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丹成仙去已千载,至今草木馀清寒。

童冀明代〕《赠丹崖隐者

吾闻零陵东有丹崖山,青天削出青孱颜。丹梯百丈不可到,仙人炼药巢其间。

丹成仙去已千载,至今草木馀清寒。我来览古访陈迹,石磴仄足难跻攀。

上有撑云柱日之乔松,下有悬崖喷壑之惊湍。幽林野鸟作人语,阴洞或有蛟龙蟠。

何人结屋倚苍翠,抱琴林下听潺湲。乃是丹崖仙人老孙子,少年早脱名利关。

袛今五十如处子,双鬓鸦黑颜渥丹。门前种秫酿春酒,屋后黄独供朝餐。

野猿有时来献果,木客赋诗常往还。留我石上煮春茗,松花落地云斑斑。

我家金华五千里,失身作客天南端。徵书昨夜趣归兴,叶舟径下湘江滩。

弘文馆深难置足,神武门高宜挂冠。山中草屋幸无恙,拂衣归共浮云閒。

明年花开倘相忆,把酒北望兴长叹。裁书欲寄无雁过,少待辽鹤东飞还。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丹成仙去千载至今草木清寒

丹成
唐 李商隐 题道静院院在中条山故王颜中丞所置虢州刺史舍官居此今写真存焉 紫府丹成化鹤群,青松手植变龙文。
唐 吕岩 七言 其八十二 未炼还丹且炼心,丹成方觉道元深。
宋 苏轼 朝云诗,并引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元 宋无 鹤 毛骨珊珊白雪清,千年世上顶丹成。  ——《骈字类编》
仙去 xiān qù
亦作“僊去”。
(1).成仙而去。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至蚕时,有神女夜至,助客养蚕……繅讫,女与客俱仙去,莫知所如。”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 彭祖 之弟子﹞七八人,皆歷数百岁,在 殷 而各仙去。” 宋 曾巩 《仙都观三门记》:“ 建昌军 南城县 僊都观 ,世传 麻姑 於此僊去,故立祠在焉。” 清 吴伟业 《过淮阴有感》诗之二:“我本 淮王 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2).去世。死的婉辞。 宋 无名氏 《仁宗御容赴景陵宫奉安导引》词:“彩云縹緲,海上隐三山,仙去莫能攀。”《梅涧诗话》卷上引 宋 李昴英 诗注:“ 山谷 謫居 宜州 城楼,得热疾,病中以簷溜濯足,连称‘快哉’,未几仙去。” 元 倪瓒 《画竹》诗:“ 湖州 (指 宋 文同 )仙去三百禩, 坡翁 高絶孰与侣?” 明 吴承恩 《寿胡内子张孺人六袠序》:“逮夫 双洲 翁媪僊去, 西畹 已入官,而一切巨细不免丛孚其身矣。”  ——《漢語大詞典》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千载(千載)qiān zǎi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梿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漢語大詞典》
至今 zhì jīn
直到现在。《楚辞·九章·抽思》:“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 唐 高适 《燕歌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 李将军 。” 刘半农 《三十初度》诗:“三十岁,来的快!三岁唱的歌,至今我还爱。”  ——《漢語大詞典》
草木 cǎo mù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漢語大詞典》
馀 ( 余 餘 ) yú
馀 [ yú ]
  1. 见“”。
  2. 姓。
清寒 qīng hán
(1).清贫;贫寒。《晋书·文苑传·王沈》:“僕少长于 孔 颜 之门,久处于清寒之路。” 宋 陆游 《白鹤馆夜坐》诗:“袖手哦新诗,清寒媿雄浑。” 明 徐渭 《答王口北书》:“野客清寒,僧厨斋寂,承此食肉之盛惠,得免瘦癯。” 夏衍 《法西斯细菌》第一幕:“他的家境清寒。”
(2).寒凉;寒冷。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治水五行》:“七十二日水用事,其气清寒而黑。” 唐 崔兴宗 《留别王维》诗:“驻马欲分襟,清寒御沟上。” 宋 柳永 《过涧歇近》词:“人寂静,夜永清寒,翠瓦霜凝。”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词:“风雨颯然至,竟日作清寒。”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六段:“初春的夜晚透着清寒。”
(3).清朗而有寒意。 宋 苏轼 《阳关词·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清 魏源 《出都前夕与周子坚夜步月下》诗:“空明浸清寒,霜月同一气。” 冰心 《寄小读者》九:“今日黄昏时,窗外的 慰冰湖 ,银海一般的闪烁,意态何等清寒!”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