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青箱易砚田,未免为人惑。

曹廷梓清代〕《追挽树参兄

君子同祖兄,幼小未相识。大父即世时,相见客堂侧。

君年十四五,来此共晨夕。惟予及佑之,与君最莫逆。

转眼各分飞,君颇不自惜。数年事樗蒲,衣履拚一掷。

数年歌饭牛,身执奴隶役。骏马堕深堑,跃起势腾踯。

奋足向康衢,回首万钧力。折节肃至忠,见赏高季迪。

香山白先生,雅意勤指拭。濯淖污泥中,还为光明璧。

存心既愈坚,饥寒亦愈迫。枵腹谈诗书,谋道且谋食。

文坛既拔帜,家乃徒四壁。浪迹游兰陵,交游尽硕德。

笔耕既逢年,家储有担石。心惊我后人,举案恒戚戚。

倾囊购侍姬,再索而再得。得子囊复空,杏林谈命脉。

青箱易砚田,未免为人惑。救贫更益贫,贫病转相逼。

握手半月馀,悲哉已易箦。屈指数十年,回首空今昔。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青箱砚田未免为人

青箱 qīng xiāng
(1).收藏书籍字画的箱笼。《宋书·王准之传》:“曾祖 彪之 ……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諳 江 左旧事,缄之青箱。” 唐 贾耽 《赋虞书歌》:“须知《孔子庙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寳。” 清 方文 《润州早发》诗:“白露水千里,青箱书一函。”
(2).指青箱学。 唐 陆龟蒙 《药名离合夏日即事》诗之三:“青箱有意终须续,断简遗编一半通。” 明 无名氏 《赠书记·扫茔遘侠》:“髫年英俊,失恃煢煢甚,继箕裘青箱自幸。”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三章:“青箱谁寄,遗书何託;宗祀将斩,祠墓无依。”
(3).指古代行藉田礼时装种子的箱子。《隋书·礼仪志二》:“ 北齐 藉於帝城东南千亩内……以青箱奉穜稑种,跪呈司农,诣耕所洒之。”《宋史·礼志五》:“ 隋 以青箱奉穜稑, 唐 废其礼。青箱旧无其制,请用竹木为之而无盖,两端设襻,饰以青。” 宋 李长民 《广汴都赋》:“遂播青箱之嘉种,以成高廪之丰年。”
(4).指古代行册封礼时装封土的箱匣。《隋书·礼仪志四》:“诸王、五等开国及乡男恭拜,以其封国所在方,取社坛方面土,包以白茅,内青箱中。函方五寸,以青涂饰,封授之,以为社。”
(5).见“ 青葙 ”。  ——《漢語大詞典》
易 yì《國語辭典》

易 [ yì ]

  1. 簡單、不困難。如:「容易」、「得來不易」。
  2. 平和、和藹。如:「平易近人」。《詩經·小雅·何人斯》:「爾還而入,我心易也。」
  1. 交換。如:「交易」、「貿易」、「以物易物」。《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 》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2. 改變。如:「變易」、「易容」、「移風易俗」。《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3. 輕視、輕慢。《左傳·襄公四年》:「戎狄荐居,貴貨易土。」《漢書·卷八六·王嘉傳》:「二千石益輕賤,吏民慢易之。」
  4. 治理。《孟子·盡心上》:「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1. 《易經》的簡稱。《論語·述而》:「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漢書·卷八八·儒林傳·丁寬傳》:「梁項生從田何受《易》,時寬為項生從者。」
  2. 姓。如春秋時代齊國有易牙。
砚田(硯田)yàn tián
(1).即砚台。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跃鱼见木石中》:“ 徐州 护戎 陈皋 供奉,行田间,遇开墓者,得玛瑙盂,圆浄无雕鏤纹,盂中容二合许,疑古酒巵也。 陈 用以贮水,注砚田间,砚之中有一鯽,长寸许,游泳可爱。”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 广东 产墨猴,长约三寸……以舌舐墨,砚田可终年不洗。” 赵朴初 《盘砚歌》:“歌 盘 之土歌 盘 泉,惟独不及 盘 石可以作砚田。温润如玉浮紫气,发墨不亚 歙 与 端 。”
(2).以砚喻田。谓靠笔墨维持生计。 宋 唐庚 《次泊头》诗:“砚田无恶岁,酒国有长春。” 清 戴名世 《砚庄记》:“世之人以授徒卖文称之曰笔耕,曰砚田。以笔代耕,以砚代田,於义无伤,而藉是以供俯仰,此贫穷之士不得已之所为也。” 王力 《〈同源字典〉写成》诗:“望八衰翁老蠹鱼,砚田辛苦事耕锄。”  ——《漢語大詞典》
未免 wèi miǎn
(1).不免,免不了。《孟子·离娄下》:“ 舜 ,人也;我,亦人也。 舜 为法於天下,可传於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 唐 许浑 《村舍》诗之一:“花时未免人来往,欲买 严光 旧钓磯。” 宋 陆游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我昔学诗未有得,残餘未免从人乞。”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二折:“今日从征,军次 陈桥 ,这早晚只听有人呼唤,未免出见咱。”
(2).犹言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他的独到,然比着前一段却未免逊一筹了。”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我的种痘》:“不过一个好好的人,明明有妥当的方法,却偏要使细菌到自己的身体里来繁殖一通,我实在以为未免太近于固执。”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 小卞 的‘入国证’仅仅是到 海城 ,他却跑到 哈尔滨 ,这种冒险举动未免太不值了。”  ——《漢語大詞典》
为人(爲人)wéi rén
(1).做人处世接物。《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汉 刘向 《列女传·晋献骊姬》:“吾闻 申生 为人,甚好仁而强,甚宽惠而慈於民。” 唐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顾亭林》:“ 青主 之为人,大雅君子也。”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八:“ 张学海 不单容易接近,而且为人忠厚,待人诚挚。”
(2).指人在形貌或品性方面所表现的特征。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 玉 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为人长,猨臂。”《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陌上桑》:“为人洁白晳,鬑鬑颇有鬚。” 唐 杜甫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清 恽敬 《南田先生家传》:“﹝ 徐熙 ﹞为人爽迈任气,必践言。”
(3).谓区别于万物而作为人。《穀梁传·僖公二十二年》:“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 汉 王符 《潜夫论·卜列》:“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 晋 陶潜 《自祭文》:“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
(4).犹体面。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沈季长进言》:“顷者御史言 定 乃人伦所弃,陛下力排羣议,而 定 始得为人如初。”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小姐,则拣那富贵的招一个,又为人,又受用。”《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 三老爹 在外为人做人,他原在人家落脚。”
(5).谓男女交媾。《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荒侯市人 病不能为人,令其夫人与其弟乱而生 他广 , 他广 实非 荒侯 子,不当代后。” 张守节 正义:“言不能行人道。”  ——《漢語大詞典》
惑 huò《國語辭典》

惑 [ huò ]

  1. 迷乱、欺骗。如:「蛊惑」、「诱惑」、「妖言惑众」。《三国志·卷八·魏书·张鲁传》:「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
  2. 奇怪、怀疑。如:「疑惑」。《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太平广记·卷四八八·莺莺传》:「求之,则终不复鼓矣,以是愈惑之。」
  1. 疑难。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