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忽焉如海泄,声震裂区域。

耶律铸宋代〕《古战城南

结陈背南河,指顾望城北。冠军申号令,谓彼是劲敌。

今朝一战在,有国与无国。但得社稷存,此命不足惜。

风云为动色,士卒为感激。奇正遽雷合,横冲奋霆击。

雌雄势未决,忽忽日将匿。以剑指羲和,挥戈呼天日。

天地有情时,敢乞饶一掷。貔虎张空弮,搏战到昏黑。

忽焉如海泄,声震裂区域。对面不见人,何许不追袭。

平明案战所,涧壑尽平碛。毕贺雪前耻,有力于王室。

拜诏未央宫,哀恳辞封邑。五湖旧烟景,先师有遗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忽焉区域

忽焉 hū yān
快速貌。《左传·庄公十一年》:“ 禹 汤 罪己,其兴也悖焉; 桀 紂 罪人,其亡也忽焉。”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宋 梅尧臣 《四月二十八日记与王正仲及舍弟饮》诗:“ 仲氏 又发霍,洞下忽焉甚。” 清 陈维嵩 《绕佛阁·初冬同友人小憩中隐禅院用〈片玉词〉韵》词:“更沾茗粥,尘巾忽焉岸。”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海 hǎi《國語辭典》

海 [ hǎi ]

  1. 地球上邻接大陆而小于洋的水域。如:「南海」、「黄海」、「地中海」。
  2. 海水。《汉书·卷四九·鼌错传》:「吴王即山铸钱,煮海为盐。」
  3. 内陆的大湖或人工湖。如:「青海」、「中南海」。
  4. 积聚众广的人或物。如:「棉海」、「人海」、「火海」、「花海」。
  5. 领域、渊薮。如:「苦海无边」、「学海无涯」。宋·陆游〈休日感兴〉诗:「宦海风波实饱经,久将人世寄邮亭。」
  6. 荒远之地。《周礼·夏官·校人》:「凡将事于四海山川,则饰黄驹。」汉·郑玄·注:「四海,犹四方也。」
  7. 较宽大的器皿。如:「茶海」、「酒海」。
  8. 姓。如金代有海里。
  1. 巨大的。如:「海派」、「海量」、「海口」。
  1. 任意的、漫无目标的。《红楼梦·第七回》:「他比不得咱们家的孩子们,胡打海摔的 惯了。」《海上花列传·第九回》:「阿珠、阿金大都跟著海骂。莲生气得怔怔的,半晌说不出话。」
  2. 狠狠的、严重的。如:「他严重怠工,所以被老板海刮了一顿。」
泄 xiè/yì《國語辭典》

泄 [ xiè ]

  1. 液体或气体排出、漏出。如:「排泄」。《汉书·卷二九·沟洫志》:「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隄防,终不能泄。」
  2. 透露、露出。如:「泄露」、「泄密」。《三国演义·第二七回》:「卞喜知事泄,大叫:『左右下手!』」
  3. 发散。如:「泄恨」、「泄愤」。
  1. 中医上指肌肉失去收缩功能的症状。汉·张机《匮要略方论·卷上·中风厉节病脉证并治·乌头汤》:「筋伤则缓,名曰泄。」
  2.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泄柳。

泄 [ yì ]

  1. 参见「泄沓」、「泄泄」等条。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震 zhèn《國語辭典》

震 [ zhèn ]

  1. 雷擊。《春秋·僖公十五年》:「己卯晦,震伯夷之廟。」《史記·卷三·殷本紀》:「武乙獵於河渭之閒,暴雷,武乙震死。」
  2. 動盪。如:「名震天下」。《國語·周語上》:「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
  3. 恐懼、害怕。《易經·震卦·彖曰》:「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文選·潘岳·藉田賦》:「森奉璋以階列,望皇軒而肅震。」
  4. 發怒。漢·揚雄《太玄經·卷二·釋卦》:「震于廷,和正俱亡也。」
  1. 疾雷。《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熚熚震電,不寧不令。」
  2. 《易經》卦名:➊ ​ 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雷電。➋ ​ 六十四卦之一。震(☳)​下震(☳)​上。表示君子體察到雷電交相而來的現象,即以恐懼之心,修養其身。
裂 liè/liě《國語辭典》

裂 [ liè ]

  1. 裁剪后剩余的布帛。《说文解字·衣部》:「裂,缯余也。」
  1. 割、撕、破。如:「破裂」、「裂开」。《礼记·内则》:「衣裳绽裂,纫咸请补缀。」《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式传》:「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
  2. 分散。如:「分裂」、「四分五裂」。《庄子·天下》:「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术道将为天下裂。」
  3. 分配、划分。《墨子·尚贤中》:「般爵以贵之,裂地以封之。」《战国策·秦策五》:「大王裂赵之半以赂秦。」
区域(區域)qū yù
(1).土地的界划。指地区。《周礼·地官·序官》“廛人” 汉 郑玄 注:“廛,民居区域之称。”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芒芒九有,区域以分。”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郭沫若 《苏联纪行日记·七月十日》:“工人住宅系木造小屋,自成一区域。”
(2).界限;范围。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死生者性命之区域。”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例》:“昔 夫子 修经,始发凡例; 左氏 立传,显其区域。科条一辨,彪炳可观。”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 若泉 对于这方面极感到兴趣,他常常希望能从这知识阶级运动跳到工人运动的区域里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