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自传道,不仗史笔垂。
西城员外丞,心迹两屈奇。往岁战词赋,不将势力随。
下驴入省门,左右惊纷披。傲兀坐试席,深丛见孤罴。
文如翻水成,初不用意为。四座各低面,不敢捩眼窥。
升阶揖侍郎,归舍日未欹。佳句喧众口,考官敢瑕疵。
连年收科第,若摘颔底髭。回首卿相位,通途无他岐。
岂论校书郎,袍笏光参差。童稚见称说,祝身得如斯。
侪辈妒且热,喘如竹筒吹。老妇愿嫁女,约不论财赀。
老翁不量分,累月笞其儿。搅搅争附托,无人角雄雌。
由来人间事,翻覆不可知。安有巢中鷇,插翅飞天陲。
驹麛著爪牙,猛虎借与皮。汝头有缰系,汝脚有索縻。
陷身泥沟间,谁复禀指撝。不脱吏部选,可见偶与奇。
又作朝士贬,得非命所施。客居京城中,十日营一炊。
逼迫走巴蛮,恩爱座上离。昨来汉水头,始得完孤羁。
桁挂新衣裳,盎弃食残糜。苟无饥寒苦,那用分高卑。
怜我还好古,宦途同险巇.每旬遗我书,竟岁无差池。
新篇奚其思,风幡肆逶迤。又论诸毛功,劈水看蛟螭。
雷电生睒睗,角鬣相撑披。属我感穷景,抱华不能摛。
唱来和相报,愧叹俾我疵。又寄百尺彩,绯红相盛衰。
巧能喻其诚,深浅抽肝脾。开展放我侧,方餐涕垂匙。
朋交日凋谢,存者逐利移。子宁独迷误,缀缀意益弥。
举头庭树豁,狂飙卷寒曦。迢递山水隔,何由应埙篪。
别来就十年,君马记騧骊。长女当及事,谁助出帨缡。
诸男皆秀朗,几能守家规。文字锐气在,辉辉见旌麾。
摧肠与戚容,能复持酒卮。我虽未耋老,发秃骨力羸。
所馀十九齿,飘飖尽浮危。玄花著两眼,视物隔褷褵。
燕席谢不诣,游鞍悬莫骑。敦敦凭书案,譬彼鸟黏黐.
且吾闻之师,不以物自隳。孤豚眠粪壤,不慕太庙牺。
君看一时人,几辈先腾驰。过半黑头死,阴虫食枯骴.
欢华不满眼,咎责塞两仪。观名计之利,讵足相陪裨。
仁者耻贪冒,受禄量所宜。无能食国惠,岂异哀癃罢。
久欲辞谢去,休令众睢睢。况又婴疹疾,宁保躯不赀。
不能前死罢,内实惭神祇.旧籍在东郡,茅屋枳棘篱。
还归非无指,灞渭扬春澌。生兮耕吾疆,死也埋吾陂。
文书自传道,不仗史笔垂。夫子固吾党,新恩释衔羁。
去来伊洛上,相待安罛箄.我有双饮盏,其银得朱提。
黄金涂物象,雕镌妙工倕。乃令千里鲸,幺麽微螽斯。
犹能争明月,摆掉出渺瀰。野草花叶细,不辨薋菉葹。
绵绵相纠结,状似环城陴。四隅芙蓉树,擢艳皆猗猗。
鲸以兴君身,失所逢百罹。月以喻夫道,黾勉励莫亏。
草木明覆载,妍丑齐荣萎。愿君恒御之,行止杂燧觿。
异日期对举,当如合分支。
下驴入省门,左右惊纷披。傲兀坐试席,深丛见孤罴。
文如翻水成,初不用意为。四座各低面,不敢捩眼窥。
升阶揖侍郎,归舍日未欹。佳句喧众口,考官敢瑕疵。
连年收科第,若摘颔底髭。回首卿相位,通途无他岐。
岂论校书郎,袍笏光参差。童稚见称说,祝身得如斯。
侪辈妒且热,喘如竹筒吹。老妇愿嫁女,约不论财赀。
老翁不量分,累月笞其儿。搅搅争附托,无人角雄雌。
由来人间事,翻覆不可知。安有巢中鷇,插翅飞天陲。
驹麛著爪牙,猛虎借与皮。汝头有缰系,汝脚有索縻。
陷身泥沟间,谁复禀指撝。不脱吏部选,可见偶与奇。
又作朝士贬,得非命所施。客居京城中,十日营一炊。
逼迫走巴蛮,恩爱座上离。昨来汉水头,始得完孤羁。
桁挂新衣裳,盎弃食残糜。苟无饥寒苦,那用分高卑。
怜我还好古,宦途同险巇.每旬遗我书,竟岁无差池。
新篇奚其思,风幡肆逶迤。又论诸毛功,劈水看蛟螭。
雷电生睒睗,角鬣相撑披。属我感穷景,抱华不能摛。
唱来和相报,愧叹俾我疵。又寄百尺彩,绯红相盛衰。
巧能喻其诚,深浅抽肝脾。开展放我侧,方餐涕垂匙。
朋交日凋谢,存者逐利移。子宁独迷误,缀缀意益弥。
举头庭树豁,狂飙卷寒曦。迢递山水隔,何由应埙篪。
别来就十年,君马记騧骊。长女当及事,谁助出帨缡。
诸男皆秀朗,几能守家规。文字锐气在,辉辉见旌麾。
摧肠与戚容,能复持酒卮。我虽未耋老,发秃骨力羸。
所馀十九齿,飘飖尽浮危。玄花著两眼,视物隔褷褵。
燕席谢不诣,游鞍悬莫骑。敦敦凭书案,譬彼鸟黏黐.
