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看竹忆江湘,秋叶萧萧水气凉。
童轩〔明代〕《为刘世亨侍御题夏仲昭墨竹》
画中看竹忆江湘,秋叶萧萧水气凉。风细残绷和粉落,雨馀新绿过人长。
高标似露螭头笔,直干偏含柱下霜。傲雪襟期浑雅淡,拂云头角正昂藏。
琅玕潇洒同淇澳,红紫妖秾陋洛阳。摵摵清声常在耳,亭亭疏影半依墙。
虚心自许能医俗,秀骨谁云似少香。别去几回劳梦想,兴来随处搅吟肠。
使君高节传乌府,仙吏清风满太常。砚沼忽闻风雨作,袜材随见凤鸾翔。
明窗日日宜相对,清兴时时自不忘。此外嚣尘浑绝迹,唯馀明月到中堂。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画中(画中)
唐 高适 金城北楼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韵府拾遗 东韵》:后汉书耿弇传弇进军画中居二城之间注画中邑名也故城在今西安城东南又晋书宣帝纪宣帝弟孚书问军事帝复书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骈字类编》
《韵府拾遗 东韵》:后汉书耿弇传弇进军画中居二城之间注画中邑名也故城在今西安城东南又晋书宣帝纪宣帝弟孚书问军事帝复书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骈字类编》
看竹 kàn zhú
晋 王徽之 爱竹,曾过 吴中 ,见一士大夫家有好竹,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遂欲出门。主人令左右闭门不听出,乃留坐,尽欢而去。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后因以“看竹”为名士不拘礼法的典故。 唐 王维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诗:“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宋 黄庭坚 《寄南阳谢外舅》诗:“看竹辟强宅,閲士 黄公 壚。” ——《漢語大詞典》
忆 ( 憶 ) yì
忆 [ yì ]
-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江湘 jiāng xiāng
长江 和 湘江 。也指 长江 和 湘江 流域。《楚辞·九章·涉江》:“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 江 湘 。” 汉 张衡 《南都赋》:“秽 长沙 之无乐,歷 江 湘 而北征。”《晋书·王鉴传》:“时 杜弢 作逆, 江 湘 流弊, 王敦 不能制,朝廷深以为忧。 鉴 上疏劝帝征之。” ——《漢語大詞典》
秋叶(秋葉)qiū yè
秋季的树叶。亦指落叶。 北周 庾信 《贺平邺都表》:“威风所振,烈火之遇鸿毛;旗鼓所临,衝风之卷秋叶。”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秋叶飞兮散江树,春苔生兮覆緑泉。”《宋史·食货志下六》:“重园户採造黄老秋叶茶之禁,犯者没官。” ——《漢語大詞典》
萧萧(蕭蕭)xiāo xiāo
(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 晋 陶潜 《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唐 刘长卿 《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 羌 笛声相和。” 宋 王安石 《试院中五绝句》之五:“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五:“云飘飘,水萧萧,一灯香火过闲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琐》:“ 杨子畏 ,居于 泗水 之滨。斋临旷野,墙外多古墓,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月影下,树叶萧萧。”
(2).萧条;寂静。 晋 陶潜 《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 宋 臣,俭笑 王孙 。” 唐 皎然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诗:“寒花寂寂徧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渔村靄靄缘江暗,农径萧萧入圃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女数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门,萧萧闭寂。”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任他秋意萧萧,秋云黯黯,我只笑,笑君空扰攘。”
(3).形容凄清、寒冷。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明 詹同 《出猎图》诗:“穹庐散野如繁星,凉月萧萧照平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荒村风雪,萧萧彻骨。”
(4).稀疏。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茶烟裊裊笼禪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宋 李纲 《摘鬓间白发有感》诗:“萧萧不胜梳,扰扰仅盈搦。”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白髮萧萧今已老,归閒堪守林皋,梦回青琐恋王朝。”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 亚哥斯 见了这位白发萧萧的老人这样沉痛的呼吁,他却是不动心。”
(5).简陋。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行李萧萧倦修整,甘岁月淹留帝京。” 明 高启 《送萧隐君自句曲经吴归维扬》诗:“来去逐 江 云,萧萧旧巾屨。”
