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豪杰地,罕见吾其惑。
蹇予铅椠生,角角鸡鹜食。
青衿学校身,白发书传癖。
万卷老边笥,一区守雄宅。
媚俗懒低眉,慕古展长揖。
少年涂抹技,志愿靡终丝。
几载拂高驼,苍梧与西极。
开云上衡山,景仰昌黎伯。
史记在山川,遐踪喜驰轹。
望岳企少陵,吟岱拟太白。
惜哉阻关河,游齿朽尘屐。
悠悠邹鲁心,坐见岁月历。
雩坛想风沂,恨天沃焦膈。
文理思楷林,手植槐桧柏。
虽难陋巷回,岂不束带赤。
髫年诵鲁论,掩卷望天级。
神哉六鳌转,一夜混藩国。
驱车上金台,卿相去如织。
逐日未化邓,心血自撞激。
既惭西山夫,尚堪东鲁客。
心旌久摇摇,梦寐在屋壁。
忽逢缑山仙,扶我玉川腋。
百拜揖温良,叙此宇宙隔。
秋丁杏坛下,展膝陪丈席。
三圣长幼间,樽俎见徐疾。
翌朝谒林墓,稽首龙门跸。
大庭与尼山,历历抚遗迹。
书肠廓鄙吝,若有鬼物擘。
慨思今何时,文轨混南北。
春秋一太极,鸿蒙再开辟。
草木复甦鲜,川原尽疏涤。
燕赵与秦陇,可以劲气吸。
岂无中原学,共此浩荡臆。
扶舆久郁翁,一发定无敌。
倘不登岱宗,何由俯鹏翼。
遂偕二三子,崎岖历阡陌。
搴裳涉五汶,揫爽薄吟锡。
扪参上天门,四海同一碧。
偃然帝孙尊,不放寸山出。
南衡走奴隶,西华失名额。
中宵展红输,万有破元关。
玉女毓渊泉,流作圣贤泽。
正气吐长林,不与籙俱讫。
洛阳帝王所,兴废每不测。
尼峄香火期,未可限千百。
伛指登封君,令人重惊栗。
金丸互巧惛,何异雉卢掷。
丑哉骊坑人,终然化豝貉。
刻心假碑篆,侥幸脱经兀。
岂知觐岳心,正在述方职。
登望虽殊时,圣狂不可域。
吟人类夸誉。谁复论顺逆。
北方豪杰地,罕见吾其惑。
游览下山来,低眉恣搜索。
或采之道途,或求之方册。
或咨新少年,或质古碑刻。
挑包到东平,得士仅六七。
在昔遗山翁,盛美信难匹。
一笑洗簪腻,临风倚孤节。
泬寥大雅余,古调寄篇什。
东南十年间,往往家有集。
想今在斗牛,安得挹苾。
西方有许平,金陵不可袭。
翼翼望考亭,直欲跬步陟。
四书门户正,蹊径扫曲笔。
阎侯上界仙,尘溘聊暂谪。
中兴圣人居,光焰出晦室。
亦有河汾翁,杜门守贞德。
深林见孤熊,狐兔尽驱辟。
淮阳遗一皓,留以镇东邑。
复斋上玉楼,往恨抱万亿。
蜂蝶不作双,未暇采纖悉。
卓有容斋翁,夜光难自匿。
弦鸣风雁落,孰御箭锋急。
所谓鲁君子,于斯信可必。
今古太山吟,谁不媚封续。
投崖匹夫勇,亦有夸介石。
雄文痛麾扫,与岳竞碕磔。
一指回万军,众质出孤戟。
古诗三百篇,无邪是真识。
余子月在云,乍明而乍蚀。
我来见长篇,楼下卧百尺。
夫乃面余人,又复产今日。
文采起具瞻,岩岩师尹赫。
北风尽化枳,独此见佳橘。
橘中有仙翁,可望不可摘。
试把珊瑚钩,轻拂蛟龙脊。
冯夷坐幽宫,海若不敢斥。
方壶灵山高,借我寸阶立。
从今孕仙气,倘可绝尘粒。
兹行类南鹏,九万始一息。
越人初适齐,语笑遗大国。
道无倾盖程,握手论畴昔。
畏刖不三献,荆璞徒自戢。
举蔑置堂上,更仆数一一。
保社多吟鸥,望归心未释。
春风吹客衣,臂羽不可絷。
愿勿距互乡,引手肃之入。
招贤自隗始,敢谓崇台岌。
人皆笑麾墙,吾独喜入室。
他时报国士,岂必在炭漆。
定有双白璧,照我羁穷色。
山东出相地,驿召在目即。
乾坤愈浩荡,人才宁促迫。
青衿学校身,白发书传癖。
万卷老边笥,一区守雄宅。
媚俗懒低眉,慕古展长揖。
少年涂抹技,志愿靡终丝。
几载拂高驼,苍梧与西极。
开云上衡山,景仰昌黎伯。
史记在山川,遐踪喜驰轹。
望岳企少陵,吟岱拟太白。
惜哉阻关河,游齿朽尘屐。
悠悠邹鲁心,坐见岁月历。
雩坛想风沂,恨天沃焦膈。
文理思楷林,手植槐桧柏。
虽难陋巷回,岂不束带赤。
髫年诵鲁论,掩卷望天级。
神哉六鳌转,一夜混藩国。
驱车上金台,卿相去如织。
逐日未化邓,心血自撞激。
既惭西山夫,尚堪东鲁客。
心旌久摇摇,梦寐在屋壁。
忽逢缑山仙,扶我玉川腋。
百拜揖温良,叙此宇宙隔。
秋丁杏坛下,展膝陪丈席。
三圣长幼间,樽俎见徐疾。
翌朝谒林墓,稽首龙门跸。
大庭与尼山,历历抚遗迹。
书肠廓鄙吝,若有鬼物擘。
慨思今何时,文轨混南北。
