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公事 gōng shì
(1).朝廷之事;公家之事。《诗·大雅·瞻卬》:“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朱熹 集传:“公事,朝廷之事也。”《三国志·蜀志·刘巴传》:“又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宋 赵升 《朝野类要·轮对》:“自侍从以下,五日轮一员上殿,谓之轮当面对,则必入时政或利便札子。若臺諫,则谓之有本职公事。” 浩然 《艳阳天》第八九章:“唉,咱们都是老干部家属了,都知道一个人在外边办公事,全家人怎么惦记着哪!”
(2).指公文,文件。 郭希仁 《从戎纪略》:“文牘函件,每日无虑五六十起,皆 幼宾 亲治,从无积压公事,治讫每至夜分。” 孙犁 《白洋淀纪事·识字班》:“查个路条,看个公事,看个报,不识字,不只是别扭,有时还会误事呢!”
(3).指案件;事件。《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朱三老 道:‘我不管闲帐。只是你家里有杀人公事,你须回去对理。’”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三折:“谁着这芭蕉叶纸扇翻合着酒,谁道这梨花样磁钵倒暗着灯。这公事要辩个分明。”《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地方见是杀人公事,道:‘不必相争,两下都走不脱。到了天明,一同见官去。’”
(4).即公事人。指罪犯。《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圣帝降輦升殿,众神起居毕,传圣旨,押过公事来。只见一个汉,项戴长枷,臂连双杻,推将来。”《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却説县尉次日正要勾摄公事,寻砚底下这幅访单,已不见了,一时乱将起来。”
(5).指宿娼狎妓、玩弄女人的勾当。 元 张可久 《红绣鞋·岁暮》曲之二:“竞酒争花公事,吟风弄月神思。” 茅盾 《子夜》八:“他( 赵伯韬 )在某某饭店包月的房间,就专门办的这桩公事。”
(6).指公物。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占吝公事,视同己物,狼心不厌矣。虽与数州,窘固在也。” ——《漢語大詞典》
(2).指公文,文件。 郭希仁 《从戎纪略》:“文牘函件,每日无虑五六十起,皆 幼宾 亲治,从无积压公事,治讫每至夜分。” 孙犁 《白洋淀纪事·识字班》:“查个路条,看个公事,看个报,不识字,不只是别扭,有时还会误事呢!”
(3).指案件;事件。《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朱三老 道:‘我不管闲帐。只是你家里有杀人公事,你须回去对理。’”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三折:“谁着这芭蕉叶纸扇翻合着酒,谁道这梨花样磁钵倒暗着灯。这公事要辩个分明。”《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地方见是杀人公事,道:‘不必相争,两下都走不脱。到了天明,一同见官去。’”
(4).即公事人。指罪犯。《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圣帝降輦升殿,众神起居毕,传圣旨,押过公事来。只见一个汉,项戴长枷,臂连双杻,推将来。”《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却説县尉次日正要勾摄公事,寻砚底下这幅访单,已不见了,一时乱将起来。”
(5).指宿娼狎妓、玩弄女人的勾当。 元 张可久 《红绣鞋·岁暮》曲之二:“竞酒争花公事,吟风弄月神思。” 茅盾 《子夜》八:“他( 赵伯韬 )在某某饭店包月的房间,就专门办的这桩公事。”
(6).指公物。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占吝公事,视同己物,狼心不厌矣。虽与数州,窘固在也。” ——《漢語大詞典》
赋诗(賦詩)fù shī
吟诗;写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唐 王维 《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纱帽乌皮几,閒居懒赋诗。”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生长在 北平 的书香门第,下棋,赋诗,作画,很自然地在他的生活里占了很多的时间。” ——《漢語大詞典》
纪行(紀行)jì xíng
记述旅行见闻。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绅》:“集名《追昔游》,多纪行之作。” ——《漢語大詞典》
