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佚名隋代〕《大业长白山谣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绵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上山獐鹿下山牛羊

上山 shàng shān
(1).登山,到山上。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上山采薇,薄暮苦飢。”
(2).指到山里打游击。 毛泽东 《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是跟 美国 一起组织维持会?还是跟我们上山?我说,我的主意是上山。”
(3).指蚕上簇结茧。山,指蚕簇。 茅盾 《春蚕》四:“‘宝宝’都上山了, 老通宝 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  ——《漢語大詞典》
吃 chī《國語辭典》

吃 [ chī ]

  1. 口中咀嚼食物后咽下。有时吸、饮液体也称为「吃」。如:「吃饭」、「吃茶」、「吃药」。
  2. 吸入、吸收。如:「吃烟」、「吃墨」。
  3. 下棋、玩牌时夺取对方的棋子或牌张。如:「抽车吃炮」、「吃掉老K」。
  4. 吞没。如:「这贪官不知吃了多少民脂民膏!」、「我的储蓄全给他吃了!」
  5. 沉入。用来说明船舶下沉于水面下程度的用语。如:「这船吃水多深?」
  6. 担负。如:「吃重」、「吃不住」、「吃不消」。
  7. 挨、受。如:「吃惊」、「吃亏」、「吃官司」、「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8. 理会、接纳。如:「他软硬不吃!」、「谁吃这一套!」
  9. 耗费。如:「吃力」。

吃 [ jí ]

  1. 说话结巴、言语困难的样子。如:「口吃」。《说文解字·口部》:「吃,言蹇难也。」
  1. 形容笑声。汉·伶玄《赵飞燕外传》:「帝昏夜拥昭仪居七成帐,笑吃吃不止。」
獐鹿(獐鹿)
诗椒聊之实疏陆玑曰东海诸岛亦有椒树枝叶皆相似子长而不圆甚香其味似橘皮岛上丨丨食此椒叶其肉自然作椒橘香丨易林丨丨逐牧安饱其居反还次舍无乃疾故
又 丨群走自然燕喜公子好游他人多有酱春秋运斗枢枢星散为丨丨 齐民要术肉 法牛丨丨兔肉皆得作  ——《骈字类编》
下山 xià shān
古诗《上山采蘼芜》:“上山採蘼芜,下山逢故夫。”后以“下山”借指妇女被丈夫遗弃。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九:“ 唐 女道 鱼玄机 ,字 蕙兰 ,甚有才思。 咸通 中,为 李亿 补闕执箕帚,后爱衰下山,隶 咸宜观 为女道士。”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乙卯闯宫》:“后来偶直一豪家少妇,以失行下山者,侍饮於客座,谈及妖书之作崇。”  ——《漢語大詞典》
牛羊
宋 朱松 赠僧 杖藜同觅牛羊路,濯足来分鸥鹭波。
宋 陆游 秋晚二首 其二 牛羊下残照,鼓角动高城。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