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军旅仍瞻俎豆容,剑戟更睹璠玙美。

韩上桂明代〕《赠长白黄都阃

天生黄公为国辅,赋性能文复能武。文如旭日照祥鸾,武似平林震虓虎。

常笑陆随不识兵,却愁绛灌空椎鲁。读书自昔探鸿濛,映雪曾闻事苦攻。

三坟往籍窥都遍,黄石遗经看并通。雄姿逸态谁能尚,虎头竟是封侯相。

剑气常腾万丈遥,笔锋复扫千人壮。忆昨金台引校时,如云骏足竞驱驰。

天子亲临麟德殿,群公共阅羽林旗。射奏穿杨推独步,策誇夺锦著多奇。

御笔特题天下士,宫花首折上林枝。即今都阃当全粤,任重干城专斧钺。

杀气遥令草木寒,雄风顿扫烟氛歇。有时高咏吐清词,更向南楼啸明月。

错落梅花笛里吹,飘摇杨柳歌中发。嗟予少小习雕虫,磨崖窃许步独工。

见公著述辄辟易,何况韬猷变不穷。羊祜轻裘差可拟,方叔葱珩今再起。

军旅仍瞻俎豆容,剑戟更睹璠玙美。问公毓秀从何来,昔居赤城今燕市。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军旅俎豆剑戟璠玙

军旅(軍旅)jūn lǚ
(1).部队。《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旅,以作田役。” 晋 葛洪 《抱朴子·地真》:“能守一者,行万里,入军旅,涉大川,不须卜日择时。” 宋 范仲淹 《举欧阳修充经略掌书记状》:“其有将帅之能否,军旅之勇怯。”《清史稿·世祖纪二》:“今八旗人民,怠於武事,遂至军旅隳敝,不及曩时。”
(2).作战或战争。《韩非子·难一》:“然必曰出於诈伪者,军旅之计也。”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崟北归》诗:“军旅应都息,寰区要尽收。”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 太宗 天资敏捷,虽於军旅之际,手不释卷。”
(3).军事。《后汉书·郑太传》:“ 孔公绪 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 宋 王安石 《和董伯懿咏裴晋公平淮西将佐题名》:“裹疮入朝议军旅,国火一再更檀槐。”《明史·忠义传七·米寿图》:“ 若騏 本不諳军旅,諂附 杨嗣昌 ,遂由刑曹调职方。” 陈毅 《秋过濮阳月下与人谈毛主席飞渝事》诗:“应知政事先军旅,岂有筑室谋道旁?”  ——《漢語大詞典》
仍 réng《國語辭典》

仍 [ réng ]

  1. 因循、沿袭。《文选·张衡·思玄赋》:「夫吉凶之相仍兮,怕反庂而靡所。」唐·柳宗元〈封建论〉:「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
  1. 屡次、频频。《国语·周语下》:「晋仍无道而鲜胄,其将失之矣。」《汉书·卷九·元帝纪》:「百姓仍遭凶阨,无以相振。」
  2. 依然、还。如:「他的病仍不见好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 于是、因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南史·卷四九·刘怀珍传》:「与崔祖思友善……及闻祖思死,恸哭,仍得病,建元二年卒。」
瞻 zhān《國語辭典》

瞻 [ zhān ]

  1. 向上或向前看。《诗经·邶风·雄雉》:「瞻彼日月,悠悠我思。」《楚辞·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2. 仰望。如:「瞻仰」。《诗经·大雅·桑柔》:「维此惠君,民人所瞻。」
俎豆 zǔ dòu
(1).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 汉 班固 《东都赋》:“献酬交错,俎豆莘莘。下舞上歌,蹈德咏仁。”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张英死后之荣》:“又赐 文端 祠联云:风度犹存,典礼焕千秋俎豆;师模如在,忠忱垂奕叶箕裘。”
(2).谓祭祀,奉祀。《论语·卫灵公》:“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庄子·庚桑楚》:“今以 畏垒 之细民而窃窃焉欲俎豆予于贤人之间,我其杓之人邪!” 唐 柳宗元 《游黄溪记》:“以为有道,死乃俎豆之,为立祠。”
(3).引申指崇奉。 清 沈涛 《交翠轩笔记》卷二:“真可为俎豆 歷下 者下一鍼砭。”  ——《漢語大詞典》
容 róng《國語辭典》

