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凤凰楼上罢吹箫,鹦鹉杯中临劝酒。

李梦阳明代〕《荡子从军行

胡兵十万起妖氛,汉骑三千扫阵云。隐隐地中鸣战鼓,迢迢天上出将军。

边沙远离风尘气,塞草常萎霜露文。荡子辛苦十年行,回首关山万里情。

才闻突陷贤王阵,又遣分围右校营。纷纷铁骑朝常警,寂寂铜焦夜不鸣。

沧波积冻连蒲海,雨雪疑寒遍柳城。地分玄徼指青波,关塞寒云本自多。

严风凛凛将军树,苦雾苍苍太史河。扬麾拔剑先挑战,征旆凌沙犯霜霰。

楼船一举争沸腾,烽火四连相隐见。戈文耿耿悬落星,马足骎骎拥飞电。

终当取骏效先鸣,岂暇论功称后殿。征夫行乐践榆溪,倡妇衔怨坐空闺。

蘼芜旧曲终难赠,芍药新诗岂易题。池前怯对鸳鸯伴,庭际羞看桃李蹊。

荡子别来年月久,贱妾空闺更难守。凤凰楼上罢吹箫,鹦鹉杯中临劝酒。

同道书来一雁飞,此时缄怨下鸣机。巳剪鸳禽帖夜被,更薰兰麝染香衣。

屏风宛转莲花怅,窗月玲珑翡翠帏。个日新妆如复罢,秪应含笑待郎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凤凰楼上吹箫鹦鹉杯中劝酒

