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冠军申号令,谓彼是劲敌。

耶律铸宋代〕《古战城南

结陈背南河,指顾望城北。冠军申号令,谓彼是劲敌。

今朝一战在,有国与无国。但得社稷存,此命不足惜。

风云为动色,士卒为感激。奇正遽雷合,横冲奋霆击。

雌雄势未决,忽忽日将匿。以剑指羲和,挥戈呼天日。

天地有情时,敢乞饶一掷。貔虎张空弮,搏战到昏黑。

忽焉如海泄,声震裂区域。对面不见人,何许不追袭。

平明案战所,涧壑尽平碛。毕贺雪前耻,有力于王室。

拜诏未央宫,哀恳辞封邑。五湖旧烟景,先师有遗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冠军号令劲敌

冠军(冠軍)guàn jūn
(1).谓列于诸军之首。《史记·黥布列传》:“ 项梁 涉 淮 而西,击 景驹 、 秦嘉 等, 布 常冠军。” 唐 李德裕 《授石雄晋绛行营节度使制》:“勇则冠军,威能振敌。” 宋 司马光 《赐殿前都指挥安武节度使郝质不允诏》:“卿以沉勇冠军,忠厚许国。”
(2).泛称得第一者。常指体育运动等竞赛中的第一名。 清 黄周星 《补张灵崔莹合传》:“父命 灵 出应童子试,輒以冠军补弟子员。” 韦君宜 《似水流年·一个炼铁厂的历史》:“不要说在全国,就是在全县里我们也并没有夺得冠军。”如:足球冠军。
(3).古将军名号。 魏 晋 南北朝 皆设冠军将军, 唐 代设冠军大将军,为武散官。《宋书·武帝纪上》:“初为冠军 孙无终 司马。” 北周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下有磐石,可坐数十人,冠军将军 刘敬宣 每登陟焉。” 唐 元稹 《姚文寿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制》:“可冠军大将军,行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封赐如故。”
(4). 清 代官名。 清 銮仪卫及旗手卫,皆以冠军使领之。见《清通志·职官五》
(5).指 汉 霍去病 。 霍去病 曾因征 匈奴 等军功封冠军侯,因以“冠军”称之。《汉书·叙传下》:“票骑冠军,猋勇纷紜……述 卫青 霍去病 传第二十五。” 南朝 梁 吴均 《边城将》诗之一:“尔时始应募,来投 霍冠军 。”
(6).指 楚 令尹 宋义 。 楚怀王 以 宋义 为上将军,号 卿子冠军 。后为 项羽 所杀。 清 王顼龄 《读史有感》诗:“ 湘东 漫説擒 侯景 , 项羽 徒能杀 冠军 。”
(7).古县名。 汉 元朔 六年(公元前123年)置。因 霍去病 功冠诸军,封 冠军侯 于此,故名。治所在今 河南 邓县 西北。 隋 末 朱粲 曾据此称 楚帝 。 唐 贞观 初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湍水》:“ 湍水 出 酈县 北 芬山 ,南流过其县东,又南过 冠军县 东。”  ——《漢語大詞典》
申 shēn《國語辭典》

申 [ shēn ]

  1. 陳述、說明。如:「申訴」。《楚辭·屈原·九章·抽思》:「道卓遠而日忘兮,願自申而不得。」
  2. 舒展。漢·桓寬《鹽鐵論·利議》:「乃安得鼓口舌,申顏眉,預前論議是非國家之事也。」《文選·曹植·洛神賦》:「申禮防以自持。」通「伸」。
  1. 地支的第九位。
  2. 時辰名。約當下午三時至五時。
  3. 國名。故址約於今大陸地區河南省南陽縣北方。
  4. 姓。如戰國時韓有申不害。
  1. 再、重複。《文選·陸機·辯亡論》:「而加之以篤固,申之以節儉。」《資治通鑑·卷一一五·晉紀三十七·安帝義熙六年》:「卿且申一戰,死復何晚!」
号令(號令)hào lìng
(1).号召;发布命令。《诗·齐风·东方未明序》:“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国语·越语上》:“ 越王 句践 栖於 会稽 之上,乃号令於三军。”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所宜大明约束,使信在言前,号令指麾,以图功利。”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刘向》:“ 李生 曰:‘……盖是时 周 室既衰,天子不能操礼乐征伐之权,以号令诸侯。’”
(2).发布的号召或命令。《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是月也,申严号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杨朔 《走进太阳里去》:“队伍黄昏出发,走到半夜,渐渐接近了铁路,忽然从前头悄悄传来一声紧急的号令,人马一齐伏到地上去。”
(3).将犯人行刑以示众。《元典章·工部二·船只》:“如有违犯之人,捉挐到官,取问是实,定将犯人对众号令,严行断罪。”《水浒传》第一一六回:“ 宋江 令讨放砲火种,吹起灯来看时,上面写道:‘ 宋江 早晚也号令在此处!’”《东周列国志》第五九回:“ 厉公 重赏甲士,将三 郤 尸首,号令朝门,三日,方听改葬。”  ——《漢語大詞典》
谓 ( 謂 ) wèi
谓 [ wèi ]
  1. 告诉:人~予曰。
  2. 称呼,叫作:称~。何~人工呼吸?
  3. 〔~语〕对主语加以陈述,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的句子成分。
  4. 说:所~。无~。可~神速。
彼 bǐ《國語辭典》

彼 [ bǐ ]

  1. 那、那个、那里。与「此」相对。如:「彼时」、「彼处」、「厚此薄彼」。《战国策·赵策》:「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横此大江,淹彼南汜。」
  2. 他。如:「彼等」、「彼辈」、「知己知彼」。《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悟而赎我,是知己。」唐·韩愈〈师说〉:「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劲敌(勁敵)jìng dí
强有力的敌人或对手。《魏书·苻坚传》:“又望 八公山 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 融 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憮然有惧色。’”按《晋书·苻坚载记下》作“勍敌”。《旧五代史·唐书·霍彦威传》:“酒酣, 庄宗 举酒属 明宗 曰:‘此席宴客,皆吾前岁之劲敌也,一旦与吾同宴,盖卿前锋之效也。’” 徐迟 《财神和观音》:“前任总理是他的最后的、唯一的一个劲敌,而今天他把他的劲敌打倒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