春秋一太极,鸿蒙再开辟。
草木复甦鲜,川原尽疏涤。
燕赵与秦陇,可以劲气吸。
岂无中原学,共此浩荡臆。
扶舆久郁翁,一发定无敌。
倘不登岱宗,何由俯鹏翼。
遂偕二三子,崎岖历阡陌。
搴裳涉五汶,揫爽薄吟锡。
扪参上天门,四海同一碧。
偃然帝孙尊,不放寸山出。
南衡走奴隶,西华失名额。
中宵展红输,万有破元关。
玉女毓渊泉,流作圣贤泽。
正气吐长林,不与籙俱讫。
洛阳帝王所,兴废每不测。
尼峄香火期,未可限千百。
伛指登封君,令人重惊栗。
金丸互巧惛,何异雉卢掷。
丑哉骊坑人,终然化豝貉。
刻心假碑篆,侥幸脱经兀。
岂知觐岳心,正在述方职。
登望虽殊时,圣狂不可域。
吟人类夸誉。谁复论顺逆。
北方豪杰地,罕见吾其惑。
游览下山来,低眉恣搜索。
或采之道途,或求之方册。
或咨新少年,或质古碑刻。
挑包到东平,得士仅六七。
在昔遗山翁,盛美信难匹。
一笑洗簪腻,临风倚孤节。
泬寥大雅余,古调寄篇什。
东南十年间,往往家有集。
想今在斗牛,安得挹苾。
西方有许平,金陵不可袭。
翼翼望考亭,直欲跬步陟。
四书门户正,蹊径扫曲笔。
阎侯上界仙,尘溘聊暂谪。
中兴圣人居,光焰出晦室。
亦有河汾翁,杜门守贞德。
深林见孤熊,狐兔尽驱辟。
淮阳遗一皓,留以镇东邑。
复斋上玉楼,往恨抱万亿。
蜂蝶不作双,未暇采纖悉。
卓有容斋翁,夜光难自匿。
弦鸣风雁落,孰御箭锋急。
所谓鲁君子,于斯信可必。
今古太山吟,谁不媚封续。
投崖匹夫勇,亦有夸介石。
雄文痛麾扫,与岳竞碕磔。
一指回万军,众质出孤戟。
古诗三百篇,无邪是真识。
余子月在云,乍明而乍蚀。
我来见长篇,楼下卧百尺。
夫乃面余人,又复产今日。
文采起具瞻,岩岩师尹赫。
北风尽化枳,独此见佳橘。
橘中有仙翁,可望不可摘。
试把珊瑚钩,轻拂蛟龙脊。
冯夷坐幽宫,海若不敢斥。
方壶灵山高,借我寸阶立。
从今孕仙气,倘可绝尘粒。
兹行类南鹏,九万始一息。
越人初适齐,语笑遗大国。
道无倾盖程,握手论畴昔。
畏刖不三献,荆璞徒自戢。
举蔑置堂上,更仆数一一。
保社多吟鸥,望归心未释。
春风吹客衣,臂羽不可絷。
愿勿距互乡,引手肃之入。
招贤自隗始,敢谓崇台岌。
人皆笑麾墙,吾独喜入室。
他时报国士,岂必在炭漆。
定有双白璧,照我羁穷色。
山东出相地,驿召在目即。
乾坤愈浩荡,人才宁促迫。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北方 běi fāng
(1).北;北面。《易·说卦》:“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云笈七籤》卷十三:“肾主北方,其色黑。” 孙中山 《建国方略·第一计划》:“北方大港之筑,用为国际发展实业计划之策源地。”
(2).北部地区。在我国多指 黄河 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左传·文公九年》:“ 范山 言於 楚子 曰:‘ 晋君 少,不在诸侯,北方可图也。’ 楚子 师于 狼渊 以伐 郑 。” 唐 韩愈 《刘公墓志铭》:“大父 巨敖 ……为 太原 晋阳 令,再世宦北方,乐其土俗,遂著籍 太原 之 阳曲 。” 冰心 《寄小读者》二九:“你若是不曾离开 中国 北方,不曾离开到三年之久,你不会赞叹欣赏北方蔚蓝的天!” ——《漢語大詞典》
(2).北部地区。在我国多指 黄河 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左传·文公九年》:“ 范山 言於 楚子 曰:‘ 晋君 少,不在诸侯,北方可图也。’ 楚子 师于 狼渊 以伐 郑 。” 唐 韩愈 《刘公墓志铭》:“大父 巨敖 ……为 太原 晋阳 令,再世宦北方,乐其土俗,遂著籍 太原 之 阳曲 。” 冰心 《寄小读者》二九:“你若是不曾离开 中国 北方,不曾离开到三年之久,你不会赞叹欣赏北方蔚蓝的天!” ——《漢語大詞典》
豪杰(豪傑)háo jié
亦作“ 豪桀 ”。
