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瑟瑟晓霜飞,四望郊原落木稀。
西风瑟瑟晓霜飞,四望郊原落木稀。节序讶同车毂转,遭逢那肯壮心违。
云看五色浓还淡,草过三冬绿渐肥。不用悲秋怀宋玉,暂随鸥鹭与忘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西风(西風)xī fēng
(1).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 唐 李白 《长干行》:“八月西风起,想君发 扬子 。” 清 陈维嵩 《百字令·送周求卓之任荥阳》词:“西风夕照,老鸦啼上枯树。”
(2).喻一种势力或倾向。今多比喻没落腐朽的势力。《红楼梦》第八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贺敬之 《伟大的祖国》诗:“看牛鬼蛇神,正节节溃败,东风浩荡西风衰。” ——《漢語大詞典》
(2).喻一种势力或倾向。今多比喻没落腐朽的势力。《红楼梦》第八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贺敬之 《伟大的祖国》诗:“看牛鬼蛇神,正节节溃败,东风浩荡西风衰。” ——《漢語大詞典》
瑟瑟 sè sè
(1).碧色宝石。《周书·异域传下·波斯》:“﹝ 波斯国 ﹞又出白象、师子……马瑙、水晶、瑟瑟。”《新唐书·高仙芝传》:“ 仙芝 为人贪,破 石 ,获瑟瑟十餘斛。”《元史·仁宗纪一》:“帝曰:所寳惟贤,瑟瑟何用焉。”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外国·乌思藏》:“其官章饰,最尚瑟瑟;瑟瑟者,緑珠也。”
(2).指碧绿色。 唐 白居易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前蜀 韦庄 《乞彩笺歌》:“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 宋 陆游 《携一尊寻春湖上》诗:“花梢已点猩猩血,水面初生瑟瑟纹。”
(3).象声词。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宋书·乐志三》:“风瑟瑟,木搜搜,思念公子徒以忧。”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倒黏子花﹞中有细核,并嚼之瑟瑟有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夜叉国》:“母子方徊徨间,忽见布帆南动,其声瑟瑟。” 鲁迅 《彷徨·祝福》:“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
(4).寒凉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气萧萧以瑟瑟,风颼颼而飀飀。” 唐 雍陶 《和河南白尹西池北新葺水斋招赏十二韵》:“坐中寒瑟瑟,牀下细冷冷。” 清 龚自珍 《虞美人》词:“春寒瑟瑟晚来添,玉釧微闻,应是换 吴 棉。”
(5).萧索貌;寂寥貌。 唐 刘希夷 《捣衣篇》诗:“秋天瑟瑟夜漫漫,夜白风清玉露团。” 清 龚自珍 《后游》诗:“三日不能来,来觉情瑟瑟。” 周天石 《和南村原韵》:“瑟瑟荒郊悬落日,滔滔沧海决横流。”
(6).形容发抖的样子。《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媒婆﹞只剩得一件布衫,跪在地下,瑟瑟抖个不了。”《再生缘》第十五回:“她身体很疲乏,不免瑟瑟抖叫一声。”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七:“﹝我﹞不敢把头伸出到被外,身子在被里老是瑟瑟地抖,身上头上全是汗珠。”
(7). 辽 代祈雨射柳的仪礼。前期,置百柱天棚。及期,皇帝、亲王、宰执以次行射柳仪。翼日,植柳天棚之东南,巫以酒醴、黍稗荐植柳,祝之。皇帝、皇后祭东方毕,子弟射柳。不雨,则以水沃之。见《辽史·礼志一》。参见“ 射柳 ”。 ——《漢語大詞典》
(2).指碧绿色。 唐 白居易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前蜀 韦庄 《乞彩笺歌》:“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 宋 陆游 《携一尊寻春湖上》诗:“花梢已点猩猩血,水面初生瑟瑟纹。”
(3).象声词。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宋书·乐志三》:“风瑟瑟,木搜搜,思念公子徒以忧。”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倒黏子花﹞中有细核,并嚼之瑟瑟有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夜叉国》:“母子方徊徨间,忽见布帆南动,其声瑟瑟。” 鲁迅 《彷徨·祝福》:“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
(4).寒凉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气萧萧以瑟瑟,风颼颼而飀飀。” 唐 雍陶 《和河南白尹西池北新葺水斋招赏十二韵》:“坐中寒瑟瑟,牀下细冷冷。” 清 龚自珍 《虞美人》词:“春寒瑟瑟晚来添,玉釧微闻,应是换 吴 棉。”
(5).萧索貌;寂寥貌。 唐 刘希夷 《捣衣篇》诗:“秋天瑟瑟夜漫漫,夜白风清玉露团。” 清 龚自珍 《后游》诗:“三日不能来,来觉情瑟瑟。” 周天石 《和南村原韵》:“瑟瑟荒郊悬落日,滔滔沧海决横流。”
(6).形容发抖的样子。《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媒婆﹞只剩得一件布衫,跪在地下,瑟瑟抖个不了。”《再生缘》第十五回:“她身体很疲乏,不免瑟瑟抖叫一声。”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七:“﹝我﹞不敢把头伸出到被外,身子在被里老是瑟瑟地抖,身上头上全是汗珠。”
(7). 辽 代祈雨射柳的仪礼。前期,置百柱天棚。及期,皇帝、亲王、宰执以次行射柳仪。翼日,植柳天棚之东南,巫以酒醴、黍稗荐植柳,祝之。皇帝、皇后祭东方毕,子弟射柳。不雨,则以水沃之。见《辽史·礼志一》。参见“ 射柳 ”。 ——《漢語大詞典》
晓霜