容 [ róng ]

  1. 含纳。如:「容身之所」。《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宋·苏轼〈留侯论〉:「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2. 收留。《左传·僖公七年》:「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战国策·燕策三》:「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3. 宽待、原谅。《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雠。」
  4. 修饰、妆饰。如:「女为悦己者容」。宋·辛弃疾〈江神子·梅梅柳柳斗纤秾〉词:「梅梅柳柳斗纤秾。乱山中,为谁容?」
  5. 可、允许。如:「容许」。《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窃感古人一饭之报,况言𪡏遇而容不尽乎?」
  1. 面貌。《诗经·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雝。我客戾止,亦有斯容。」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如闻其声,如见其容。」
  2. 承装量。汉·王充《论衡·骨相》:「察表候以知命,犹察斗斛以知容矣。」
  3. 姓。如明代有容悌与。
  1. 应当。《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宫省之内,容有阴谋。」
  2. 或许、也许。如:「容或有之」。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上·粹精》:「凡稻最佳九穰一秕,倘风雨不时,耘耔失节,则六穰四秕者容有之。」
剑戟(劍戟)jiàn jǐ
泛指武器。《国语·齐语五》:“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 唐 韩愈 《南山诗》:“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 宋 范仲淹 《铸剑戟为农器赋》:“兵者凶器,食惟民天。出剑戟而铸矣,为稼穡之用焉。”  ——《漢語大詞典》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1.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2.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1.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2.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3.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1.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3.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4.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5.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6.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1.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睹 dǔ《國語辭典》

睹 [ dǔ ]

  1. 看見。如:「有目共睹」、「睹物思人」。《莊子·秋水》:「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紅樓夢·第九九回》:「賈母等一則怕他招受寒暑,二則恐他睹景傷情。」
璠玙(璠璵)fán yú
(1).美玉名。《初学记》卷二七引《逸论语》:“璠璵, 鲁 之寳玉也。 孔子 曰:美哉璠璵,远而望之,焕若也;近而视之,瑟若也。”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通嚭》:“远相投金帛礼仪,况纍纍数对璠璵,更纤纤一双花蕊。”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悲夫!天子之将崩,便房题凑璠璵玉匣之属,宿成於考工,无所吝讳,虽讳亦不得不豫。”
(2).泛指珠宝。 清 吴伟业 《鲁谦庵使君以云间山人所画索歌》:“士女嬉游衣食足,丹青价重高璠璵。”参见“ 璵璠 ”。
(3).比喻美德贤才。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亮怀璠璵美,积久德愈宣。” 宋 苏轼 《答任师中家汉公》诗:“方当入奏事,清庙陈璠璵。” 清 秋瑾 《题潇湘馆集》诗之一:“四壁牙籤详亥豕,一门诗友尽璠璵。登龙喜遂瞻 韩 愿,何日重停问字车。”  ——《漢語大詞典》
美 měi《國語辭典》

美 [ měi ]

  1. 漂亮、好看。如:「華美」、「貌美」、「她長得十分甜美。」
  2. 好、善。如:「鮮美」、「完美」、「價廉物美」、「盡善盡美」。
  3. 得意。如:「少臭美了!」
  1. 漂亮的女子。《詩經·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2. 泛指好的德性、事物等。如:「君子有成人之美」。《管子·五行》:「然後天地之美生。」
  3. 美國的簡稱。如:「中、美、英、法。」
  4. 美洲的簡稱。如:「南美」、「北美」、「歐美國家」。
  1. 誇讚、褒獎。如:「讚美」。《韓非子·五蠹》:「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於當今之世者,必為新聖笑矣。」
  2. 使變善變好。如:「養顏美容」。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