(1).指才能出众的人。《庄子·天下》:“豪桀相与笑之曰:‘ 慎到 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焉。’”《管子·七法》:“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骏雄。”《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襍遝,熛至风起。” 毛泽东 《冬云》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羆。”
(2).引申为社会上有地位有势力的人。《史记·货殖列传》:“ 秦 之败也,豪杰皆争取金玉,而 任氏 独窖仓粟。”《汉书·刑法志》:“礼教不立,刑法不明,民多贫穷,豪桀务私,姦不輒得。”《后汉书·窦融传》:“﹝ 王莽 ﹞家 长安 中,出入贵戚,连结閭里豪杰,以任侠为名。”《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元年》:“﹝ 刘景巖 ﹞多财而喜侠,交结豪杰,家有丁夫兵仗,人服其强,势倾州县。”
(3).豪迈杰出。 晋 左思 《吴都赋》:“其居则高门鼎贵,魁岸豪杰。”《新唐书·陈子昂传》:“其先居 新城 ,六世祖 太乐 ,当 齐 时,兄弟竞豪桀, 梁武帝 命为郡司马。”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又间有小诗三四章,皆雄伟豪杰,动人耳目。”《水浒传》第十一回:“曾有 东京 来的人,传説兄长的豪杰,不期今日得会。” ——《漢語大詞典》
(1).指才能出众的人。《庄子·天下》:“豪桀相与笑之曰:‘ 慎到 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焉。’”《管子·七法》:“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骏雄。”《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襍遝,熛至风起。” 毛泽东 《冬云》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羆。”
(2).引申为社会上有地位有势力的人。《史记·货殖列传》:“ 秦 之败也,豪杰皆争取金玉,而 任氏 独窖仓粟。”《汉书·刑法志》:“礼教不立,刑法不明,民多贫穷,豪桀务私,姦不輒得。”《后汉书·窦融传》:“﹝ 王莽 ﹞家 长安 中,出入贵戚,连结閭里豪杰,以任侠为名。”《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元年》:“﹝ 刘景巖 ﹞多财而喜侠,交结豪杰,家有丁夫兵仗,人服其强,势倾州县。”
(3).豪迈杰出。 晋 左思 《吴都赋》:“其居则高门鼎贵,魁岸豪杰。”《新唐书·陈子昂传》:“其先居 新城 ,六世祖 太乐 ,当 齐 时,兄弟竞豪桀, 梁武帝 命为郡司马。”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又间有小诗三四章,皆雄伟豪杰,动人耳目。”《水浒传》第十一回:“曾有 东京 来的人,传説兄长的豪杰,不期今日得会。” ——《漢語大詞典》
地 dì/de《國語辭典》
地 [ dì ]
名- 人类万物栖息生长的场所。有时直接指地球。如:「大地」、「天地」、「地心」。《易经·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 陆地。如:「高地」、「洼地」、「山地」、「地下水」。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田地、土地。如:「耕地」、「荒地」、「薄地」、「地尽其利」。
- 场所。如:「发祥地」、「目的地」、「根据地」、「所在地」、「置之死地而后生。」
- 区域。如:「本地」、「外地」、「腹地」、「殖民地」、「台湾各地」。
- 地位、位置。如:「留余地」、「易地而处」。《晋书·卷八四·王恭传》:「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