(6).萧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德行既优,又有山林之致。” 明 唐寅 《题画竹次杜水庵韵》:“萧萧美人脱凡俗,蕉姓称萝名碧玉。” ——《漢語大詞典》
(2).萧条;寂静。 晋 陶潜 《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 宋 臣,俭笑 王孙 。” 唐 皎然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诗:“寒花寂寂徧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渔村靄靄缘江暗,农径萧萧入圃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女数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门,萧萧闭寂。”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任他秋意萧萧,秋云黯黯,我只笑,笑君空扰攘。”
(3).形容凄清、寒冷。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明 詹同 《出猎图》诗:“穹庐散野如繁星,凉月萧萧照平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荒村风雪,萧萧彻骨。”
(4).稀疏。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茶烟裊裊笼禪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宋 李纲 《摘鬓间白发有感》诗:“萧萧不胜梳,扰扰仅盈搦。”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白髮萧萧今已老,归閒堪守林皋,梦回青琐恋王朝。”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 亚哥斯 见了这位白发萧萧的老人这样沉痛的呼吁,他却是不动心。”
(5).简陋。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行李萧萧倦修整,甘岁月淹留帝京。” 明 高启 《送萧隐君自句曲经吴归维扬》诗:“来去逐 江 云,萧萧旧巾屨。”
(6).萧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德行既优,又有山林之致。” 明 唐寅 《题画竹次杜水庵韵》:“萧萧美人脱凡俗,蕉姓称萝名碧玉。” ——《漢語大詞典》
水气(水氣)shuǐ qì
(1).古代哲学概念。指五行中水的精气。《吕氏春秋·应同》:“水气胜,故其色尚黑。”《意林》卷五引 汉 任奕 《任子》:“木气,人勇;金气,人刚;火气,人强而躁;土气,人智而宽;水气,人急而贼。”
(2).指云气;水上的雾气。《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 汉 郑玄 笺:“倬然天河水气也,精光转运於天。” 北周 庾信 《同颜大夫初晴》诗:“夕阳含水气,反景照 河 隄。” 明 杨慎 《艺林伐山·远水如岸》:“海滨之人曰:远望海水,似高于地,有如岸焉,盖水气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水利》:“雨者,水气所化。水利修,亦致雨之术也。”
(3).中医称寒水之气。谓人体之水气因受寒而凝滞不化。《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贤气有时閒浊,在太阴脉口而希,是水气也。”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下》:“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 宋 张虙 《月令解》卷九:“鼽嚏之疾,亦水气所成。”
(4).指水肿。《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肿重”注:“咳喘而不肿胀,谓之痰饮;肿重而不咳喘,谓之水气。”《初学记》卷三十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本草经〉集注》:“鱧鱼……主除水气、面大肿及五痔。” ——《漢語大詞典》
(2).指云气;水上的雾气。《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 汉 郑玄 笺:“倬然天河水气也,精光转运於天。” 北周 庾信 《同颜大夫初晴》诗:“夕阳含水气,反景照 河 隄。” 明 杨慎 《艺林伐山·远水如岸》:“海滨之人曰:远望海水,似高于地,有如岸焉,盖水气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水利》:“雨者,水气所化。水利修,亦致雨之术也。”
(3).中医称寒水之气。谓人体之水气因受寒而凝滞不化。《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贤气有时閒浊,在太阴脉口而希,是水气也。”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下》:“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 宋 张虙 《月令解》卷九:“鼽嚏之疾,亦水气所成。”
(4).指水肿。《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肿重”注:“咳喘而不肿胀,谓之痰饮;肿重而不咳喘,谓之水气。”《初学记》卷三十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本草经〉集注》:“鱧鱼……主除水气、面大肿及五痔。” ——《漢語大詞典》
凉 ( 涼 ) liáng/liàng《國語辭典》
- 「凉 」的异体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