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末叶陵迟,礼教弥衰,承旨则顺,忤意则违。

孙楚魏晋〕《反金人铭

晋太庙有石人焉,大张其口,而书其胸曰:我古之多言人也。无少言,无少事!少言少事,则后生何述焉!我读三坟五典八丘九索,赜罔深而不探,理无奥而不钩,故言满天下而无口尤。夫唯言立,名乃长久,胡为块然,生缄其口。自拘广庭,终身叉手?凡夫贪财,烈士殉名,盗跖为浊,夷柳为清。鲍鱼为臭,兰圃为馨。莫贵澄清,莫贱滓秽,二者言异,归于一会。尧悬谏鼓,舜立谤木,听采风谣,惟日不足,道润群生,化隆比屋。末叶陵迟,礼教弥衰,承旨则顺,忤意则违。时好细腰,宫中皆饥;时悦广额,不作细眉。逆龙之鳞,必陷斯机,括囊无咎,乃免诛夷。颠复厥德,可为伤悲。斯可用戒,无妄之时,假说周庙,与言为嗤。是以君子,追而正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末叶陵迟礼教承旨忤意

末叶(末葉)mò yè
(1).犹末世。指王朝末期。 汉 荀悦 《申鉴·时事》:“ 周 之末叶,兵革繁矣。” 晋 陆机 《辩亡论》上:“爰及末叶,羣公既丧,然后黔首有瓦解之志,皇家有土崩之衅。” 金一 《文学观》:“ 三閭 弟子,唱吟於 湘 楚 之涯,其菁英益肆於 汉 ,至 唐 之末叶而醨。”今谓世纪的最后几年为“末叶”。如:十八世纪末叶。
(2).犹言后世子孙。 汉 蔡邕 《太尉杨公碑》:“其先盖 周武王 之穆, 晋 唐叔 之后也。末叶以支子食邑於 杨 ,因氏焉。”
(3).最后一页。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这一期是新印的《现代评论》……翻开初版来,校勘下去,都一样,不过末叶的金城银行的广告已经杳然,所以一篇《女师大的学潮》就赤条条地露出。”  ——《漢語大詞典》
陵迟(陵遲)líng chí
(1).斜坡缓延。《文子·上仁》:“河以逶迤故能远,山以陵迟故能高,道以优游故能化。”《荀子·宥坐》:“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 杨倞 注:“陵迟,言丘陵之势渐慢也。”
(2).败坏;衰败。《诗·王风·大车序》:“《大车》,刺 周 大夫也。礼义陵迟,男女淫奔,故陈古以刺今。” 孔颖达 疏:“陵迟,犹陂阤,言礼义废坏之意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於 二世 ,天下土崩。” 唐 韩愈 《石鼓歌》:“ 周 纲陵迟四海沸, 宣王 愤起挥天戈。” 章炳麟 《文学说例》:“当文学陵迟,躁人喋喋,而欲救以淳质,非此莫由也。”
(3).折磨。《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苦见 陵 母不招儿,遂交转队苦陵迟。扑枷卧於枪下倒,失声不觉唤娇儿。”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叶德孚》:“告婆婆,当以钱奉还,愿乞命归乡,勿陵迟我。”
(4).剐刑。古代一种极残酷的死刑。《辽史·逆臣传中·耶律牒蜡》:“ 牒蜡 不降,陵迟而死。”参见“ 凌迟 ”。  ——《漢語大詞典》
礼教(禮教)lǐ jiào
礼仪教化。《孔子家语·贤君》:“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 三国 魏 吴质 《在元城与魏太子笺》:“都人士女,服习礼教。”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 江 表虽远,密邇海隅,然染道化,率礼教,亦既千餘载矣。” 鲁迅 《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这几年来,报章上常见有因经济的压迫,礼教的制裁而自杀的记事,但为了这些,便来开口或动笔的人是很少的。” 叶圣陶 《倪焕之》二十:“被重新估定而贬损了价值的,要算往常号称‘国粹’的纲常礼教了。”  ——《漢語大詞典》
弥 ( 彌 ) mí/mǐ
弥 [ mí ]
  1. 满,遍:~满。~月(①整一个月;②婴儿满月)。~望(满眼)。~天(满天,形容极大的)。
  2. 补,合:~补。~缝。~封。
  3. 更加:~坚。欲盖~彰。
  4. 水满的样子:~漫。
  5. 久,远:~留(病久留不去,后称病重将死)。~亘(连绵不断)。
  6. 姓。
弥 [ mǐ ]
  1. 同“弭”,平息,消灭。
衰 shuāi/cuī《國語辭典》

