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鲸形曲腰膂,蛇势长首尾。

刘迎金朝〕《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

车马两山间,上下数百里。萦纡来不断,奕奕似流水。

鲸形曲腰膂,蛇势长首尾。我车从其间,摇兀如病齿。

推前挽复后,进寸退还咫。息心固安分,尚气或被指。

徐趋自循辙,躁进应覆轨。行行非我令,柅亦岂吾使。

倦仆困号呼,疲牛苦鞭箠。紞如五更鼓,相庆得戾止。

归来幸无恙,喘汗正如洗。何以慰此劳,村醅正浮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腰膂蛇势首尾

鲸 ( 鯨 ) jīng
鲸 [ jīng ]
  1. 水栖哺乳纲动物,生长在海洋中,形状像鱼,胎生,鼻孔在头的上部,用肺呼吸。体长可达三十米,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俗称“鲸鱼”):~吞。~鲵(即“鲸”,喻凶恶的人)。
形 xíng《國語辭典》

形 [ xíng ]

  1. 實體、身體。如:「有形」、「無形」、「形影不離」。《呂氏春秋·先識覽·去宥》:「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
  2. 樣子、樣貌。如:「圓形」、「形象」、「形態」、「形容」。《孫子·虛實》:「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晉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3. 狀況。如:「情形」。
  4. 地勢。如:「地形」、「形勢」。《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山之險。」
  1. 表現、顯現。如:「喜形於色」、「形之於外」。《禮記·樂記》:「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南朝梁·蕭統〈文選序〉:「情動於中而形於言。」
  2. 構成、變成。《管子·牧民》:「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故禍不萌。」
  3. 描寫。如:「形容」、「難以形於筆墨」。
  4. 比較、對照。如:「相形見絀」。《淮南子·齊俗》:「故高下之相傾也,短脩之相形也,亦明矣。」
曲 qū/qǔ《國語辭典》

曲 [ qū ]

  1. 拐弯的地方。如:「山曲」、「河曲」。唐·李白〈惜余春赋〉:「汉之曲兮江之潭。」
  2. 事理不直。如:「是非曲直」。《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3. 心中的隐情。如:「衷曲」、「心曲」、「互通款曲」。
  4. 偏僻的小地方。如:「乡曲」。唐·蒋防《霍小玉传》:「住在胜业坊古寺曲,甫上车门宅是也。」
  5. 局部、一部分。《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于一曲。」
  6. 养蚕的器具。《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
  7. 姓。如汉代有曲证。
  1. 弯折。如:「曲膝」、「曲突徙薪」。《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通「屈」。
  1. 不直的。如:「曲线」、「曲尺」。《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曲刃钩之,直兵推之。」
  2. 不正的、偏邪的。如:「歪曲」、「邪曲」。《战国策·赵策二》:「穷乡多异,曲学多辩。」
  1. 勉强的。如:「委曲求全」。《镜花缘·第四六回》:「甥女主意已定,务望舅舅曲从。」
  2. 周全、尽心尽力。如:「曲尽孝道」。《易经·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

曲 [ qǔ ]

