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夏潦之淫也,云烝雨泄
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之诗。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夫是以乐而赋之,子以为何如?”
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帷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矣。何自知秋阳哉!若予者,乃真知之。方夏潦之淫也,云烝雨泄,雷电发越,江湖为一,后土冒没,舟行城郭,鱼龙入室。菌衣生于用器,蛙蚓行于几席。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耕于三吴,有田一廛。禾已实而生耳,稻方秀而泥蟠。沟塍交通,墙壁颓穿。面垢落曁之涂,目泣湿薪之烟。釜甑其空,四邻悄然。鹳鹤鸣于户庭,妇宵兴而永叹。计有食其几何,矧无衣于穷年。忽釜星之杂出,又灯花之双悬。清风西来,鼓钟其镗。奴婢喜而告余,此雨止之祥也。蚤作而占之,则长庚澹澹其不芒矣。浴于暘谷,升于扶桑。曾未转盼,而倒景飞于屋梁矣。方是时也,如醉如醒,如而鸣。如痿而行,如还故乡初见父兄。公子亦有此乐乎?”公子曰:“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居士曰:“日行于天,南北异宜。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人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自今知之,可以无惑。居不墐户,出不仰笠,暑不言病,以无忘秋阳之德。”公子拊掌,一笑而作。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方夏 fāng xià
指中国,华夏。与“四夷”相对。《书·武成》:“诞膺天命,以抚方夏。”《后汉书·董卓传赞》:“方夏崩沸,皇京烟埃。” 李贤 注:“方,四方;夏,华夏也。” 宋 秦观 《代贺皇太妃受册表》:“举令典於宫闈,溢欢声於方夏。”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方夏之族,自 科派利 考见石刻,订其出於 加尔特亚 。” ——《漢語大詞典》
潦 lǎo/lào/liáo《國語辭典》
潦 [ lào ]
动- 淹水,雨多成灾。《庄子·秋水》:「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后汉书·卷六·孝顺帝纪》:「比年水潦,民食不赡。」通「涝」。
潦 [ liáo ]
- 参见「潦倒」、「潦草」等条。
潦 [ lǎo ]
形- 雨下很大的样子。《礼记·曲礼上》:「水潦降,不献鱼鳖。」
- 积水。《礼记·曲礼上》:「送葬不避涂潦。」《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天雨,廷中有潦,太子遂驱车至于茆门。」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淫 yín《國語辭典》
淫 [ yín ]
動- 浸漬。《說文解字·水部》:「淫,浸淫隨理也。」漢·劉熙《釋名·釋言語》:「淫,浸也。浸淫旁入之言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善防者水淫之。」漢·鄭玄·注:「謂水淤泥土留著,助之為厚。」
- 沉溺。《書經·大禹謨》:「罔遊于逸,罔淫于樂。」《莊子·在宥》:「而且說明邪?是淫於色也;說聰邪?是淫於聲也。」
- 迷惑。《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通姦。《左傳·宣公四年》:「(鬭伯比)從其母畜於䢵,淫於䢵子之女,生子文焉。」《隋書·卷七四·酷吏傳·燕榮傳》:「榮每巡省管內,聞官人及百姓妻女有美色,輒舍其室而淫之。」
- 大。《爾雅·釋詁上》:「淫,大也。」《詩經·周頌·有客》:「既有淫威,降福孔夷。」漢·毛亨·傳:「淫,大。」
- 浮濫、過度、不恰當。如:「淫辭」、「淫濫」。《管子·君臣下》:「禁淫務,勸農功。」《禮記·曲禮下》:「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
- 邪惡不正的。如:「淫聲」、「淫邪」。《書經·洪範》:「凡厥庶民,無有淫朋。」
- 貪色、放蕩的。如:「淫婦」、「淫娃」。《晉書·卷三○·刑法志》:「今盜者竊人之財,淫者好人之色。」
- 久而不止的。《左傳·莊公十一年》:「天作淫雨,害於粢盛,若之何不弔?」通「霪」。
- 男女間不正常的性關係。如:「賣淫」、「行淫」。
- 過度的。《書經·召誥》:「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
也 yě《國語辭典》
也 [ yě ]
助- 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如:「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
- 表示疑问的语气。如:「何也?」、「孰可忍,孰不可忍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此画果真邪?幻也?」
-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悲也!」《左传·成公二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 用来引起下文。《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
- 数事并举而论时用。《礼记·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 置于句中,以调整音节语气。如:「你再也休提。」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随,抵多少水尽也鹅飞。」
- 表示或者、还是。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奸夫在那里?姓张姓李?姓赵姓王?可是长也矮,瘦也胖?」《水浒传·第四○回》:「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
-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语气。《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唐·柳宗元〈黔之驴〉:「形之庞也类有德。」
- 同样。如:「我懂,你也懂。」、「这个问题我也碰过。」
- 强调两事并列。如:「客人中也有坐车的,也有走路的。」《红楼梦·第八回》:「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 表示强调。如:「一点也不」、「再也不敢」、「连爸妈也乐得开怀大笑。」
- 表示转折。《红楼梦·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 表示委婉、让步。如:「这样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名-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 姓。如漢代有云敞。
-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烝 zhēng《國語辭典》
烝 [ zhēng ]
动- 火气上升。《墨子·节用中》:「逮夏,下润湿上熏烝。」
- 用热水气蒸东西。如:「烝鱼」、「烝饭」。宋·苏轼〈酒经〉:「吾始取面而起肥之,和之以姜液,烝之使十裂。」通「蒸」。
- 上淫,与长辈妇女奸通。《左传·桓公十六年》:「卫宣公烝于夷姜。」《辽史·卷一一二·逆臣传上·耶律滑哥传》:「性阴险,初烝其父妾,惧事彰,与克萧台哂等共害其父。」
- 众多。《诗经·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唐·杜甫〈无家别〉诗:「人生无家别,何以为烝黎?」
- 古代冬天的祭祀。《书经·洛诰》:「戊辰,王在新邑,烝祭岁。」《礼记·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
- 发语词,置于句首。《诗经·豳风·东山》:「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雨泄
苏轼秋阳赋方夏潦之淫也云蒸雨泄雷电发越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