且吾闻之师,不以物自隳。孤豚眠粪壤,不慕太庙牺。
君看一时人,几辈先腾驰。过半黑头死,阴虫食枯骴.
欢华不满眼,咎责塞两仪。观名计之利,讵足相陪裨。
仁者耻贪冒,受禄量所宜。无能食国惠,岂异哀癃罢。
久欲辞谢去,休令众睢睢。况又婴疹疾,宁保躯不赀。
不能前死罢,内实惭神祇.旧籍在东郡,茅屋枳棘篱。
还归非无指,灞渭扬春澌。生兮耕吾疆,死也埋吾陂。
文书自传道,不仗史笔垂。夫子固吾党,新恩释衔羁。
去来伊洛上,相待安罛箄.我有双饮盏,其银得朱提。
黄金涂物象,雕镌妙工倕。乃令千里鲸,幺麽微螽斯。
犹能争明月,摆掉出渺瀰。野草花叶细,不辨薋菉葹。
绵绵相纠结,状似环城陴。四隅芙蓉树,擢艳皆猗猗。
鲸以兴君身,失所逢百罹。月以喻夫道,黾勉励莫亏。
草木明覆载,妍丑齐荣萎。愿君恒御之,行止杂燧觿。
异日期对举,当如合分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文书(文書)wén shū
(1).文字图籍。《史记·李斯列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 始皇 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徧天下。” 汉 王充 《论衡·别通》:“ 萧何 入 秦 ,收拾文书。 汉 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2).书籍;文章。《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王 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頲 拥篲趋庭,遗坠文书。客取视之,乃咏 崑崙奴 诗也。” 宋 朱淑真 《夏日游水阁》诗:“独自凭阑无箇事,水风凉处读文书。”《三国志平话》卷上:“﹝秀才﹞坐间因闷,抚琴一操毕,揭起书箱,取出一卷文书。”
(3).公文;案牍。《汉书·刑法志》:“文书盈於几阁,典者不能徧睹。” 唐 元稹 《望喜驿》诗:“满眼文书堆案边,眼昏伦得暂时眠。” 宋 苏轼 《温陶君传》:“是时王方省览文书,日昃未食,见之甚喜。”《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太守﹞当下出了一纸文书给与缉捕使臣。”
(4).字据;契约。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一折:“你本利少我四十两银子,兀的是借钱的文书,还了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便写了一张情愿受僱,专管牧畜的文书。” 浩然 《艳阳天》第三七章:“那天半夜,你到 狮子院 敲门找我,人没进来,你把个文书盒子塞给我了。”
(5).书札。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 吴氏 者, 王丞相 之姻家也,且多有 王丞相 文书。”
(6).从事书信、公文工作的人。 老舍 《月牙儿》十三:“她叫我帮助文书写写字,可是不必马上就这么办,因为我的字还需要练习。”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四章:“有一回,我把贫农的贫字,写成贪污的贪字了,乡文书把我好克了一顿,说我故意糟踏贫农。”
(7).文章和书法的合称。《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二引 宋 张潞 《浯溪诗》:“两朝功罪乾坤定,二子文书日月光。”按,指 唐 元结 撰、 颜真卿 书写的《中兴颂》。
(8).弹词的别称。参阅 清 范祖述 《杭俗遗风》。 ——《漢語大詞典》
(2).书籍;文章。《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王 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頲 拥篲趋庭,遗坠文书。客取视之,乃咏 崑崙奴 诗也。” 宋 朱淑真 《夏日游水阁》诗:“独自凭阑无箇事,水风凉处读文书。”《三国志平话》卷上:“﹝秀才﹞坐间因闷,抚琴一操毕,揭起书箱,取出一卷文书。”
(3).公文;案牍。《汉书·刑法志》:“文书盈於几阁,典者不能徧睹。” 唐 元稹 《望喜驿》诗:“满眼文书堆案边,眼昏伦得暂时眠。” 宋 苏轼 《温陶君传》:“是时王方省览文书,日昃未食,见之甚喜。”《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太守﹞当下出了一纸文书给与缉捕使臣。”
(4).字据;契约。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一折:“你本利少我四十两银子,兀的是借钱的文书,还了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便写了一张情愿受僱,专管牧畜的文书。” 浩然 《艳阳天》第三七章:“那天半夜,你到 狮子院 敲门找我,人没进来,你把个文书盒子塞给我了。”
(5).书札。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 吴氏 者, 王丞相 之姻家也,且多有 王丞相 文书。”
(6).从事书信、公文工作的人。 老舍 《月牙儿》十三:“她叫我帮助文书写写字,可是不必马上就这么办,因为我的字还需要练习。”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四章:“有一回,我把贫农的贫字,写成贪污的贪字了,乡文书把我好克了一顿,说我故意糟踏贫农。”
(7).文章和书法的合称。《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二引 宋 张潞 《浯溪诗》:“两朝功罪乾坤定,二子文书日月光。”按,指 唐 元结 撰、 颜真卿 书写的《中兴颂》。
(8).弹词的别称。参阅 清 范祖述 《杭俗遗风》。 ——《漢語大詞典》
自传(自傳)zì zhuàn
叙述自己生平的著作。传记文的一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讽刺》:“人大抵愿意有名,活的时候做自传,死了想有人分讣文,做行实,甚而至于还‘宣付国史馆立传’。” ——《漢語大詞典》
道 dào《國語辭典》
道 [ dào ]