- 心意、意志的领域。如:「颇有见地。」《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何基传》:「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
- 本质、质地、底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
- 路程。如:「这里距离省城约有三十里地。」唐·李白〈妾薄命〉诗:「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 用于副词语尾。如:「忽地」、「蓦地」。
- 置于「立」、「坐」、「卧」等动词之后。相当于「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
地 [ de ]
助- 结构助词。用在副词之后。如:「慢慢地吃」、「好好地玩」、「雨势渐渐地小了。」同「的 」。
罕见(罕見)hǎn jiàn
少见。《礼记·少仪》:“罕见曰闻名,亟见曰朝夕。” 郑玄 注:“罕,希也。” 晋 左思 《吴都赋》:“中夏比焉,毕世而罕见。” 清 李渔 《慎鸾交·计竦》:“一科鼎甲之中,倒有两个青年玉笋,这也是罕见之事。” ——《漢語大詞典》
吾 wú/yù《國語辭典》
吾 [ wú ]
代- 我。《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楚辭·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我的。《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唐·杜甫〈詠懷古蹟〉詩五首之二:「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 姓。如漢代有吾扈。
吾 [ yú ]
- 參見「吾吾 」條。
其 qí/jī《國語辭典》
其 [ qí ]
代-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如:「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他的、他们的。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
-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如:「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
-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
-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 表示语气的加强。如:「尤其」、「极其」。
- 姓。如汉代有其石。
其 [ jì ]
助-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其 [ jī ]
助-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惑 huò《國語辭典》
惑 [ huò ]
动- 迷乱、欺骗。如:「蛊惑」、「诱惑」、「妖言惑众」。《三国志·卷八·魏书·张鲁传》:「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
- 奇怪、怀疑。如:「疑惑」。《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太平广记·卷四八八·莺莺传》:「求之,则终不复鼓矣,以是愈惑之。」
- 疑难。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