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沙 shā/shà《國語辭典》
沙 [ shā ]
名- 细碎的石粒。如:「风沙」、「泥沙」、「飞沙走石」。也称为「沙子」。
- 水边的土地。《诗经·大雅·凫鹥》:「凫鹥在沙,公尸来燕来宜。」汉·毛亨·传:「沙,水旁也。」
- 细碎而呈颗粒状的东西。如:「豆沙」、「金沙」、「铁沙」。
- 姓。如宋代有沙世坚。
- 声音嘶哑。如:「沙哑」。《周礼·天官·内饔》:「鸟皫色而沙鸣。」·汉·郑玄·注:「沙,澌也。」
- 瓜果过度成熟,使肉质松散而呈微粒。如:「沙瓤的西瓜。」
- 粗糙呈颗粒状的。如:「沙纸」。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沙糖,中国本无之。唐太宗时,外国贡至。」
- 语尾助词。同「唦 」。相当于「啊」。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一折》:「不因你个小名儿沙,他怎肯误入桃源?」
广 ( 廣 ) guǎng/ān《國語辭典》
广 [ yǎn ]
名- 依山崖所建造的房屋。唐·韓愈〈陪杜侍御遊湘西兩寺獨宿有題一首因獻楊常侍〉詩:「剖竹走泉源,開廊架崖广。」元·袁桷〈次韻瑾子過梁山濼三十韻〉:「土屋危可緣,草广突如峙。」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草烟
唐 温庭筠 送人南游 沙净有波迹,岸平多草烟。 ——《骈字类编》
薄 báo/bó/bò《國語辭典》
薄 [ bó ]
讀音 形- 不厚的。《詩經·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稀疏的。南朝梁·何遜〈入塞示南府同僚詩〉:「薄雲巖際出,初月波中上。」
- 貧瘠、不肥沃。如:「薄田」。
- 微不足道。如:「薄禮」、「薄技」。
- 卑賤。如:「出身微薄」。
- 不敦厚。如:「刻薄」、「薄情」。
- 不尊重。如:「輕薄」。
- 草木叢生的地方。《文選·鮑照·蕪城賦》:「灌莽杳而無際,叢薄紛其相依。」
- 簾子。《禮記·曲禮上》:「帷薄之外不趨,堂上不趨,執玉不趨。」
- 姓。如明代有薄珏。
- 減輕、減損。《左傳·成公十八年》:「禁淫慝,薄賦斂,宥罪戾。」
- 迫近、接近。《文選·李密·陳情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 附著。《楚辭·屈原·九章·涉江》:「腥臊並御,芳不薄兮。」
- 侵入。《荀子·天論》:「故水旱未至而飢,寒暑未薄而疾。」
- 鄙視。如:「厚此薄彼」、「妄自菲薄」。《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
- 輕微的。《論語·衛靈公》:「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薄 [ bò ]
- 參見「薄荷 」條。
薄 [ báo ]
語音形- 1的語音。
溪深
水经注汉水又东径岚谷北口嶂远溪深涧峡次近气萧萧以瑟瑟风飕飕而飗飗故川谷擅其目矣路六一诗话见水暖下马李义府边城秋气早诗溪深 难越川平望超忽 祖常北行诗见山转下 ——《骈字类编》
花露 huā lù
(1).花上的露水。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花露》:“ 贵妃 每宿,酒初消,多苦肺热,尝凌晨独游后苑,傍花树,以手攀枝,口吸花露,藉其露液,润于肺也。” 前蜀 韦庄 《酒泉子》词:“柳烟轻,花露重。” 宋 欧阳修 《阮郎归》词:“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2).指酒。 宋 陆游 《林间书意》诗:“红螺盃小倾花露,紫玉池深贮麝煤。” 清 陈维嵩 《望江南·寄东皋冒巢民先生并一二旧游》词之三:“几缕椒鷄閒説饼,半甖花露静焚香。”
(3).以花瓣入甑酝酿而成的液汁。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修容》:“富贵之家,则需花露。花露者,摘取花瓣入甑,醖酿而成者也。” ——《漢語大詞典》
(2).指酒。 宋 陆游 《林间书意》诗:“红螺盃小倾花露,紫玉池深贮麝煤。” 清 陈维嵩 《望江南·寄东皋冒巢民先生并一二旧游》词之三:“几缕椒鷄閒説饼,半甖花露静焚香。”
(3).以花瓣入甑酝酿而成的液汁。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修容》:“富贵之家,则需花露。花露者,摘取花瓣入甑,醖酿而成者也。” ——《漢語大詞典》
浓 ( 濃 ) nóng
浓 [ nóng ]
- 含某种成分多,与“淡”相对:~茶。~雾。~墨。~眉。~重(zhòng )。~郁。
- 深厚,不淡薄:情深意~。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