名- 路途、途徑。如:「鐵道」、「河道」、「國道高速公路」。《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 方法、道理。如:「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禮記·中庸》:「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 真理。《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 思想、學說。如:「老莊之道」。《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 技藝、技巧。《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 中國古代的一個思想流派。參見「道家 」條。
- 中國主要的宗教之一。參見「道教 」條。
- 道士的簡稱。如:「老道」、「貧道」、「一僧一道」。
- 宗教的教義、義理。如:「學道」、「得道」、「傳道」、「布道」。
- 古代行政區域名稱:➊ 唐太宗貞觀時代分天下為十道,後增為十五道,相當於現在的省。➋ 清代和民初在省下設道。
- 量詞:➊ 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➋ 計算有出 入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➌ 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➍ 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➎ 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 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道朔。
- 說、談。如:「常言道」、「一語道破」、「能言善道」、「說長道短」。《論語·季氏》:「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
- 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喜」、「道賀」、「道歉」、「道謝」。
- 以為、認為、料想。如:「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來了!」《紅樓夢·第一一六回》:「眾人都見他忽笑忽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舊病。」
- 引導、指引。《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明·馬中錫〈中山狼傳〉:「趙簡子大獵於中山,虞人道前,鷹犬羅後。」通「導」。
- 由、從。《管子·禁藏》:「故凡治亂之情,皆道上始。」《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仗 zhàng《國語辭典》
仗 [ zhàng ]
名- 兵器的总称。《新唐书·卷一三七·郭子仪传》:「大战,王师不利,委仗奔。」
- 战事、战争。如:「胜仗」、「败仗」、「打一场硬仗!」
- 凭借、依附。如:「仰仗」、「狗仗人势」。《汉书·卷四八·贾谊传》:「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你倚父兄,仗势欺人。」
- 握、拿、持。如:「仗旗」。《西游记·第四回》:「一个个执戟悬鞭,持刀仗剑。」
史笔(史筆)shǐ bǐ
(1).历史记载的代称。指史册。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 蜀 境,首悬 吴 闕,犹生之年也。” 宋 王禹偁 《郑善果非正人论》:“史臣谓 郑善果 幼事贤母,长为正人。予以 善果 行事验之,见史笔之失。”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古史笔多缘饰》:“古今所谓忠臣孝子,皆未足深信,乃史笔之缘饰,欲为后代美谈耳。”
(2).指修史之笔。《晋书·文苑传·曹毗》:“既登 东观 染史笔,又据太学理儒功。” 明 宋濂 《吴公行状》:“他时执史笔者,尚有考於斯焉。”
(3).指执史笔之人,史官。 唐 韩愈 《石君墓志铭》:“故相国 郑公 餘庆 ,留守 东都 ,上言 洪 可付史笔。”
(4).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 唐 岑参 《佐郡思旧游》诗:“史笔众推直,諫书人莫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余谓 刘 有史学,无史笔。” 孙犁 《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史笔和文学之笔,应该分别开。” ——《漢語大詞典》
(2).指修史之笔。《晋书·文苑传·曹毗》:“既登 东观 染史笔,又据太学理儒功。” 明 宋濂 《吴公行状》:“他时执史笔者,尚有考於斯焉。”
(3).指执史笔之人,史官。 唐 韩愈 《石君墓志铭》:“故相国 郑公 餘庆 ,留守 东都 ,上言 洪 可付史笔。”
(4).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 唐 岑参 《佐郡思旧游》诗:“史笔众推直,諫书人莫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余谓 刘 有史学,无史笔。” 孙犁 《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史笔和文学之笔,应该分别开。” ——《漢語大詞典》
垂 chuí《國語辭典》
垂 [ chuí ]
动- 由上往下掉落。如:「垂泪」、「垂涎」、「垂缨」。
- 留传后世。如:「名垂青史」、「永垂不朽」。
- 及、将要。如:「垂危」、「功败垂成」。唐·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垂死病中惊坐起。」
- 晚辈受长辈关爱的敬语。如:「垂爱」、「垂询」、「垂念」。
- 边疆。《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史记·卷五·秦本 纪》:「在西戎,保西垂。」通「陲」。
- 旁边。《文选·王粲·咏史诗》:「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