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李生隔墙住,隔墙如隔山。

元稹唐代〕《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

忆在开元馆,食柏练玉颜。疏慵日高卧,自谓轻人寰。
李生隔墙住,隔墙如隔山。怪我久不识,先来问骄顽。
十过乃一往,遂成相往还。以我文章卷,文章甚斒斓。
因言辛庾辈,亦愿放羸孱。既回数子顾,展转相连攀。
驱令选科目,若在闠与闤.学随尘土坠,漫数公卿关。
唯恐坏情性,安能惧谤讪。还招辛庾李,静处杯巡环。
进取果由命,不由趋险艰。穿杨二三子,弓矢次第弯。
推我亦上道,再联朝士班。二月除御史,三月使巴蛮。
蛮民詀諵诉,啮指明痛癏.怜蛮不解语,为发昏帅奸。
归来五六月,旱色天地殷。分司别兄弟,各各泪潸潸。
哀哉剧部职,唯数赃罪锾。死款依稀取,斗辞方便删。
道心常自愧,柔发难久黫.折支望车乘,支痛谁置患。
奇哉乳臭儿,绯紫绷被间。渐大官渐贵,渐富心渐悭。
闹装辔头觼,静拭腰带斑。鹞子绣线oT,狗儿金油环。
香汤洗骢马,翠篾笼白鹇。月请公王封,冰受天子颁。
开筵试歌舞,别宅宠妖娴。坐卧摩绵褥,捧拥綟丝鬟。
旦夕不相离,比翼若飞鸾。而我亦何苦,三十身已鳏。
愁吟心骨颤,寒卧支体m5.居处虽幽静,尤悔少愉嬾。
不如周道士,鹤岭临钟湾。绕院松瑟瑟,通畦水潺潺。
阳坡自寻蕨,村沼看沤菅。穷通两未遂,营营真老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隔墙隔墙隔山

李 lǐ《國語辭典》

李 [ lǐ ]

  1. 植物名。薔薇科櫻屬,落葉喬木。葉互生,倒披針形或倒卵形,葉緣呈鋸齒狀。春天開白花。果實為圓卵形,熟時為紅紫色或黃色,味酸,可供生食或作蜜餞用。
  2. 姓。如唐太宗李世民。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1.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2.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3.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4.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5.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1.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2.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3. 生命。如:「輕生」、「餘生」。
  4.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5.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6.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7.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8.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9.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2.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3.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4.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1.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2.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1.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隔墙(隔牆)gé qiáng
亦作“ 隔墻 ”。
(1).犹隔壁。 宋 苏轼 《再和黄鲁直》:“且復歌呼相和,隔墙知是 曹参 。”《白雪遗音·马头调·寄柬》:“隔墙吟诗把春心动,央烦 红娘 去请 张生 。”
(2).房舍、坑道中隔绝风、水、火、瓦斯等的墙。如:通风隔墙,防火隔墙。
(3).即指墙壁。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停翅小撷》:“然室内实闷塞不可居,余乃设床于隔墙之外。”  ——《漢語大詞典》
住 zhù《國語辭典》

住 [ zhù ]

  1. 長期居留。如:「我住在臺北市。」唐·崔顥〈長干曲〉四首之一:「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2. 歇宿。如:「借住一宿」。
  3. 停止。如:「住手」、「住口」。《紅樓夢·第七回》:「只見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圍棋。周瑞家的將花送上,說明緣故。他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謝。」
  1. 表示牢固或穩當。如:「記住」、「拿住」、「站住」。《紅樓夢·第三三回》:「賈政還欲打時,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
  2. 表示停頓或靜止。如:「愣住了」、「呆住了」。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隔山 gé shān
异父兄弟之间的互称。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称谓之异》:“ 甘州 人谓姊妹之夫,曰挑担。其异父之昆,曰隔山。”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