逡巡称五代,合沓斗干场。
宋氏英声振,并门意气扬。
两雄争裂土,百战竞图王。
揣敌惟虞晋,躭颐已噬唐。
大河分背面,上党扼咽吭。
地利知为胜,人心彼未遑。
重围夸壁立,夹寨逞虹张。
埇道便轮馈,游兵劲绝粮。
蒙冲窥女堞,钩戟伺耐墙。
踞峙培山峻,环围列堑长。
力攻须陷没,坚拒倚金汤。
墨带推才妙,班斤衒技良。
万夫横剑刃,一噉堕夷伤。
野草涂肝脑,贪心怒虎狼。
嘶鸣宵遁马,感慨守陴郎。
戈甲從谁息,功名漫自狂。
逡巡称五代,合沓斗干场。
此后连吞并,于时旋覆亡。
昔年劳战阵,今日旧城隍。
耕涩枯骸白,风腥鬼火光。
营基系井室,濠坎密榆桑。
忍杀天还厌,阴谋嗣昔昌。
驱除期出震,草昧在开皇。
真主临绵宇,华胥正乐康。
廓然文轨至,海外截封疆。
两雄争裂土,百战竞图王。
揣敌惟虞晋,躭颐已噬唐。
大河分背面,上党扼咽吭。
地利知为胜,人心彼未遑。
重围夸壁立,夹寨逞虹张。
埇道便轮馈,游兵劲绝粮。
蒙冲窥女堞,钩戟伺耐墙。
踞峙培山峻,环围列堑长。
力攻须陷没,坚拒倚金汤。
墨带推才妙,班斤衒技良。
万夫横剑刃,一噉堕夷伤。
野草涂肝脑,贪心怒虎狼。
嘶鸣宵遁马,感慨守陴郎。
戈甲從谁息,功名漫自狂。
逡巡称五代,合沓斗干场。
此后连吞并,于时旋覆亡。
昔年劳战阵,今日旧城隍。
耕涩枯骸白,风腥鬼火光。
营基系井室,濠坎密榆桑。
忍杀天还厌,阴谋嗣昔昌。
驱除期出震,草昧在开皇。
真主临绵宇,华胥正乐康。
廓然文轨至,海外截封疆。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逡巡 qūn xún
亦作“ 逡廵 ”。
(1).却行,恭顺貌。《公羊传·宣公六年》:“ 赵盾 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趋而出。” 汉 班固 《奕旨》:“逡巡儒行,保角依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李陵 ﹞逡廵欲语恐畏嗔。” 宋 叶适 《刘靖君墓志铭》:“作邑者,要路之储也,以改官为急,盖有因缘属託於破白之初矣,未有逡巡退却於及格之际也。” 清 方文 《齐介人书至云宋玉叔客吴门念予甚切感而有作》诗:“曾游 江 南访诸彦, 江 南诸彦皆逡巡。”
(2).退避;退让。《梁书·王筠传》:“ 王氏 过 江 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 明 陆采 《怀香记·春闺寄简》:“前日着 春英 去通情,要他相会,争奈书生胆怯,逡巡畏缩,不敢进来。” 清 孙枝蔚 《白紵词》:“东家年少着紫袍,君若遇之暂逡巡。”
(3).从容;不慌忙。《庄子·秋水》:“ 东海 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於是逡巡而却。” 成玄英 疏:“逡巡,从容也。”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杨真伯》:“年可二八,冠碧云凤翼冠,衣紫云霞日月衣,精光射入,逡巡就坐。”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陛下端拱以享承平,大臣逡巡以安富贵。” 明 文徵明 《题虢国夫人夜游图》诗:“中间一骑来逡巡,秀眉玉颊真天人。”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上峻阪,走独木危桥,舆在肩侧,其足逡巡,二分在外,舆平如衡,无少欹仄。”
(4).小心谨慎。《后汉书·锺皓传》:“逡巡王命,卒岁容与。” 宋 陆游 《送陈德邵宫教赴行在》诗:“人才方杂沓,公仕益逡巡。”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演舞》:“乍进殷勤,欲退逡巡。”
(5).徘徊不进;滞留。 汉 王逸 《九思·悯上》:“逡巡兮圃藪,率彼兮畛陌。”《后汉书·隗嚣传》:“ 舅犯 谢罪 文公 ,亦逡巡於 河 上。” 李贤 注:“逡巡,不进也。”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一折:“我巴不得两三朝飞到 泉州郡 ,可甚的沿路只逡巡。” 清 孙枝蔚 《富安场》诗:“海风吹日夜,作客竟逡巡。” 陈去病 《出塞望蒙古》诗:“驱车悵徘徊,临发復逡巡。”
(6).拖延,迁延。《晋书·刘颂传》:“昔 魏武帝 分离天下,使人役居户,各在一方;既事势所须,且意有曲为,权假一时,以赴所务,非正典也。然逡巡至今,积年未改。” 唐 白居易 《重赋》诗:“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既劳撮合,毋得逡巡。”
(7).迟疑;犹豫。《北齐书·神武帝纪下》:“帝復録在京文武议意以答 神武 ,使舍人 温子昇 草勑, 子昇 逡巡未敢作。” 唐 独孤及 《直谏表》:“陛下岂迟疑於改作,逡巡於旧贯,使大议有所壅,而率土之患,日甚一日。” 茅盾 《有志者》六:“笔尖儿再逡巡落到纸面的时候,燉着的咖啡放出丝丝的细声音。”