役 yì《國語辭典》
役 [ yì ]
动- 戍守边疆。《说文解字·彳部》:「役,戍也。」《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使唤、差遣。如:「役使」、「奴役」。《孟子·离娄上》:「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
- 作为、施行。《礼记·表记》:「君子恭俭以求役仁,信让以求役礼。」
- 服事。《左传·成公二年》:「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晋·杜预·注:「役,事也。」
- 吸引、牵缠。唐·孟郊〈古离别〉诗:「春芳役双眼,春色柔四支。」唐·顾敻〈浣溪沙·露白蟾明又到秋〉词:「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
- 士兵。《国语·吴语》:「寡人帅不腆吴国之役,遵汶之上,不敢左右,唯好之故。」
- 事件。多指战争而言。如:「战役」、「八二三之役」。《左传·昭公五年》:「邲之役,楚无晋备,以败于鄢。」
- 为国家所尽的义务、劳力。如:「兵役」、「服役」。
- 供差遣的人。如:「苦役」、「仆役」、「杂役」。《南史·卷七五·隐逸传上·陶潜传》:「汝辈幼小,家贫无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超然 chāo rán
(1).远貌;高貌。 汉 班彪 《王命论》:“超然远览,渊然深识。” 宋 王安石 《送李宣叔倅漳州》诗:“超然万里去,识者为不乐。”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盘山》:“登舍利塔,诸山皆隐没出其下,徘徊指点,大地空茫,真足驱使羣峰超然雄视矣。”
(2).高超出众。《楚辞·卜居》:“寧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象》:“圣人之所以超然,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宋 陆游 《哭杜府君》诗:“超然众客中,可慕不待揖。” 清 姚鼐 《祭朱竹君学士文》:“海内万士,於中有君。其气超然,不可辈羣。”
(3).谓离尘脱俗。《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晋 陶潜 《劝农》诗:“若能超然,投迹高轨,敢不歛衽,敬讚德美。” 唐 李德裕 《舴艋舟》诗:“永日歌濯缨,超然谢尘滓。”《西游记》第九三回:“无爱无思自清净,管教解脱得超然。”
(4).高出;脱出。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地阴阳》:“以此见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 明 王守仁 《答陆原静书》:“岂良知復超然於体用之外乎?”
(5).豁然。迅速貌。《韩诗外传》卷九:“夫凤凰之初起也,翾翾十步,藩篱之雀,喔吚而笑之。及其升少阳,一詘一信,展羽云间,藩篱之雀超然自知不及远矣。”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尊号》:“ 贞元 初,主上超然觉悟,乃下詔去其徽号,直称皇帝,合於古矣。”
(6).犹怅然。《庄子·徐无鬼》:“ 武侯 超然不对。”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犹悵然也。” 唐 刘得仁 《送王书记归邠州》诗:“ 陈琳 轻一别,马上意超然。” 宋 苏轼 《冬至日赠安节》诗:“诗成却超然,老泪不成滴。” 郭沫若 《回京途中》诗:“ 九女墩 前心向往, 三閭阁 上意超然。” ——《漢語大詞典》
(2).高超出众。《楚辞·卜居》:“寧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象》:“圣人之所以超然,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宋 陆游 《哭杜府君》诗:“超然众客中,可慕不待揖。” 清 姚鼐 《祭朱竹君学士文》:“海内万士,於中有君。其气超然,不可辈羣。”
(3).谓离尘脱俗。《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晋 陶潜 《劝农》诗:“若能超然,投迹高轨,敢不歛衽,敬讚德美。” 唐 李德裕 《舴艋舟》诗:“永日歌濯缨,超然谢尘滓。”《西游记》第九三回:“无爱无思自清净,管教解脱得超然。”
(4).高出;脱出。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地阴阳》:“以此见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 明 王守仁 《答陆原静书》:“岂良知復超然於体用之外乎?”
