓夢·第四二回》:「太夫人並無別症,不過偶感一點風涼。」
- 覺得。如:「頗感意外」、「深感不安」。
- 互相影響、應和。《易經·咸卦·彖曰》:「天地感而萬物化生。」
- 傷嘆。如:「感嘆」。《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唐·杜甫〈春望〉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 對別人所給的好處表示謝意。如:「感恩」、「感激」、「銘感五內」。《文選·張華·答何劭詩二首之二》:「是用感嘉貺,寫心出中誠。」宋·歐陽修〈代贈田文初〉詩:「感君一顧重千金,贈君白璧為妾心。」
- 受到外來刺激所引起的情緒反應。如:「快感」、「好感」、「百感交集」。晉· 陸機〈愍思賦·序〉:「故作此賦,以紓慘惻之感。」
- 某種自我認知的看法或想法。如:「幽默感」、「責任感」、「自卑感」、「成就感」。
感 [ hàn ]
名- 心中不完滿的感覺。《史記·卷三一·吳太伯世家》:「見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感。』」通「憾」。
- 振動、搖動。《詩經·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傳》:「廣室陰兮帷幄暗,房櫳虛兮風泠泠。感帷裳兮發紅羅,紛綷縩兮紈素聲。」通「撼」。
二虫(二虫)
唐 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 其四 须知年老忧家者,恐是二虫虚苦辛。
宋 苏轼 二虫 二虫愚智俱莫测,江边一笑无人识。
元 尹廷高 巢燕行 履霜之操亦尚矣,之二虫者曾何知。 ——《骈字类编》
宋 苏轼 二虫 二虫愚智俱莫测,江边一笑无人识。
元 尹廷高 巢燕行 履霜之操亦尚矣,之二虫者曾何知。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