(8).顷刻;极短时间。 唐 张祜 《偶作》诗:“徧识青霄路上人,相逢祗是语逡巡。”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正是春天,又临夏暑,顷刻秋霜,逡巡冬雪。”《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逡巡过了一年,当年是正月初一日。”
(9).月晕。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吴泉》:“月晕,谓之逡巡。” ——《漢語大詞典》
(1).却行,恭顺貌。《公羊传·宣公六年》:“ 赵盾 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趋而出。” 汉 班固 《奕旨》:“逡巡儒行,保角依旁。”《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李陵 ﹞逡廵欲语恐畏嗔。” 宋 叶适 《刘靖君墓志铭》:“作邑者,要路之储也,以改官为急,盖有因缘属託於破白之初矣,未有逡巡退却於及格之际也。” 清 方文 《齐介人书至云宋玉叔客吴门念予甚切感而有作》诗:“曾游 江 南访诸彦, 江 南诸彦皆逡巡。”
(2).退避;退让。《梁书·王筠传》:“ 王氏 过 江 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 明 陆采 《怀香记·春闺寄简》:“前日着 春英 去通情,要他相会,争奈书生胆怯,逡巡畏缩,不敢进来。” 清 孙枝蔚 《白紵词》:“东家年少着紫袍,君若遇之暂逡巡。”
(3).从容;不慌忙。《庄子·秋水》:“ 东海 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於是逡巡而却。” 成玄英 疏:“逡巡,从容也。”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杨真伯》:“年可二八,冠碧云凤翼冠,衣紫云霞日月衣,精光射入,逡巡就坐。”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陛下端拱以享承平,大臣逡巡以安富贵。” 明 文徵明 《题虢国夫人夜游图》诗:“中间一骑来逡巡,秀眉玉颊真天人。”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上峻阪,走独木危桥,舆在肩侧,其足逡巡,二分在外,舆平如衡,无少欹仄。”
(4).小心谨慎。《后汉书·锺皓传》:“逡巡王命,卒岁容与。” 宋 陆游 《送陈德邵宫教赴行在》诗:“人才方杂沓,公仕益逡巡。”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演舞》:“乍进殷勤,欲退逡巡。”
(5).徘徊不进;滞留。 汉 王逸 《九思·悯上》:“逡巡兮圃藪,率彼兮畛陌。”《后汉书·隗嚣传》:“ 舅犯 谢罪 文公 ,亦逡巡於 河 上。” 李贤 注:“逡巡,不进也。”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一折:“我巴不得两三朝飞到 泉州郡 ,可甚的沿路只逡巡。” 清 孙枝蔚 《富安场》诗:“海风吹日夜,作客竟逡巡。” 陈去病 《出塞望蒙古》诗:“驱车悵徘徊,临发復逡巡。”
(6).拖延,迁延。《晋书·刘颂传》:“昔 魏武帝 分离天下,使人役居户,各在一方;既事势所须,且意有曲为,权假一时,以赴所务,非正典也。然逡巡至今,积年未改。” 唐 白居易 《重赋》诗:“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既劳撮合,毋得逡巡。”
(7).迟疑;犹豫。《北齐书·神武帝纪下》:“帝復録在京文武议意以答 神武 ,使舍人 温子昇 草勑, 子昇 逡巡未敢作。” 唐 独孤及 《直谏表》:“陛下岂迟疑於改作,逡巡於旧贯,使大议有所壅,而率土之患,日甚一日。” 茅盾 《有志者》六:“笔尖儿再逡巡落到纸面的时候,燉着的咖啡放出丝丝的细声音。”
(8).顷刻;极短时间。 唐 张祜 《偶作》诗:“徧识青霄路上人,相逢祗是语逡巡。”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正是春天,又临夏暑,顷刻秋霜,逡巡冬雪。”《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逡巡过了一年,当年是正月初一日。”
(9).月晕。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吴泉》:“月晕,谓之逡巡。” ——《漢語大詞典》
称 ( 稱 ) chēng/chèn/chèng
称 [ chēng ]
◎ 适合:~心。~职。相~。匀~。对~。
◎ 同“秤”。
- 量轻重:~量(liáng )。
- 叫,叫做:自~。~呼。~帝。~臣。~兄道弟。
- 名号:名~。简~。~号。~谓。职~。
- 说:声~。~快。~病。~便。
