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朝云暮雨山头宅,暖日晴风陌上花。

晁补之宋代〕《陌上花八首

朝云暮雨山头宅,暖日晴风陌上花。
绛幕何妨行缓缓,送春归尽妾还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朝云暮雨山头暖日

朝云暮雨(朝雲暮雨)zhāo yún mù yǔ
比喻男女欢会。典出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序》: 楚襄王 与 宋玉 游 云梦 之台,望 高唐 之观。其上有云气变化无穷。 玉 谓此气为朝云,并对王说,过去先王曾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自称是 巫山 之女,愿侍王枕席,王因幸之。 巫山 之女临去时说:“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宫人朱氏墓志》:“朝云暮雨,何时復来。” 宋 陆游 《三峡歌》:“十二 巫山 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 明 沈受先 《三元记·归槽》:“想当初同起居,朝云暮雨,两情正舒。” 邓家彦 《有忆》诗:“秋菊春兰华未落,朝云暮雨化来殊。低徊往事心如醉,振触新愁貌亦癯。”  ——《漢語大詞典》
山头(山頭)shān tóu
(1).山的上部;山顶。《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彰传》“黄鬚儿竟大奇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太祖 在 汉中 ,而 刘备 栖於山头,使 刘封 下挑战。” 宋 陈与义 《岸帻》诗:“岸幘立清晓,山头生薄阴。” 毛泽东 《西江月·井冈山》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2).旧时绿林好汉所据的山中营寨。《水浒传》第三五回:“江湖上听得説 对影山 有个使戟的佔住了山头,打家劫舍,因此一径来比并戟法。”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匪参谋长:嗨!好样儿的!是哪个山头的?到这儿干什么来了?”
(3).比喻独霸一方的宗派、集团。《人民日报》1967.5.15:“有的甚至讲排场,比阔气,装饰自己的小山头。”
(4).葬场;坟地。《水浒传》第二六回:“第三日听得扛出去烧化,小人买了一陌纸去山头假做人情,使转了 王婆 并令嫂,暗拾了这两块骨头包在家里。”《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 西门庆 那日也教 吴月娘 办了一张桌席,与他山头祭奠。”
(5).山墙。《西游记》第二三回:“正中间设一张退光黑漆的香几,几上放一个古铜兽炉。上有六张交椅,两山头掛着四季吊屏。”
(6).旧时对景颇族的称谓。 艾芜 《伙伴》:“眼里闪着冷冷的光芒,吐出带有 缅甸 音或 山头 音的 云南 土话。”按,新版《艾芜短篇小说集》“山头”作“景颇”。  ——《漢語大詞典》
宅 zhái《國語辭典》

宅 [ ​zhái ]

語音
  1. 住所、住處。如:「國民住宅」。《說文解字·宀部》:「宅,人所託居也。」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一:「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
  2. 墳墓。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九下·釋邱》:「宅,葬地也。」《儀禮·士喪禮》:「筮宅,冢人營之。」
  1. 存、居。如:「宅心仁厚」。《書經·康誥》:「宅心知訓。」《文選·張衡·東京賦》:「彼偏據而規小,豈如宅中而圖大。」
  2. 安住。《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

宅 [ ​zhè ]

讀音
  1. (一)​之讀音。
暖日
陈与义诗暖日熏杨柳  ——《分类字锦》
晴 qíng《國語辭典》

晴 [ qíng ]

  1. 雨雪停止。《文选·潘岳·闲居赋》:「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元·张可久〈人月圆·梅花浑似真真面〉曲:「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
  1. 清朗无云的天气。如:「秋晴」、「阴晴」。唐·刘禹锡〈竹枝词〉二首之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 晴朗的。如:「晴天霹雳」、「晴空万里」。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唐·贾岛〈送人适越〉诗:「晴湖胜镜碧,寒柳似金黄。」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 姓。
风 [ fěng ]
◎ 古同“”,讽刺。
    陌 mò《國語辭典》

    陌 [ mò ]

    1. 田间的道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如:「阡陌纵横」。《文选·曹操·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晋·陶渊明〈咏荆轲诗〉:「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2. 市中街道。《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𫐌柴毂,填接街陌。」唐·王昌龄〈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 突然。《刘知远诸宫调·第二》:「正是相别,陌闻人叫。」《三国志平话·卷中》:「众官未吃,陌闻一声响亮若雷。」同「蓦 」。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1.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2.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3.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4.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1. 有花的。如:「花季」。
    2.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3.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4.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5.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6.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1.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2.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