(5).豁然。迅速貌。《韩诗外传》卷九:“夫凤凰之初起也,翾翾十步,藩篱之雀,喔吚而笑之。及其升少阳,一詘一信,展羽云间,藩篱之雀超然自知不及远矣。”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尊号》:“ 贞元 初,主上超然觉悟,乃下詔去其徽号,直称皇帝,合於古矣。”
(6).犹怅然。《庄子·徐无鬼》:“ 武侯 超然不对。”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犹悵然也。” 唐 刘得仁 《送王书记归邠州》诗:“ 陈琳 轻一别,马上意超然。” 宋 苏轼 《冬至日赠安节》诗:“诗成却超然,老泪不成滴。” 郭沫若 《回京途中》诗:“ 九女墩 前心向往, 三閭阁 上意超然。” ——《漢語大詞典》
著 zhù/zhuó/zhe《國語辭典》
著 [ zhù ]
动- 显露、表现。《礼记·大学》:「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 标举、标示。《礼记·祭法》:「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汉书·卷六○·杜周传》:「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
- 撰述、写作。《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于是老子迺著书上下篇。」《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
- 记载。《墨子·明鬼下》:「周人从者莫不见,远者莫不闻,著在周之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隶也,著于丹书。」
- 文章、作品的通称。如:「名著」、「巨著」。
- 《诗经·齐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著〉,刺时也。」或亦指嫁者即事之诗。首章三句为:「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著,与宁通,指门屏之间。而,语尾助词,无义。充耳,以玉塞耳。以素,系以素丝。尚,加也。琼华,美玉。
- 显明。如:「显著的差别」。
著 [ zháo ]
动- 表示状态的持续或已有了结果。如:「灯点著了」、「找著了」、「睡著了」。
- 接触。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前不搭村,后不著店」。
- 陷入、中计。如:「他著了我的道了。」
- 恰好、得当。如:「这笔钱真花著了。」
著 [ zhuó ]
动- 穿上。《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著我绣裌裙,事事四五通。」唐·李白〈上元夫人〉诗:「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
- 附、接触。如:「附著」。《国语·晋语四》:「今戾久矣,戾久将底。底著滞淫,谁能兴之?」《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 及、到。如:「著陆」。《三国志·卷二六·魏书·田豫传》:「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沉没,波荡著岸。」唐·沈佺期〈杂诗〉三首之二:「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
- 开花或结果。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苏轼〈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诗:「春根夏苗秋著子,尽付天随耻充腹。」
- 命令、差使。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我著你但去处行监坐守,谁著你迤逗的胡行乱走?」《西游记·第一三回》:「接至里面供给了,著僧纲请往福原等安歇。」
- 下棋行子。如:「棋高一著」。
- 处事的方法、计策。如:「失著」、「无著」。
- 事情的归宿。如:「著落」。
著 [ zhe ]
助- 表示动作正持续进行。如:「坐著」、「正说著话」。
- 表示动作的存有。如:「镶著花边儿」、「贴著标语」。
- 表示某种情形的程度。如:「他可聪明著呢!」、「这石头沉著呢!」
- 表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如:「你慢著!」、「你可要记著!」
著 [ zhāo ]
名- 计策、方法。《水浒传·第二回》:「三十六著,走为上著。」
- 放置。晋·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
- 受。如:「著风」、「著凉」。
- 发生。如:「著急」、「著慌」。
- 北方方言。指意见相合、同意。如:「著哇!这正合我意。」
笔 ( 筆 ) bǐ《國語辭典》
- 「筆 」的異體字。
良苦 liáng kǔ
精良和粗劣。《管子·宙合》:“可正而视,言察美恶,审别良苦。”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安井衡 曰:“苦,滥恶也。” 唐 刘禹锡 《贾客词》:“贾客无定游,所游唯利并。眩俗杂良苦,乘时取重轻。”
(1).很辛苦。《后汉书·王常传》:“ 光武 见 常 甚欢,劳之曰:‘ 王廷尉 良苦,每念往时,共更艰戹,何日忘之。’”《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 世宗 许之,始赐 景 书曰‘皇帝恭问 江南 国主’,劳其良苦而已。”
(2).很深。 郑观应 《盛世危言·善举》:“训哑院及训聋瞽院有残疾者,能令其识字知书,就其所能教以工艺,补天有术,施惠有方,用心亦良苦矣。” ——《漢語大詞典》
(1).很辛苦。《后汉书·王常传》:“ 光武 见 常 甚欢,劳之曰:‘ 王廷尉 良苦,每念往时,共更艰戹,何日忘之。’”《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 世宗 许之,始赐 景 书曰‘皇帝恭问 江南 国主’,劳其良苦而已。”
(2).很深。 郑观应 《盛世危言·善举》:“训哑院及训聋瞽院有残疾者,能令其识字知书,就其所能教以工艺,补天有术,施惠有方,用心亦良苦矣。” ——《漢語大詞典》
心 xīn《國語辭典》
心 [ xīn ]
名- 內臟之一。參見「心臟 」條。
- 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如:「用心」、「勞心勞力」。《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 思想、意念、感情。如:「傷心」、「心中不安」、「心情煩悶」。《文選·曹丕·與吳質書》:「東望於邑,裁書敘心。」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心凝形釋。」
- 思慮、謀畫。如:「有心人」、「有口無心」。《呂氏春秋·審應覽·精諭》:「紂雖 多心,弗能知矣。」
- 性情。如:「心性」。《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
- 平面或物體的中央或內部。如:「江心」、「掌心」、「圓心」。唐·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鎔金。」
- 植物的花蕊或苗尖。如:「花心」。南朝梁·簡文帝〈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詩〉:「林花初墮蔕,池荷欲吐心。」
-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有三顆星。《詩經·唐風·綢繆》:「三星在天。」漢·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