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情知风月无边景,频倚雕阑自在看。

薛瑄明代〕《和张都宪咏湖亭山字韵四首 其四

近爱平湖远爱山,双清收入小亭閒。云容水态皆堪赏,俗气红尘总不干。

日静坐闻黄鸟啭,烟明遥见白鸥还。情知风月无边景,频倚雕阑自在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情知风月无边频倚雕阑自在

情知 qíng zhī
深知;明知。 唐 骆宾王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不復下山能借问,更向 卢 家字 莫愁 。”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词:“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见有个通房后厕所的小门,情知是从这小门里跑了。”亦作“ 情知道 ”。 宋 柳永 《倾杯乐》词:“情知道,世人难使皓月长圜,彩云镇聚。”  ——《漢語大詞典》
风月(風月)fēng yuè
(1).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宋书·始平孝敬王子鸾传》:“上痛爱不已,拟 汉武 《李夫人赋》,其词曰:‘……徙倚云日,裴回风月。’” 唐 吕岩 《酹江月》词:“倚天长啸,洞中无限风月。”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五:“ 江 南 环溪 的风月, 北京 南湾子 头的丝柳。”
(2).指闲适之事。《梁书·徐勉传》:“常与门人夜集,客有 虞暠 求詹事五官, 勉 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咸服其无私。” 鲁迅 《〈准风月谈〉前记》:“但有趣的是谈风云的人,风月也谈得,谈风月就谈风月罢,虽然仍旧不能正如尊意。”
(3).指诗文。 宋 欧阳修 《赠王介甫》诗:“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小说引子》:“编成风月三千卷,散与知音论古今。”
(4).指男女间情爱之事。 前蜀 韦庄 《多情》诗:“一生风月供惆悵,到处烟花恨别离。”《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俞太尉 是七十岁的老人家,风月之事,已是没分。”《红楼梦》第十五回:“﹝ 智能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 徐迟 《牡丹》二:“剧中少女是以她的卖弄风情而为君王赏识的。虽然纯洁,天真无邪,然而出于本能的识得风月了。”
(5).犹风骚,风情。《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回目:“ 景阳冈 武松 打虎, 潘金莲 嫌夫卖风月。” 明 冯梦龙 《挂枝儿·叮嘱》:“我的乖乖,人前休把风月卖。”
(6).风流放荡。《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赵昂 ﹞自幼惯走花柳场中,为人风月。”《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 四娘 为人心性风月,好结识个把风流子弟,私下往来。”
(7).指嫖妓。 元 武汉臣 《玉壶春》楔子:“小官赴京,路从此过,闻知兄弟在於此处风月。”
(8).指艺人。《水浒传》第六一回:“仪表天然磊落, 梁山 上端的驰名。 伊州 古调,唱出绕梁声。果然是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
(9).指妓女。《西湖佳话·西泠韵迹》:“先生若无齐治均平的大本领,我 苏小小 风月行藏,便难效力。”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妾身姓 李 ,表字 贞丽 ,烟花妙部,风月名班。”  ——《漢語大詞典》
无边(無邊)wú biān
(1).没有边际。 晋 僧朗 《答晋主昌明书》:“大 晋 重基,先承孝治,惠同天地,覆养无边。” 唐 杜甫 《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 滚滚来。” 元 郝经 《沙洲夜泊》诗:“天连平 楚 无边阔, 河 入长 淮 彻底浑。” 艾青 《新的年代冒着风雪来了》诗:“无边的大地覆盖着白雪,静静地静静地等待春天。”
(2).犹无数,无穷。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想 汉 家宫中,无边宫女,就与俺一个,打甚不紧?”  ——《漢語大詞典》
景 jǐng/yǐng《國語辭典》

景 [ jǐng ]

  1. 日光。《文选·张载·七哀诗二首之二》:「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沉。」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2. 时光。《文选·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怀杂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3. 可供玩赏的形色。如:「风景」、「山景」、「景物依旧,人事全非。」
  4. 情况、境遇。如:「晚景凄凉」。宋·苏轼〈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诗:「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赓歌几举觥。」《红楼梦·第四六回》:「率性把方才凤姐过去回来所有的形景言词,始末原由,告诉与他。」
  5. 戏剧中因布幕不同而画分的段落。如:「第一幕第三景」。
  6. 姓。如战国时楚国有景差。
  1. 仰慕。如:「景仰」。《后汉书·卷三九·刘般传》:「今恺景仰前修,有伯夷之节。」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
  1. 大。《诗经·小雅·小明》:「神之听之,介尔景福。」《隋书·卷三·炀帝纪上》:「朕嗣膺景业,傍求雅训,有一弘益,钦若令典。」

景 [ yǐng ]

  1. 物体的形影、阴影。《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同「影 」。
频倚(频倚)
陆游词临去画楼频倚何日重来此  ——《韵府拾遗 纸韵》
雕阑(琱闌)diāo lán
亦作“ 琱栏 ”。 有雕饰的栏杆或栏杆的美称。 宋 苏轼 《法惠寺横翠阁》:“琱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 宋 程珌 《泌园春·赋椿堂牡丹》词:“消得琱阑,也不枉教,车马如狂。” 元 孔文卿 《一枝花·禄山谋反》套曲:“思量杀玉砌琱阑,消磨尽緑髩朱颜。”  ——《漢語大詞典》
自在 zì zài
(1).安闲自得,身心舒畅。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诗之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鶯恰恰啼。” 宋 梅尧臣 《五月十三日大水》诗:“戢戢后池鱼,随波去难留,扬鬐虽自在,江上多网钩。”《红楼梦》第一○九回:“ 贾母 众人听了,心中好不自在。”
(2).自由;无拘束。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三》:“因共扶 盆子 带以璽綬, 盆子 号泣,不得自在。” 唐 李咸用 《游寺》诗:“无家身自在,时得到莲宫。”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大军渡河》:“富与贵悉非所愿,但得自在足矣。” 陈毅 《示儿女》诗:“九洲万国共一球,东方自在西方囚。”
(3).犹自然。 宋 苏轼 《过温泉》诗:“石龙有口口无根,自在流泉谁吐吞。” 金 元好问 《三香亭杂咏》:“宫园深闭无人到,自在流鶯哭暮春。” 元 萨都剌 《题三氏小楼》诗:“南来北去年年事,岸草汀花自在春。”
(4).佛教以心离烦恼之系缚,通达无碍为自在。《百喻经·伎儿著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以我见故,流驰生死,烦恼所逐,不得自在。” 唐 王维 《为舜闍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见闻自在,不住无为。”  ——《漢語大詞典》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1.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2.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3.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4.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5.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6.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7.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1.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1.  
  2. (一)​2.4.之讀音。
  3.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