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却 ( 卻 ) què
却 [ què ]
- 退:~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
- 退还,不受:盛情难~。
-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走了。
- 去掉:失~。了(liǎo)~。
笑 xiào《國語辭典》
笑 [ xiào ]
動- 因欣喜而在臉上露出快樂表情,或發出喜悅的聲音。如:「玩笑」、「嬉笑」、「微笑」。《論語·憲問》:「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 譏笑、嘲笑。如:「見笑」、「恥笑」。《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 致贈時,希望對方接受的敬辭。如:「笑納」。《水滸傳·第二回》:「特地使小校送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不要推卻,望乞笑留。」
担 ( 擔 ) dān/dàn/dǎn《國語辭典》
- 「担 」的异体字。
囊 náng/nāng《國語辭典》
囊 [ náng ]
名- 口袋、袋子。如:「行囊」、「香囊」、「锦囊」、「探囊取物」。唐·杜甫〈重赠郑炼〉诗:「郑子将行罢使臣,囊无一物献尊亲。」
- 似袋子的东西。如:「胆囊」、「毛囊」、「气囊」。《红楼梦·第三回》:「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 姓。如春秋时楚国有囊瓦。
- 用袋子盛装物品。《聊斋志异·卷一·王成》:「囊货就路,中途遇雨,衣履浸濡。」
- 如囊包物般的。如:「囊括四海」。
南北 nán běi
(1).南与北;南方与北方。《史记·天官书》:“ 亢 为疏庙,主疾。其南北两大星,曰 南门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魏文帝 出 广陵 ,望 大江 ” 裴松之 注引 张勃 《吴录》:“是冬, 魏文帝 至 广陵 ,临 江 观兵……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固天所以隔南北也。’”《檮杌闲评》第四四回:“千般奇货穷南北,万种珠璣尽海山。”
(2).从南到北;南北之间。《国语·周语下》:“南北之揆七同也。” 韦昭 注:“自午至子,其度七同也。”古人以“午”为“南”,以“子”为“北”。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 秦 为 阿房殿 ,在 长安 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
(3).或南或北。比喻不专一,不固定。 唐 韦应物 《横壙行》:“象牀可寝鱼可食,不知郎意何南北?” 宋 王安石 《同昌叔赋雁奴》诗:“鸿雁无定栖,随阳以南北。” 宋 苏轼 《孔毅甫龙尾砚铭》:“厚而坚,足以閲人於古今;朴而重,不能随人以南北。”
(4).指“南学”与“北学”。《北史·儒林传序》:“大抵南北所为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详“ 南北学 ”。
(5).计谋。指本领。《西游记》第四一回:“ 行者 上前喝 八戒 道:‘你这呆子,全无人气!你就惧怕妖火,败走逃生,却把 老孙 丢下。早是我有些南北哩!’”
(6). 明 代俗称男子汉。 明 苏祐 《逌旃璅言》:“时人于好男子无钱使者,輒咤曰‘好南北,无东西’云。意盖乡语相传有自来矣。”由此观之,积而能散者财之主,积而不散者财之奴,则有东西而无南北,真守财奴矣。 明 方以智 《通雅·称谓》:“称男子曰南北,犹称物为东西也。” ——《漢語大詞典》
(2).从南到北;南北之间。《国语·周语下》:“南北之揆七同也。” 韦昭 注:“自午至子,其度七同也。”古人以“午”为“南”,以“子”为“北”。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 秦 为 阿房殿 ,在 长安 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
(3).或南或北。比喻不专一,不固定。 唐 韦应物 《横壙行》:“象牀可寝鱼可食,不知郎意何南北?” 宋 王安石 《同昌叔赋雁奴》诗:“鸿雁无定栖,随阳以南北。” 宋 苏轼 《孔毅甫龙尾砚铭》:“厚而坚,足以閲人於古今;朴而重,不能随人以南北。”
(4).指“南学”与“北学”。《北史·儒林传序》:“大抵南北所为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详“ 南北学 ”。
(5).计谋。指本领。《西游记》第四一回:“ 行者 上前喝 八戒 道:‘你这呆子,全无人气!你就惧怕妖火,败走逃生,却把 老孙 丢下。早是我有些南北哩!’”
