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尺素传辞,寸笺达意,几番迟卝。

周贻繁清代〕《水龙吟 秋望别意

碧天雨过秋高,夕阳红处孤村远。卷帘凝睇,平林如画,飞云未返。

露结蒹葭,花疏萍蓼,别怀难遣。怅征帆一叶,久悬心曲,偏不共、归鸦转。

暮色苍茫莫辨。倚高楼、情长目短。带围风小,衣篝月淡,去时秋浅。

尺素传辞,寸笺达意,几番迟卝。到今朝细划,蟾光十分,又盈盈满。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尺素寸笺达意

尺素 chǐ sù
(1).小幅的绢帛。古人多用以写信或文章。《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吕向 注:“尺素,绢也。古人为书,多书於绢。”《文选·陆机〈文赋〉》:“函緜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刘良 注:“素,帛也。古人用以书也。”
(2).泛指小幅纸张。 宋 韩驹 《题画太一真人》诗:“ 龙眠 画手老入神,尺素幻出真天人。” 宋 魏了翁 《跋尤氏〈遂初堂藏书目录〉序后》:“ 晁文元 累世所藏,自中原无事时已有火厄。至 政和 甲午之灾,尺素不存。” 刘师培 《与友人论文书》:“龤钟律於朱絃,彰玄黄於尺素。”
(3).指书信。《周书·王褒传》:“犹冀苍雁頳鲤,时传尺素;清风朗月,俱寄相思。” 唐 张九龄 《当涂界寄裴宣州》诗:“委曲风波事,难为尺素传。”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九日》词:“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準拟相看似旧时。”  ——《漢語大詞典》
传 ( 傳 ) chuán/zhuàn
传 [ chuán ]
  1.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2.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传 [ zhuàn ]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辞 ( 辭 ) cí《國語辭典》
  1. 「辭 」的異體字。
寸笺(寸箋)cùn jiān
简短的书信。 明 高明 《琵琶记·拐儿绐误》:“匆匆的聊附寸笺,草草伏乞尊照不宣。” 鲁迅 《书信集·致高良富子》:“特上寸笺,以申谢悃。”  ——《漢語大詞典》
达意(達意)dá yì
表达心意;表达意愿。《鹖冠子·近迭》:“纵法之载於图者,其於以喻心达意,扬道之所谓。”《史记·滑稽列传》:“《书》以道事,《诗》以达意。” 明 唐顺之 《与严介溪相公书》:“所恨才不足以称心,词不能以达意。”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六六:“虽则英语没有一个说得好,但都还能达意。”  ——《漢語大詞典》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
  1.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
  1.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番 fān/pān《國語辭典》

番 [ fān ]

  1. 旧时对边境少数民族或外国的称呼。如:「土番」、「红毛番」。
  2. 旧称轮流接替的职务。《旧唐书·卷九七·张说传》:「旬日,得精兵一十三万,分系诸卫,更番上下,以实京师。」《新唐书·卷一二六·杜暹传》:「暹率当番卫士缮三宫城,浚池,督役不少懈。」
  3. 量词:➊ ​ 计算次数的单位。相当于「回」、「次」。如:「三番两次」、「思考一番」、「白费一番苦心」。《南史·卷三二·张敷传》:「父邵使士南阳宗少文谈系象,往复数番。」宋·张炎〈高阳台·接叶巢莺〉词:「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➋ ​ 计算倍数的单位。如:「连续几天的涨停板,使他持有的股票价值翻两番。」
  1. 外国的、外族的。如:「番邦」、「番船」、「番茄」、「番椒」、「番薯」。

番 [ pó ]

  1. 姓。如西汉有番系,东汉有番辰。

番 [ pān ]

  1. 参见「番禺县 」条。
迟 ( 遲 ) chí
迟 [ chí ]
  1. 慢,缓:~缓。~笨。~钝。~疑。~重(zhòng )。~滞。
  2. 晚:~到。~暮,~早。推~。延~。
  3. 姓。
卝 guàn/kuàng/luăn《國語辭典》
  1. 「丱 」的異體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