- 赞扬:~道。~许。~颂。~赞。
- 举:~兵。~觞祝寿。
◎ 适合:~心。~职。相~。匀~。对~。
◎ 同“秤”。
五代 wǔ dài
(1).五个朝代。指 黄帝 、 唐 、 虞 、 夏 、 殷 。《礼记·祭法》:“此五代之所不变也。” 郑玄 注:“五代谓 黄帝 、 尧 、 舜 、 禹 、 汤 。”
(2).五个朝代。指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殷五代之纯熙,绍 伊唐 之炎精。” 李善 注:“五代, 周 、 殷 、 夏 、 唐 、 虞 也。”
(3).五个朝代。指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评》“为法之弊,一至于此”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 大魏 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覩前车之倾覆而不改於辙迹。”
(4).五个朝代。 唐 称 梁 、 陈 、 齐 、 周 、 隋 为五代,是为前五代。《宋天圣二年隋书刊本跋》:“ 唐 武德 五年,起居舍人 令狐德棻 奏请修《五代史》。”注:“五代谓 梁 、 陈 、 齐 、 周 、 隋 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唐 张询古 《五代新説》,则 梁 、 陈 、 北齐 、 后周 及 隋 为五代也。”
(5).五个朝代。 宋 以后称后 梁 、 后唐 、 后晋 、 后汉 、 后周 为五代,是为后五代。《宋史·太祖纪三》:“五代诸侯跋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欧阳修 《五代史》, 梁 、 唐 、 晋 、 汉 、 周 也。” ——《漢語大詞典》
(2).五个朝代。指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殷五代之纯熙,绍 伊唐 之炎精。” 李善 注:“五代, 周 、 殷 、 夏 、 唐 、 虞 也。”
(3).五个朝代。指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评》“为法之弊,一至于此”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 大魏 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覩前车之倾覆而不改於辙迹。”
(4).五个朝代。 唐 称 梁 、 陈 、 齐 、 周 、 隋 为五代,是为前五代。《宋天圣二年隋书刊本跋》:“ 唐 武德 五年,起居舍人 令狐德棻 奏请修《五代史》。”注:“五代谓 梁 、 陈 、 齐 、 周 、 隋 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唐 张询古 《五代新説》,则 梁 、 陈 、 北齐 、 后周 及 隋 为五代也。”
(5).五个朝代。 宋 以后称后 梁 、 后唐 、 后晋 、 后汉 、 后周 为五代,是为后五代。《宋史·太祖纪三》:“五代诸侯跋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欧阳修 《五代史》, 梁 、 唐 、 晋 、 汉 、 周 也。” ——《漢語大詞典》
合沓(合遝)hé tà
(1).重迭;攒聚。 汉 贾谊 《旱云赋》:“遂积聚而合沓兮,相纷薄而慷慨。”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诗:“峦陇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宋 司马光 《海仙歌》:“东方曈曨景气清,庆云合沓吐赤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约三十餘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
(2).纷至沓来。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差池分组冕,合沓起蒿莱。”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波间车马音犹合沓,顷之无所见。” 元 周昂 《晨起》诗:“鼓声随晓角,合沓起平荒。” 清 顾炎武 《王徵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坐栅洪桥下》诗:“何意多同心,合沓来诸方。”
合遝:盛多貌;聚集貌。《文选·王褒〈洞箫赋〉》:“趣从容其勿述兮,騖合遝以诡譎。” 李善 注:“合遝,盛多貌。” 唐 方干 《题悬溜岩隐居者》诗:“蒲葵细织团圆扇,薤叶平铺合遝花。”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城北录》:“冻云合遝,波浪激衡。” ——《漢語大詞典》
