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四时风雨扫落叶,老衲伛偻阶难升。

陈曾寿清代〕《法相寺中老樟一株双干皆大十围其本殆不可量不知何代物也散原老人属同赋之

法相院中长耳僧,早空诸相藏锋棱。一朝永明偶饶舌,结跏俄顷惊肤冰。

应身历劫住山寺,定光一线燃龛灯。我寻春茶数来止,但赏修竹青层层。

忽逢大身仰突兀,老樟分干双龙腾。互如天柱伸两戒,矫若云翼张孤鹏。

神物不敢臆年代,但识倒挂千岁藤。山僧筑阁度长夏,片枝所覆苍云崩。

四时风雨扫落叶,老衲伛偻阶难升。散原老人诧一见,平生奇观嗟未曾。

匡庐五爪震寰宇,对此只落声闻乘。遁世无闷亦有待,发幽奇句精灵凭。

高吟千里起钟阜,伫听夜半霜钟应。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四时风雨落叶老衲伛偻

四时(四時)sì shí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漢語大詞典》
风雨(風雨)fēng yǔ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漢語大詞典》
扫 ( 掃 ) sǎo/sào
扫 [ sǎo ]
  1. 拿笤帚等除去尘土或垃圾:~地。
  2. 清除,消灭:~雷。~盲。~荡。一~而空。
  3. 全,尽,尽其所有:~数(shù)。
  4. 低落,丧失:~兴(xìng )。
  5. 描画:~描。~眉。
  6. 迅速横掠而过:~射。~视。
  7. 结束,了结:~尾。
  8. 祭奠:~墓。祭~。
扫 [ sào ]
  1. 〔~帚〕以竹枝等扎成的扫地用具。
落叶 luò yè
落叶植物在生长季节末或一短时间内的叶子分离或脱落,或裸子植物在全年内断断续续的自然掉叶  ——《整理自网络》
老衲 lǎo nà
年老的僧人。亦为老僧自称。亦有借用于道士者。 唐 戴叔伦 《题横山寺》诗:“老衲供茶盌,斜阳送客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长公绣口锦心,不日连枝奋北;老衲萍踪浪跡,来朝一苇度西。” 清 黄遵宪 《石川鸿斋偕僧来谒》诗:“先生昨者杖策至,两三老衲共联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种梨》:“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  ——《漢語大詞典》
伛偻(傴僂)yǔ lǚ
(1).特指脊梁弯曲,驼背。《旧唐书·吴兢传》:“ 兢 虽衰耗,犹希史职,而行步傴僂, 李林甫 以其年老不用。”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峰鋭而小,立石如老人傴僂之状。”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东京某晚的事》:“忽然从横路里转出一个伛偻的老太婆来,她两手搬着一块大东西。”
(2).恭敬貌。 汉 贾谊 《新书·官人》:“柔色傴僂,唯諛之行,唯言之听,以睚眦之间事君者,厮役也。”《后汉书·张酺传》:“公其傴僂,勿露所敕。” 李贤 注:“傴僂,言恭敬从命也。” 唐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升阶傴僂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鲁迅 《三闲集·路》:“文艺家的眼光要超时代,所以到否虽不可知,也须先行拥篲清道,或者伛偻奉迎。”
(3).俯身。 唐 施肩吾 《诮山中叟》诗:“天阴傴僂带嗽行,犹向巖前种松子。”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前者呼,后者应,傴僂提携,往来不絶者, 滁 人游也。” 清 袁枚 《新齐谐·僵尸贪财受累》:“ 王 趁其傴僂时,儘力推之。”  ——《漢語大詞典》
阶 ( 階 ) jiē
阶 [ jiē ]
  1. 为了便于上下,用砖石砌成的或就山势凿成的梯形的道:~除(台阶)。~墀(台阶)。~级。~下囚。台~。
  2. 等级,层次:~层。官~。军~。音~。
  3. 凭借:~缘(凭借,依附)。
  4. 由来:~祸。
  5. 途径:~段。
难 ( 難 ) nán/nàn/nuó
难 [ nán ]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3. 不好:~听。~看。
难 [ nàn ]
  1.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2. 仇怨:排~解纷。
  3. 诘责,质问:发~。非~。责~。
难 [ nuó ]
  1. 古同“傩”。
升 shēng《國語辭典》

升 [ shēng ]

  1. 由下而上。如:「升旗」、「升官」、「升級」。唐·白居易〈祭盧虔文〉:「名因 文著,位以才升。」
  2. 登。《論語·先進》:「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1. 量詞。計算容量的單位。公制一升等於十合。也稱為「公升」。
  2.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巽(☴)​下坤(☷)​上。表示亨通之義。
  3. 姓。如南朝宋有升元。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