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万事有规矩,岂与时低昂。

邹浩宋代〕《送宋子发节推

富贵如烈火,销铄谁为钢。黄金攫清旦,一视无四旁。

夫子真璞玉,炎炎讵能伤。万事有规矩,岂与时低昂。

五十犹幕府,鬓发初不霜。天眼终自清,弹冠指明光。

卿云澹朝日,舞蹈萦炉香。勿忧雨露隔,二圣方当阳。

大器故晚成,此去未易量。巾车难更轫,潩水徒汤汤。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万事规矩低昂

万事(萬事)wàn shì
一切事。《墨子·贵义》:“ 子墨子 曰:‘万事莫贵於义。’”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九:“万事固如此,人生无定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以是例之,万事万物之理,莫不皆然。” 茅盾 《子夜》十八:“ 李教授 万事认真,而且万事预先准备。”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规矩(規矩)guī ju
亦作“ 规榘 ”。
(1).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礼记·经解》:“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圜。” 孔颖达 疏:“规所以正圆,矩所以正方。”《楚辞·九辩》:“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榘而改凿!” 晋 葛洪 《抱朴子·辞义》:“乾坤方圆,非规矩之功。”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一》:“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2).礼法;法度。《史记·礼书》:“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动静有节,趋步商羽,进退周旋,咸有规矩。”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疆父 为相清正,谨守规矩,自奉如寒士,书卷不释手。”《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但恐外面小家之女,不习里面规矩。倘得于侍儿中择一人见配,此 华安 之愿也。”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她的举动,活泼中仍有规矩。”
(3).一定的标准、成规。《韩非子·解老》:“万物莫不有规矩。”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货用金钱、银钱及小铜钱,规矩模样异于诸国。”《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场裡今日早半天就拆了弥封填起榜来了。规矩是拆一名、填一名,唱一名、填一名。”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这小花厅原是昔日一个谈机密话的地方…… 敬德公 ,这位起家立业的祖先,创下了一条规矩:体己的亲友们都照例请到此地来坐候。”
(4).老老实实,恪守本分。 宋 苏轼 《谢南省主文启·王内翰》:“欲求倜儻超拔之才,则惧其放荡,而或至於无度;欲求规矩尺寸之士,则病其齷齪,而不能有所为。” 巴金 《将军》:“他就在家里规规矩矩地坐下来,拿出那本破旧的《圣经》摊开来读。” 老舍 《老字号》:“ 钱掌柜 ,那样正直,那样规矩,把买卖作赔了。”
(5).摹拟。 宋 叶适 《夫人王氏墓志铭》:“盖夫人则象 崇公 ,规矩 曹 郑 ,位夫妇男女之正而安行乎家道之常。” 清 黄鷟来 《赠家尊古》诗:“脱略绳墨跡,规矩出自然。” 姚华 《论文后编》:“自 唐 迄 清 ,几一千年,或绳墨於场屋,或规矩於馆阁,其製益限,其才弥局。”  ——《漢語大詞典》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1.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岂 [ kǎi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代。古~。
  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 常常:~常。学而~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 某一时刻:按~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11. 机会:~机。待~而动。
  12. 姓。
低昂 dī áng
(1).起伏;升降。《楚辞·远游》:“服偃蹇以低昂兮,驂连蜷以骄驁。” 宋 苏轼 《同秦仲二子雨中游宝山》诗:“立鹊低昂烟雨里,行人出没树林间。” 郭沫若 《凤凰涅槃》诗:“啊啊!哀哀的凤凰!凤起舞,低昂!凤唱歌,悲壮!”
(2).高低,高下。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恰纔二将争雄在战场,都一般的神机妙策没低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作者处此,但能布置得宜,安顿极妥,便是千幸万幸之事,尚能计其词品之低昂,文情之工拙乎?” 章炳麟 《文学说例》:“若夫华质之分,贞滥之辨,斯于散句,故无低昂。”
(3).指争高下。 明 宋濂 《龙渊义塾记》:“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
(4).指价格的贵贱。 汉 王充 《论衡·变动》:“故穀价低昂,一贵一贱矣。” 宋 陆游 《朝奉大夫直祕阁张公墓志铭》:“俄而復命折粟帛以緡钱,其低昂或至十百,民皆破家不能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邑人》:“后有邻翁来市肉,苦争低昂,添脂搭肉,片片碎割,其苦更惨。”
(5).指抬高或压低(价格)。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刘庸夫》:“而徵地丁银,纳银不照数收,以银钱时价之多寡,而低昂其价。” 郑观应 《盛世危言·邮政下》:“﹝邮政局﹞取资之数,与海疆轮电各局远近一律,以广招徠,不得任意低昂,致小民不便。”
(6).指音节的高低。《宋书·谢灵运传论》:“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唐 柳宗元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诗:“鎩羽集枯榦,低昂互鸣悲。” 宋 苏轼 《竹》诗:“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7).沉浮。谓随波逐流。 唐 无名氏 《灌畦暇语》:“力尽志殫,仅能如愿,终以枯肠不贮机穽,不能随世低昂。”《金史·完颜伯嘉传》:“ 伯嘉 纯直,不能与时低昂。” 明 高启 《送高二丈学游钱塘》:“君年虽少志则壮,不肯与世相低昂。”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