凤凰(鳳凰)fèng huáng
亦作“ 凤皇 ”。
(1).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为凤或凤凰。羽毛五色,声如箫乐。常用来象征瑞应。《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 唐 韩愈 《与崔群书》:“凤皇、芝草,贤愚皆以为美瑞;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
(2).车名。以凤凰为车饰,故名。《汉书·扬雄传上》:“於是乘舆乃登夫凤皇兮翳华芝。” 颜师古 注:“凤皇者,车以凤皇为饰也。”
(3).琴名。《西京杂记》卷五:“ 赵后 有宝琴曰凤凰,皆以金玉隐起,为龙凤螭鸞古贤列女之象。”
(4).泛指美琴。 唐 杜甫 《陪柏中丞观宴将士》:“醉客霑鸚鵡,佳人指凤凰。” 仇兆鳌 注:“指凤凰,弹琴也。”
(5).帝王宫中的池台楼阁及宫殿名。《三辅黄图·未央宫》:“ 武帝 时,后宫八区,有 昭阳 、 飞翔 、 增城 、 合欢 、 兰林 、 披香 、 凤皇 、 鸳鸯 等殿。” 南朝 陈 徐陵 《杂曲》:“宫中本造 鸳鸯殿 ,为谁新起 凤凰楼 。” 唐 杨炯 《同詹事府官寮祭郝少保文》:“昭昭北斗,宫号文昌;隐隐西掖,池名 凤凰 。”
(6).比喻地位高贵或德才高尚的人。 汉 刘桢 《赠从弟》之三:“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南史·范云传》:“昔与将军俱为黄鵠,今将军化为凤皇。” 清 孙枝蔚 《将之屯留省五兄舟次》诗:“ 吴 生性孤直,知交惟数子。凤凰无苟栖,鸳鸯肯独止。”
(7).古代杂戏所用的器物。形制如凤,供表演用。《魏书·乐志》:“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皇……以备百戏。”
(8).凤形饰物。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手里金鸚鵡,胸前綉凤凰。” 五代 和凝 《临江仙》词:“碧罗冠子稳犀簪,凤凰双颭步摇金。”  ——《漢語大詞典》
楼上 lóu shàng
房屋中在底层之上的部分  ——《整理自网络》
罢 ( 罷 ) bà/ba/pí
罢 [ bà ]
  1. 停,歇:~休。~工。~课。~市。~论(打消了打算)。~笔(停止写作)。
  2. 免去,解除:~免。~官。~职。~黜。
  3. 完了,毕:吃~饭。
罢 [ ba ]
  1. 同“吧”。
罢 [ pí ]
  1. 同“疲”,累。
吹箫(吹簫)chuī xiāo
(1).吹奏箫管。《史记·周勃世家》:“ 勃 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簫给丧事。” 唐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 清 钱谦益 《偶读〈史记〉戏书纸尾》诗之二:“牘背千金狱始明,吹簫织薄可怜生。”
(2).用 伍子胥 吴 市吹箫乞食事,谓乞食。 唐 虞世南 《结客少年场行》:“吹簫入 吴 市,击筑游 燕 肆。” 郁达夫 《怀扬州》诗:“乱掷黄金买 阿娇 ,穷来 吴 市再吹簫。”详“ 吴市吹簫 ”。
(3).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后遂以“吹簫”为缔结婚姻的典实。 唐 白居易 《得景请预驸马所司欲科家长罪不伏判》:“选吹簫之匹,虽则未获真人;预傅粉之郎,岂可滥收庶子?”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好遂吹簫愿,喜 嬴臺 乘鸞风便。”  ——《漢語大詞典》
鹦鹉(鸚鵡)yīng wǔ
(1).鸟名。头圆,上嘴大,呈钩状,下嘴短小,舌大而软,羽毛色彩美丽,有白、赤、黄、绿等色。能效人语,主食果实。《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羽篇》:“鸚鵡,能飞,众鸟趾前三后一,唯鸚鵡四趾齐分。凡鸟下瞼眨上,独此鸟两瞼俱动,如人目。”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竹窗昼静,鸚鵡呼茶,香奩之福地也。”
(2).比喻有才之士。 唐 纪唐夫 《送温庭筠尉方城》诗:“凤皇詔下虽霑命,鸚鵡才高却累身!”
(3).指鹦鹉杯。 南朝 梁简文帝 《答张缵谢示集书》:“车渠屡酌,鸚鵡骤倾。”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富枢密》词:“香檀缓,杯传鸚鵡,新月正娟娟。” 元 刘永之 《池阁独坐怀周伯宁诸公》诗:“鸚鵡怀深酌,空候想缓调。”
(4).指 鹦鹉洲 。 宋 刘过 《沁园春·送王玉良》词:“看飞鳧仙子,张帆直上, 周郎 赤壁 , 鸚鵡 汀洲。” 宋 姜夔 《清波引》词序:“予久客 古沔 , 沧浪 之烟雨, 鸚鵡 之草树, 头陀 、 黄鹤 之伟观, 郎官 、 大别 之幽处,无一日不在心目间。”
(5).指 汉 袮衡 所作《鹦鹉赋》。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健笔凌《鸚鵡》,銛锋莹鷿鵜。” 仇兆鳌 注:“《后汉书》: 禰衡 在 黄祖 座,作《鸚鵡赋》,笔不停輟,文不加点。”  ——《漢語大詞典》
杯中 bēi zhōng
指杯中之酒。 明 卓人月 《花舫缘》第一出:“吾何痛,且尽此杯中。”  ——《漢語大詞典》
临 ( 臨 ) lín
临 [ lín ]
  1. 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照~。~渊羡鱼(看着深潭里的鱼,很希望得到;喻只作空想,不做实际工作)。
  2. 到,来:光~。莅~。亲~。
  3. 遭遇,碰到:~时。面~。
  4. 挨着,靠近:~近。~街。~终。~危。~阵磨枪。
  5. 照样子摹仿字画:~摹。~帖。~写。
  6. 旧时指帝王上朝:~朝。~政。
  7. 姓。
劝酒(勸酒)quàn jiǔ
劝人饮酒。 唐 钱起 《秋夜梁七兵曹同宿》诗之二:“老夫相劝酒,稚子待题文。”《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张狼 也无可奈何,只得出去参筵劝酒。”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