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不信别离苦,焉知行路难。

胡应麟明代〕《远别离

远别离,古有之。不见牵牛星,荧荧河汉湄。黄姑弄杼轴,锦石为支机。

招要自成匹,永永不相疑。终朝卧阊阖,折花事游嬉。

逡巡怒上帝,立遣东西驰。天孙尚尔尔,世人了可知。

酌君一杯酒,听我歌别离。君不见重瞳堕地气食牛,扫除六合朝诸侯。

美人娇爱置金屋,彭城著绣誇遨游。时危势屈走垓下,楚歌四面兴仇雠。

蛾眉倏忽化黄土,拔山力尽乌江头。君不见隆准布衣奋三尺,蹙项诛秦四海一。

淮阴菹醢百虑空,掌上娇儿夜啼泣。回身楚舞涕泗横,黄鹄摩天招不得。

未央美人居厕中,地下谁呼宠姬戚。古来豪杰流,往往称二子。

裂眦摧天关,五岳任驱使。徘徊一妇人,竟作别离死。

何况蚩蚩辈,畴能不罹此。房帷仅咫尺,陷阱如丘山。

不信别离苦,焉知行路难。荆榛莽闺闼,对面生尤愆。

逝将舍之去,去去适荆蛮。荆蛮非我乡,念欲还长安。

载歌别离曲,使人叹息摧朱颜。远别离,何匆匆。浮世狭,难为容。

胡不醉我美酒三千钟。蒲萄之酿紫花泼,绿尊翠杓春溶溶。

两手持蟹螯,拍浮玉缸中。落叶有时合,明珠有时逢。

人生把酒当尽醉,回头万事成虚空。项刘两竖子,龌龊非莫雄。

天孙与河鼓,儿女徒忡忡。二妃从游已百岁,湘水底事流啼红。

屈原李白俱谩语,谑浪分明欺乃公。大人虎变挟宇宙,傍日月驾双飞龙。

黄童姹女永相逐,周游八极乘罡风。安能低眉折腰局促,相若辕下驹守樊笼。

远别离,何匆匆。安能低眉折腰局促,相若辕下驹守樊笼。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不信别离知行

不信 bù xìn
(1).不相信。《书·汤誓》:“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孔颖达 疏:“汝无得不信我语。” 宋 曾巩 《南湖行》之一:“生长江湖乐卑湿,不信中州天气和。”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二折:“不信好人言,必有悽惶事。”
(2).不诚实;不信实。《诗·小雅·苍伯》:“慎尔言也,谓尔不信。”《史记·穰侯列传》:“夫 三晋 之相与也, 秦 之深讎也。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为不信,不为无行。”
(3).犹言难道。《水浒传》第六回:“胡説!这等一个大去处,不信没斋粮?”  ——《漢語大詞典》
别离(别離)bié lí
离别。《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唐 聂夷中 《劝酒》诗之二:“人间荣乐少,四海别离多。” 清 孙枝蔚 《将之屯留省五兄大宗留别宾贤羽吉舟次》诗:“昆弟非路人,焉敢久别离?” 郁达夫 《孤独》:“最好的朋友,在暮秋草木凋谢的时候,要分东分西的别离,你看悲哀不悲哀呀!”  ——《漢語大詞典》
苦 kǔ《國語辭典》

苦 [ kǔ ]

  1. 五味之一。似黄莲、胆汁的味道,与「甘」、「甜」相反。《荀子·正名》:「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
  2. 难以忍受的境况。如:「诉苦」、「吃苦耐劳」、「受苦受难」、「苦中作乐」、「苦尽甘来」。
  1. 受累、为难。如:「他如此忍辱负重,真是苦了他了!」
  2. 磨炼。《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 患、怕。《汉书·卷三四·韩信传》:「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文选·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旱。」
  1. 有苦味的。如:「苦瓜」、「苦茶」。
  2. 艰辛、难受。如:「苦境」、「苦日子」、「一脸苦笑」。《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3. 愁闷。如:「愁眉苦脸」。唐·李白〈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1. 尽心尽力的。如:「苦劝」、「苦谏」、「埋头苦干」、「寒窗苦读」。
焉 yān《國語辭典》

焉 [ yān ]

  1. 指示代名词,之、彼、这里。如:「心不在焉」。《论语·卫灵公》:「众好之,必察焉。」
  2. 疑问代名词。《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1. 岂、如何。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论语·先进》:「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且夫齐楚之事又焉足道邪!」
  1. 相当于「于」。《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1. 承接上文,以表示后果。相当于「乃」、「就」。《墨子·兼爱上》:「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1. 语气词,置句末:➊ ​ 表示肯定。相当于「也」、「矣」。唐·柳宗元〈封建论〉:「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➋ ​ 表示疑问。相当于「耶」、「呢」。《史记·卷六一·伯夷传》:「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➌ ​ 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
  2. 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然」、「样子」。如:「与我心有戚戚焉。」《书经·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知行 zhī xíng
认识与实行。《礼记·中庸》“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夫妇之不屑,可以能行焉” 汉 郑玄 注:“言匹夫匹妇愚耳,亦可以其与有所知,可以其能有所行者,以其知行之极也。”
智虑和德行。《尸子》卷上:“夫蠒,舍而不治则腐蠹……身者,蠒也,舍而不治则知行腐蠹。”《荀子·非相》:“知行浅薄。” 杨倞 注:“言智虑德行至浅薄。”  ——《漢語大詞典》
路 lù《國語辭典》

路 [ lù ]

  1. 道路,供人马舟车等行走的途径。如:「陆路」、「水路」、「高速公路」。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 条理、纹理。如:「思路」、「纹路」。南朝梁·沈约〈瑞石像铭〉:「心路照通,有感斯顺。」
  3. 方法、途径。如:「生路」、「活路」。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 军之弱冠。」
  4. 种类。如:「他们是那一路人?」《西游记·第五一回》:「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
  5. 地区、区域。《三国演义·第一五回》:「自是东路皆平,令叔孙静守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一日烧香回来,人见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后面走的就有百十人。」
  6. 路线。如:「五路公车」。《水浒传·第五○回》:「今日宋江分兵做四路,来打本庄。」
  7. 姓。如汉代有路温舒。
难 ( 難 ) nán/nàn/nuó
难 [ nán ]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3. 不好:~听。~看。
难 [ nàn ]
  1.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2. 仇怨:排~解纷。
  3. 诘责,质问:发~。非~。责~。
难 [ nuó ]
  1. 古同“傩”。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