(6). 明 代俗称男子汉。 明 苏祐 《逌旃璅言》:“时人于好男子无钱使者,輒咤曰‘好南北,无东西’云。意盖乡语相传有自来矣。”由此观之,积而能散者财之主,积而不散者财之奴,则有东西而无南北,真守财奴矣。 明 方以智 《通雅·称谓》:“称男子曰南北,犹称物为东西也。” ——《漢語大詞典》
客 kè《國語辭典》
客 [ kè ]
名- 宾,相对于主人而言。如:「宾客」、「请客」、「寒夜客来茶当酒」。《礼记·曲礼下》:「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做生意、买卖等的人对顾主的称呼。如:「顾客」、「乘客」、「客满」。《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既平,愈客甚谨。」《老残游记·第五回》:「渐渐的打尖的客陆续都到店里。」
- 泛称从事某种活动或具有某类特长的人。如:「镖客」、「掮客」、「说客」、「 政客」、「珠宝客」。
- 寄食贵族豪门的人。如:「食客」、「门客」。《战国策·齐策四》:「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晋书·卷六九·刁协传》:「刁氏素殷富,奴客纵横。」
- 寄旅于外的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杜甫〈中夜〉诗:「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 泛称人。如:「旅人过客」。《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
- 量词。计算定量出售食品的单位。如:「他点了一客八分熟的牛排。」
- 姓。如汉代有客孙。
- 寄居、旅居。《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会天下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
- 以客礼相待。《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公子光客之。」唐·司马贞·索隐:「是谓客礼以接待也。」
- 次要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朱子周易本义》:「传为主,经为客。」
-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如:「客观」。
强 ( 強 ) qiáng/qiǎng/jiàng《國語辭典》
- 「強 」的異體字。
寻 ( 尋 ) xún
寻 [ xún ]
- 找,搜求:~找。~觅。~机。~问。~访。~衅。追~。~章摘句。
-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言语(言語)yán yǔ
(1).说话;说。《易·颐》:“《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水浒传》第六九回:“ 史进 只不言语。”《红楼梦》第四三回:“ 宝兄弟 明儿断不可不言语一声儿,也不传人跟着,就出去。”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以后出去,言语一声,别这么大咧咧的甩手一走!”
(2).吩咐;命令。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一折:“俺员外言语,着我来悔这门亲事。” 元 曾瑞 《留鞋记》第四折:“自家 张千 是也。奉老爷的言语,押着 王月英 到 相国寺 里去。”《水浒传》第三三回:“这兵马都监 黄信 上厅来,领了知府的言语,出来点起五十箇壮健军汉,披掛了衣甲。”
(3).禀报。《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只听那人道:‘开门,得我言语一声儿去。’”
(4).争执。《西游记》第五九回:“前年在 火云洞 ,曾与 罗刹 之子 红孩儿 有些言语。”
(5).善于辞令。亦指善于辞令者。《论语·先进》:“言语: 宰我 , 子贡 。” 邢昺 疏:“若用其言语辩説以为行人,使适四方,则有 宰我 、 子贡 二人。”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之十二:“德行若 颜回 ,言语若 子贡 。”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九》:“三公坐而论道,德行之任也;士大夫作而行之,政事、言语、文学之职也。”参见“ 四科 ”。
(6).言辞;话。《礼记·少仪》:“毋身质言语。” 孔颖达 疏:“凡言语有疑则称疑,无得以身质成言语之疑者;其言既疑,若必成之,或有所误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安抚莫信,此是通判駡安抚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是甚言语!”
