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通财(通財)tōng cái
(1).流通财货。《周礼·秋官·士帅》:“令移民通财。”《汉书·食货志上》:“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
(2).谓朋友间互通财物。《朱子语类》卷二九:“‘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以朋友有通财之义,故如此説。”《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朋友原有通财之义,何足挂齿。” ——《漢語大詞典》
(2).谓朋友间互通财物。《朱子语类》卷二九:“‘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以朋友有通财之义,故如此説。”《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朋友原有通财之义,何足挂齿。” ——《漢語大詞典》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名-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几何(幾何)jǐ hé
(1).犹若干,多少。《诗·小雅·巧言》:“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马瑞辰 通释:“尔居徒几何,即言尔徒几何也。”《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於是 始皇 问 李信 :‘吾欲攻取 荆 ,於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新唐书·李多祚传》:“﹝ 张柬之 ﹞乃从容谓曰:‘将军居北门几何?’曰:‘三十年矣。’”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小子费亦不貲矣!家私几何,乃如此胡为耶!”《老残游记》第三回:“ 高公 又问:‘药金请教几何?’” 郭小川 《春歌》之二:“战斗的诗情能装千筐万箩,而我的笔墨呢,又有几何!”
(2).数学中的一门分科。详“ 几何学 ”。 ——《漢語大詞典》
(2).数学中的一门分科。详“ 几何学 ”。 ——《漢語大詞典》
闻善(聞善)wén shàn
谓闻知善言善行。语本《孟子·尽心上》“ 舜 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於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 江 河 ,沛然莫之能御也。”《孔子家语·六本》:“闻善必躬行之,然后导之,是夫子之能劳也。” 唐 柳宗元 《送从兄偁罢选归江淮诗序》:“夫闻善不慕,与聋聵同。” ——《漢語大詞典》
宁 ( 寧 ) níng/nìng/zhù《國語辭典》
宁 [ zhù ]
名- 大門與屏風之間。《爾雅·釋宮》:「門屏之間謂之宁。」
相 xiāng/xiàng《國語辭典》
相 [ xiāng ]
副- 彼此、交互,两方面都进行的。如:「互相」、「守望相助」、「两地相思」。《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 比较一下,合并著说两方面比较的结果。如:「相异」、「相像」、「相得益彰」、「旗鼓相当」。
- 由交互的意义演变为单方面的意义,表示动作是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如:「有事相烦」、「实不相瞒」。《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 姓。如明代有相世芳。
相 [ xiàng ]
动- 审视、察看。《说文解字·目部》:「相,省视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又见沈炼一表非俗,立住了脚,相了一回。」
- 占视、辨察,以断吉凶祸福。如:「相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
- 辅佐、帮助。如:「相夫教子」。《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书经·大诰》:「周公相成王。」
- 掌管、治理。《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唐·柳宗元〈梓人传〉:「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 挑选、选择。《三国演义·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 容貌、外形、模样。如:「长相」、「福相」、「吃相」、「窘相」、「穷酸相」。《西游记·第三五回》:「(孙行者)现了本相。」
- 职官名:➊ 百官之长,辅佐国君治理国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国」。➋ 古代典礼中,辅导行礼的人。如:「傧相」。《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搀扶瞎子的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 乐器名。似鼓,敲击以控制音乐节拍。《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汉·郑玄·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 名相,因以名焉。」
告 gào《國語辭典》
告 [ gào ]
动- 诉说、报告。如:「告诉」、「告退」。《诗经·大雅·江汉》:「经营四方,告成于王。」
- 请求。如:「告饶」、「告假」、「告贷」。《国语·鲁语上》:「国有饥馑,卿出告籴,古之制也。」
- 揭发、提出诉讼。如:「告状」、「控告」。《韩非子·奸劫弑臣》:「商君说秦孝公以变法易俗,而明公道,赏告奸,困末作而利本事。」
- 对大众宣布的语言或文字。如:「公告」、「广告」、「文告」。
- 诉讼的两方。如:「原告」、「被告」。
- 休假。宋·苏轼〈乞郡劄子〉:「遣使存问,赐告养疾。」
- 姓。如战国时有告不害。
告 [ gù ]
动- 规劝。参见「[[忠告]]」条。
- 参见「告朔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