衰 [ shuāi ]

  1. 減退、由強盛而微弱。《楚辭·屈原·九章·涉江》:「余幼好比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禮記·王制》:「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飽。」
  2. 閩南方言。義同祟。指倒楣,運氣差。如:「今天真衰,無緣無故碰了個大釘子。」

衰 [ cuī ]

  1. 用粗麻布做成的毛邊喪服。《禮記·喪服小記》:「斬衰,括髮以麻。為母,括髮以麻,免而以布,齊衰惡笄以終喪。」
  1. 依一定的等級層遞而降。《管子·小匡》:「相地而衰其政,則民不移矣。」
承旨 chéng zhǐ
(1).亦作“ 承指 ”。逢迎意旨。《韩非子·八奸》:“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汉书·楚元王刘交传》:“侍御史以为 光 望不受女,承指劾 德 诽谤詔狱,免为庶人。” 晋 张华 《博物志·杂说上》:“ 王莽 时,郡国多称瑞应,岁岁相寻,皆由顺时之欲,承旨求媚,多无实验。”
(2).接受圣旨。《新唐书·百官志二》:“ 许敬宗 、 李义甫 为相,奏请多畏人之知也,命起居郎,舍人对仗承旨,仗下,与百官皆出,不復闻机务矣。”
(3).官名。 唐 代翰林院有翰林学士承旨,位在诸学士上。凡大诰令、大废置、重要政事,皆得专对。 宋 元 仍其制。 元 赵孟頫 曾为此官,世称 赵承旨 。 明 废。参阅 唐 元稹 《翰林承旨学士记》。又 五代 枢密院有枢密院承旨、副承旨; 宋 代枢密院有都承旨、副承旨。初用武臣,后参用文臣。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漢語大詞典》
则 ( 則 ) zé
则 [ zé ]
  1. 模范:以身作~。
  2. 规程,制度:规~。总~。原~。细~。
  3. 效法:~先烈之言行。
  4.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喜。
  5. 表示转折,却:今~不然。
  6.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余之罪也。
  7.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一~房子太小,二~参加的人数多。
  8. 与“”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甚(做什么)。
  9.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新闻两~。
顺 ( 順 ) shùn
顺 [ shùn ]
  1. 趋向同一个方向,与“”相对:~风。~水。~境。~水推舟。~风使舵。
  2. 沿,循:~城街。~理成章。~藤摸瓜。
  3. 依次往后:~序。~次。
  4. 随,趁便:~便。~势。~手牵羊。
  5. 整理:理~。~修(整理修治)。
  6. 服从,不违背:~从。~应。孝~。温~。
  7. 适合,不别扭:~适。~情。~眼。~差(chā)。
  8. 姓。
忤意 wǔ yì
违逆心意。《后汉书·窦宪传》:“ 宪 既平 匈奴 ,威名大盛……尚书僕射 郅寿 、 乐恢 并以忤意,相继自杀。”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事叔至孝》:“叔以小故忤意,坚卧不起。”  ——《漢語大詞典》
违 ( 違 ) wéi
违 [ wéi ]
  1. 背,反,不遵守:~背。~反。~犯。~法。~抗。~章。事与愿~。
  2. 不见面,离别:久~。
  3. 邪恶,过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