(7).指闲话,不满意的话。《朱子语类》卷一三一:“是时 李公 亦尝荐 魏公 ,曾惹言语。”《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 高愚溪 见未来接,便多住了一两日。这家子就有些言语出来道:‘我家住满了,怎不到别家去?’” 清 洪升 《长生殿·傍讶》:“原来 虢国夫人 ,在 望春宫 有了言语,纔回去的。”
(8).指词章,文辞著作。 汉 班固 《两都赋》序:“故言语侍从之臣,若 司马相如 、 虞丘寿王 、 东方朔 、 枚皋 、 王襃 、 刘向 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宋 陆游 《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之一:“言语日益工,风节顾弗竞。”《三国演义》第五回:“古人曾有篇言语,单道着 玄德 、 关 、 张 三战 吕布 。”
(9).喻虫鸟鸣叫。 唐 陆龟蒙 《和袭美〈病后春思〉韵》:“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劳言语傍花闻。” 宋 赵鼎 《贺圣朝·锁试府学夜坐作》词:“知他窗外促织儿,有许多言语。” 元 王士熙 《竹枝词》:“山间白雀能言语,莫学 江 南唱鷓鴣。”
(10).指口头语言。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四:“他们的言语、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被尊重。” ——《漢語大詞典》
(2).吩咐;命令。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一折:“俺员外言语,着我来悔这门亲事。” 元 曾瑞 《留鞋记》第四折:“自家 张千 是也。奉老爷的言语,押着 王月英 到 相国寺 里去。”《水浒传》第三三回:“这兵马都监 黄信 上厅来,领了知府的言语,出来点起五十箇壮健军汉,披掛了衣甲。”
(3).禀报。《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只听那人道:‘开门,得我言语一声儿去。’”
(4).争执。《西游记》第五九回:“前年在 火云洞 ,曾与 罗刹 之子 红孩儿 有些言语。”
(5).善于辞令。亦指善于辞令者。《论语·先进》:“言语: 宰我 , 子贡 。” 邢昺 疏:“若用其言语辩説以为行人,使适四方,则有 宰我 、 子贡 二人。”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之十二:“德行若 颜回 ,言语若 子贡 。”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九》:“三公坐而论道,德行之任也;士大夫作而行之,政事、言语、文学之职也。”参见“ 四科 ”。
(6).言辞;话。《礼记·少仪》:“毋身质言语。” 孔颖达 疏:“凡言语有疑则称疑,无得以身质成言语之疑者;其言既疑,若必成之,或有所误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安抚莫信,此是通判駡安抚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是甚言语!”
(7).指闲话,不满意的话。《朱子语类》卷一三一:“是时 李公 亦尝荐 魏公 ,曾惹言语。”《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 高愚溪 见未来接,便多住了一两日。这家子就有些言语出来道:‘我家住满了,怎不到别家去?’” 清 洪升 《长生殿·傍讶》:“原来 虢国夫人 ,在 望春宫 有了言语,纔回去的。”
(8).指词章,文辞著作。 汉 班固 《两都赋》序:“故言语侍从之臣,若 司马相如 、 虞丘寿王 、 东方朔 、 枚皋 、 王襃 、 刘向 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宋 陆游 《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之一:“言语日益工,风节顾弗竞。”《三国演义》第五回:“古人曾有篇言语,单道着 玄德 、 关 、 张 三战 吕布 。”
(9).喻虫鸟鸣叫。 唐 陆龟蒙 《和袭美〈病后春思〉韵》:“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劳言语傍花闻。” 宋 赵鼎 《贺圣朝·锁试府学夜坐作》词:“知他窗外促织儿,有许多言语。” 元 王士熙 《竹枝词》:“山间白雀能言语,莫学 江 南唱鷓鴣。”
(10).指口头语言。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四:“他们的言语、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被尊重。” ——《漢語大詞典》
学 ( 學 ) xué
学 [ xué ]
-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
-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
-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无生(無生)wú shēng
(1).不降生,不生存在世上。《诗·小雅·苕之华》:“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郑玄 笺:“我,我王也。知王之为政如此,则己之生,不如不生也。”一本作“无生”。
(2).佛教语。谓没有生灭,不生不灭。 晋 王该 《日烛》:“咸淡泊於无生,俱脱骸而不死。” 唐 王维 《登辨觉寺》诗:“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明 何景明 《近寺》诗:“亦知身是妄,从此学无生。” 康有为 《七月偕铁君及家人从者居丹将敦岛灯塔》诗:“碧海苍天无尽也,教人怎不了无生?” ——《漢語大詞典》
(2).佛教语。谓没有生灭,不生不灭。 晋 王该 《日烛》:“咸淡泊於无生,俱脱骸而不死。” 唐 王维 《登辨觉寺》诗:“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明 何景明 《近寺》诗:“亦知身是妄,从此学无生。” 康有为 《七月偕铁君及家人从者居丹将敦岛灯塔》诗:“碧海苍天无尽也,教人怎不了无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