(2).纷至沓来。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差池分组冕,合沓起蒿莱。”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波间车马音犹合沓,顷之无所见。” 元 周昂 《晨起》诗:“鼓声随晓角,合沓起平荒。” 清 顾炎武 《王徵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坐栅洪桥下》诗:“何意多同心,合沓来诸方。”
合遝:盛多貌;聚集貌。《文选·王褒〈洞箫赋〉》:“趣从容其勿述兮,騖合遝以诡譎。” 李善 注:“合遝,盛多貌。” 唐 方干 《题悬溜岩隐居者》诗:“蒲葵细织团圆扇,薤叶平铺合遝花。”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城北录》:“冻云合遝,波浪激衡。” ——《漢語大詞典》
斗 ( 鬥 ) dǒu/dòu《國語辭典》
斗 [ dǒu ]
名- 量詞。計算容量的單位。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上》:「十升為斗……斗者,聚升之量也。」《紅樓夢·第四二回》:「如今這一個裡頭裝 了兩斗御田粳米。」
- 酒器。《詩經·大雅·行葦》:「酌以大斗。」《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玉斗一雙,欲與亞父。」
- 形狀像斗的器具。如:「漏斗」、「熨斗」、「米斗」、「菸斗」。
- 星座名:➊ 二十八星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一宿,有六顆星,通稱為「南斗」。➋ 北斗七星。
- 圓形的指紋。參見「斗箕」、「斗紋」等條。
- 姓。如宋代有斗蓋。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比喻小。如:「斗室」、「斗城」。
- 比喻大。南朝梁·簡文帝〈七勵〉:「至如牽鉤壯氣,斗膽豪心。」
- 險峻、陡峭。《史記·卷二八·封禪書》:「成山斗入海,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云。」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下·閩遊日記》:「蓋是山四面斗削,惟一線為暗磴,百丈為明梯。」通「陡」。
- 驟然、突然。唐·韓愈〈答張十一功曹〉詩:「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一半加。」
干 ( 乾 幹 ) gān/gàn《國語辭典》
干 [ gān ]
名- 武器名。用來阻擋刀箭、護衛身軀的盾牌。《書經·牧誓》:「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韓非子·五蠹》:「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舞,有苗乃服。」
- 參見「天干 」條。
- 水畔、岸邊。《詩經·魏風·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唐·杜甫〈有客〉詩:「豈有文章驚海內,謾勞車馬駐江干。」
- 經脫水加工製成的乾燥食品。如:「筍干」、「豆腐干」。通「乾」。
- 成群有關係的人。《紅樓夢·第五九回》:「那婆子深妒襲人、晴雯一干人。」
- 姓。如晉代有干寶。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冒犯、觸犯。如:「干犯」。《左傳·文公四年》:「君辱貺之,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
- 求取、營求。《論語·為政》:「子張學干祿。」《公羊傳·定公四年》:「伍子胥父誅乎楚,挾弓而去楚,以干闔廬。」
- 強行參預。如:「干涉」、「干政」。清·徐珂《清稗類鈔·帝德類·咸豐季年三奸伏誅》:「三奸盤結,同干大政。」
- 相關、有關聯。如:「相干」。《水滸傳·第五二回》:「莊客李大救主,誤打死人,非干我事。」
场 ( 場 ) cháng/chǎng
场 [ cháng ]
- 平坦的空地,多指农家翻晒粮食及脱粒的地方:~院。
- 量词,指一事起迄的经过:下了一~雨。
- 集,市集:赶~。
- 处所,许多人聚集或活动的地方:~子。~地。~所。
- 量词,用于文娱体育活动:~次。
- 比赛地,舞台:上~。下~。粉墨登~。捧~。
- 戏剧作品和戏剧演出中因场景变化或人物上下场而划分的段落:三幕五~。
- 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电~。磁~。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