  1. 乐歌。如:「歌曲」、「小曲」、「舞曲」、「曲高和寡」。唐·杜甫〈赠花卿〉诗:「此曲祗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 文体名。中国古典韵文之一。元时最盛行,故称为「元曲」。分散曲、剧曲二种。
  3. 量词。计算歌曲、乐曲的单位。如:「高歌一曲」。五代十国南唐·李煜〈一斛珠·晚妆初过〉词:「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腰膂 yāo lǚ
(1).犹腰背。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婉婉弱子,赤立傴僂,牵头曳足,先斩腰膂。” 元 赵孟俯 《题耕织图》诗之六:“匍匐行水中,泥淖及腰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二姊怒,操杖遽出。生察其状兇,跴屣欲走。杖起,已中腰膂。”参见“ 腰背 ”。
(2).比喻要冲之地。《宋史·范育传》:“ 熙河 以 兰州 为要塞…… 兰州 危,则 熙河 有腰膂之忧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以臣愚见,料贼所趋,约分三途……与 江 北 徐州 、 山东 、 曹州 等处土匪联合,横截中原腰膂,亦一途也。”  ——《漢語大詞典》
蛇势(蛇勢)shé shì
形容弯曲起伏之状。 唐 元稹 《酬段丞与诸棋流会宿弊居见赠二十四韵》:“蛇势縈山合,鸿联度岭迟。” 宋 阎苑 《述贤亭赋》:“虽云蛇势,实曰龙驤。”  ——《漢語大詞典》
长 ( 長 ) cháng/zhǎng
长 [ cháng ]
  1. 两端的距离:~度。
  2. 长度大,与“”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
  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
  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
长 [ zhǎng ]
  1. 生长,成长:~疮。
  2. 增加:~知识。
  3. 排行第一的:~子。~兄。~孙。
  4. 辈分高或年纪大:~辈。~者。家~。
  5. 领导人;负责人:部~。校~。
首尾 shǒu wěi
(1).头和尾。 汉 班固 《答宾戏》:“卒不能攄首尾,奋翼鳞,振拔洿涂,跨腾风云。”
(2).起头的部分和末尾的部分;前面的部分和后面的部分。《汉书·儒林传·孔安国》:“﹝ 张霸 ﹞分析合二十九篇以为数十,又采《左氏传》《书敍》为作首尾,凡百二篇。”《后汉书·西羌传论》:“驰骋东西,奔救首尾。”《三国志·魏志·锺会传》:“四面云集,首尾并进。”
(3).从开始到末了。 唐 颜真卿 《中散大夫京兆尹汉阳郡太守赠太子少保鲜于公神道碑铭》:“首尾二载,冒暑渡 瀘 者凡一十八度。” 清 戴名世 《与余生书》:“今以 弘光 之帝 南京 , 隆武 之帝 闽越 , 永历 之帝两 粤 ,帝 滇 黔 ,地方数千里,首尾十七八年。”
(4).引申指事情的经过始末。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然尚恨有闕者,不为 许远 立传,又不载 雷万春 事首尾。” 唐 萧仿 《与浙东郑商绰大夫雪门生薛扶状》:“某自守孤直,蒙大夫眷奬最深,輒欲披陈其事,略言首尾。”
(5).比喻相呼应。《后汉书·班超传》:“ 超 守 槃橐城 ,与 忠 为首尾,士吏单少,拒守岁餘。”《新五代史·杂传三·锺传》:“ 江夏 伶人 杜洪 者,亦据 鄂州 , 杨行密 屡攻之, 洪 颇倚 传 为首尾。” 王闿运 《桂阳陈侍郎行状》:“﹝ 石保 ﹞为贼耳目,有众千餘,与 何禄 相首尾。”
(6).比喻关系密切,互有牵连。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四折:“这桩事可不道你也和他曾有首尾来。”《水浒传》第二六回:“原来县吏都是与 西门庆 有首尾的,官人自不必説,因此官吏通同计较道:‘这件事难以理问。’”
(7).指男女关系。《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况且他妻莫爱,他马莫骑,你既与那妇人没甚首尾,却如何与他同行同宿?”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方言》:“ 南都 方言……男女之私相通者,亦曰‘首尾’。”《醒世姻缘传》第四三回:“所以那全班女子弟,连 珍哥 ,倒有一大半是与 晁住 有首尾的。”
(8).犹首鼠。 王闿运 《陈夷务疏》:“不宜依违首尾。”
(9).指一手经办的事。《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胡鸿 道:‘小人是老爷旧役,从来老实,不曾説谎,况此女是小人的首尾,小人怎得有差?’”《醒世姻缘传》第六回:“ 珍哥 做戏子的时节, 晁住 整日鬭牙磕他嘴不了。临买他的时,讲价钱,打夹账,都是他的首尾。”
(10).泛指事情。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