早上的霜露 ——《整理自网络》
飞 ( 飛 ) fēi
飞 [ fēi ]
-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跃。~鸟。
- 在空中运动:~雪。火箭~向太空。
- 形容极快:~驶。~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 极,特别地:刀子~快。
-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语。
-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桥。~阁。
-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眼。
四望 sì wàng
(1).古祭名。指古代天子向四方遥祭山川。《周礼·春官·大宗伯》:“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 贾公彦 疏:“言四望者,不可一往就祭,当四向望而为坛遥祭之,故云四望也。” 孙诒让 正义:“ 陈寿祺 云:‘山川之祭, 周 礼四望, 鲁 礼三望。其餘诸侯祀竟内山川,盖无定数,山川之大者,莫如五岳、四瀆。《礼记·王制》曰:五岳视三公,四瀆视诸侯。望祭山川岂可舍此有五岳四瀆等,则四望非限以四事,乃谓四方之望也……’案: 陈 説是也。四望者,分方望祭之名,通言之,凡山川之祭皆曰‘望’,於山川之中,举其尤大者别祭之,则有四望。天子统治宇内,则四望之祭,亦外极四表。”按, 郑玄 注以五岳、四镇、四渎为“四望”。 汉 贾谊 《新书·辅佐》:“奉常典天,以掌宗庙社稷之祀,天神地祇人鬼,凡山川四望,国之诸祭,吉凶妖祥占相之事。”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四望於是莫脩,八神以之无主。”
(2).指所祭之四方山川及其神灵。《隋书·礼仪志五》:“祀星辰,祭四望。”《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又制毳冕以祭四望也,四望者,岳瀆之神也。”
(3).眺望四方。《楚辞·九歌·河伯》:“登 崑崙 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宋 徐照 《过鄱阳湖》诗:“四望疑无地,孤舟若在天。” 秦牧 《泰山日出》:“这时举目四望,与刚才的景色迥然不同。”
(4).山名。在今 青海 乐都县 。《汉书·赵充国传》:“ 充国 至 全城 (渡 河 )……遣骑候 四望陿 中,亡虏。” 颜师古 注:“ 四望 者,陿名也。”
(5).山名。在今 江苏 南京市 西北。 东晋 苏峻 据 石头 , 温峤 筑垒四望矶以逼 峻 ,即此。见《晋书·温峤传》。
(6).山名。在今 湖北 随县 。《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 梁崇义 发兵攻 江陵 ,至 四望 ,大败而归。” 胡三省 注:“今 随州 随县 之东有 四望山 ,其山最高,四望皆可见。” ——《漢語大詞典》
(2).指所祭之四方山川及其神灵。《隋书·礼仪志五》:“祀星辰,祭四望。”《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又制毳冕以祭四望也,四望者,岳瀆之神也。”
(3).眺望四方。《楚辞·九歌·河伯》:“登 崑崙 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宋 徐照 《过鄱阳湖》诗:“四望疑无地,孤舟若在天。” 秦牧 《泰山日出》:“这时举目四望,与刚才的景色迥然不同。”
(4).山名。在今 青海 乐都县 。《汉书·赵充国传》:“ 充国 至 全城 (渡 河 )……遣骑候 四望陿 中,亡虏。” 颜师古 注:“ 四望 者,陿名也。”
(5).山名。在今 江苏 南京市 西北。 东晋 苏峻 据 石头 , 温峤 筑垒四望矶以逼 峻 ,即此。见《晋书·温峤传》。
(6).山名。在今 湖北 随县 。《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 梁崇义 发兵攻 江陵 ,至 四望 ,大败而归。” 胡三省 注:“今 随州 随县 之东有 四望山 ,其山最高,四望皆可见。” ——《漢語大詞典》
郊原 jiāo yuán
原野。 南朝 梁 萧子范 《东亭极望》诗:“郊原共超远,林野杂依菲。”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郊原雨初足,风日清且好。”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送饯》:“国破山河在,城倾草树迷。看纵横白骨郊原蔽。”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灿烂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萧森。” ——《漢語大詞典》
落木 luò mù
落叶。 唐 杜甫 《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 滚滚来。”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鋭进百餘步,困惫,又皆落木梗路,遂迴。” 清 顾炎武 《广昌道中》诗之二:“枯荑春至迟,落木秋来早。” ——《漢語大詞典》
稀 xī《國語辭典》
稀 [ xī ]
形- 疏、不密。如:「地廣人稀」。《文選·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 少、不多。如:「稀罕」、「稀有動物」。唐·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 不濃、不稠。如:「稀薄」、「稀飯」、「和稀泥」。宋·蘇軾〈次韻田國博部夫南京見寄二絕〉之二:「火冷餳稀杏粥稠,青裙縞袂餉田頭。」
- 隱約、不清楚。唐·韓愈〈山石〉詩:「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 很、甚。如:「稀爛」、「稀鬆平常」。《老殘遊記·第八回》:「我這隻腳還是稀軟稀軟,立不起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三回》:「那稀髒的,人家外國人的輪船肯裝麼?」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