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劳歌以咏志,释此越乡叹。

杨慎明代〕《崤关行

晨行崤关道,此道一何难。曾陵高不极,脩坂回郁盘。

季冬十二月,时节正严寒。马啼践霜雪,车辙带冈峦。

淩澌正坚冱,河水无汍澜。通逵结冻溜,改径陟巑岏。

四望少烟火,鸟路俯鸿磐。悲风号古水,响入玄云端。

居人尽塞向,行者为槃跚。野狼啸昏侣,饥雁短晚翰。

迢迢村郭远,行行未解鞍。凛凛岁方晏,去去程犹宽。

劳歌以咏志,释此越乡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劳歌咏志越乡

劳歌(勞歌)láo gē
(1).劳作者之歌。《晋书·礼志中》:“新礼以为輓歌出於 汉武帝 役人之劳歌,声哀切,遂以为送终之礼。” 唐 张旭 《清溪泛舟》诗:“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劳歌。” 明 王世贞 《阜城道中》诗:“春色昼冥冥,劳歌倦自听。”
(2).忧伤、惜别之歌。 唐 骆宾王 《送吴七游蜀》诗:“劳歌徒欲奏,赠别竟无言。” 唐 许浑 《谢亭送别》诗:“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漢語大詞典》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1.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2.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3.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4.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5.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1.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2.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3.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4.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5.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1.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2.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4.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1.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1.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2.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3.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1.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2.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3. 姓。如汉代有以彤。
咏志(詠志)yǒng zhì
谓以诗歌抒发心志。《诗刊》1977年第11期:“在历代诗人笔下,对山的咏唱,决不是对自然美的单纯描摹,它们无不……‘登山则情满于山’,感物以咏志耳。”
谓以诗歌抒发思想感情。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諼” 唐 孔颖达 疏:“美君子执德弘信道篤也,歌所以咏志,长以道自誓,不敢过差其言。”  ——《漢語大詞典》
释 ( 釋 ) shì
释 [ shì ]
  1. 解说,说明:解~。注~。~文。~义。
  2. 消除,消散:~疑。~怨。涣然冰~(像冰融化了一样,嫌隙和疑虑都完全消除)。
  3. 放开,放下:~放。保~。手不~卷。
  4.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氏。~教。~子(和尚)。~藏(zàng )(佛教经典的总汇,分经、律、论三藏,包括汉译佛经和中国的一些佛教著述)。~典。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越乡(越鄉)yuè xiāng
远离故乡。《左传·襄公十五年》:“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 南朝 宋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诗:“谁令乏古节,貽此越乡忧。” 唐 王勃 《他乡叙兴》诗:“边城琴酒处,俱是越乡人。” 宋 陈师道 《寄潭州张芸叟》诗之一:“孰知为郡乐,莫作越乡忧。”  ——《漢語大詞典》
叹 ( 嘆 ) tàn
叹 [ tàn ]
  1. 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气。~息。悲~。~惋。长吁短~。
  2. 因高兴、兴奋、激动而发出长声:~赏。~服。赞~。~观止矣(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3. 吟咏:咏~。一唱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