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一般滋味,就中香美,除是偷尝。

苏轼宋代〕《雨中花慢·邃院重帘何处

邃院重帘何处,惹得多情,愁对风光。睡起酒阑花谢,蝶乱蜂忙。今夜何人,吹笙北岭,待月西厢。空怅望处,一株红杏,斜倚低墙。
羞颜易变,傍人先觉,到处被着猜防。谁信道,些儿恩爱。无限凄凉。好事若无间阻,幽欢却是寻常。一般滋味,就中香美,除是偷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一般滋味就中香美偷尝

一般 yì bān
(1).一样,同样。 唐 王建 《宫词》之三五:“云駮月驄各试行,一般毛色一般缨。”《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崔寧 谢了恩,寻一块一般的玉,碾一个铃儿接住了,御前交纳。” 元 张养浩 《胡十八》曲:“齐歌着寿词,满斟着玉杯,愿合堂诸贵宾,都一般满千岁。”《西游记》第五八回:“我与他争辨到菩萨处,其实相貌、言语等俱一般,菩萨也难辨真假。” 杨朔 《泰山极顶》:“麦浪一起一伏,仿佛大地也漾起绸缎一般的锦纹。”
(2).犹一番,一种。 唐 裴度 《真慧寺》诗:“更有一般人不见,白莲花向半天开。” 宋 刘克庄 《乳燕飞·寿干官》词:“风流八十,是人间妆点,孩儿眉额。再著三星添上面,又是一般奇特。”《东周列国志》第三七回:“ 隗后 这回装束,别是一般丰采,喜得 襄王 微微含笑。” 闻一多 《太阳吟》:“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的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
(3).犹言一件,一桩。 唐 白居易 《玉泉寺南踯躅感惜题诗》:“犹有一般辜负事,不将歌舞管絃来。” 唐 白居易 《和同州杨侍郎夸<柘枝>见寄》诗:“君有一般输我事,柘枝看校十年迟。”
(4).普通,通常。 元 王旭 《留别孙唐卿》诗:“涧有长松谷有兰,人材休把一般看。”《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 汪信之 ﹞逢着马头聚处,使几路空拳,将这伞权为枪棒,撇个架子。一般有人喝采,賫发几文钱,将就买些酒饭用度。”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平时他说出啥意见一般都得到 汤阿英 的尊重,这点小事更不在话下了。”
(5).一班。表数量,用于人群。 蒋光慈 《少年漂泊者》:“ 刘老太爷 正在大厅与一般穿得很阔的人们吃酒谈笑,高兴得不亦乐乎。” 丁玲 《母亲》三:“她以为要救 中国 ,一定先要有学问,还要有一般志同道合的朋友。”
(6).哲学名词。指一切事物,或者许多个别事物所属的一类事物。亦指事物的共性。  ——《漢語大詞典》
滋味 zī wèi
(1).美味。《吕氏春秋·适音》:“口之情欲滋味。” 高诱 注:“欲美味也。”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故 孔子 在 齐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言至乐使人无欲,心平气定,不以肉为滋味也。”
(2).味道。《管子·戒》:“滋味动静,生之养也;好恶喜怒哀乐,生之变也。” 汉 张衡 《南都赋》:“酸甜滋味,百种千名。”《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鼻能审气息,舌能别滋味。” 叶圣陶 《隔膜·潜隐的爱》:“伊从没吃过糖果,也不知道糖果是什么滋味。”
(3).引申指苦乐感受。《隶释·汉议郎元宾碑》:“加有聪明叡哲之才,博五经之滋味。”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叙兴邦则滋味无量,陈亡国则凄凉可悯。”《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二位老长官好不覩事!想他还掉不下水中滋味,多分又去变鲤鱼玩耍去了。” 清 黄景仁 《重九夜偶成》诗:“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冰心 《拾穗小札·国庆节前北京郊外之夜》:“她看到我们这一阵阵欢乐的火花,她心里是什么滋味?”  ——《漢語大詞典》
就中 jiù zhōng
(1).其中。 唐 杜甫 《丽人行》:“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 虢 与 秦 。” 元 曾瑞 《留鞋记》楔子:“人都道我落第无颜,羞归乡里,那知就中自有缘故。” 郭沫若 《苏联游记》:“东方古典文学家 安得力夫 报告,指示了各种古文书,就中有蒙古文的资料。”
(2).居中;从中。《红楼梦》第四六回:“须得我就中俭省,方可偿补。”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可是就中却知道了 中国 外交界几件逸事--笑话。”  ——《漢語大詞典》
香美
唐 杜甫 太平寺泉眼 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  ——《骈字类编》
除 chú《國語辭典》

除 [ chú ]

  1. 去掉。如:「铲除」、「扫除」、「为民除害」、「排除万难」。
  2. 免掉旧官职,任命新官职。《文选·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三国演义·第一回》:「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都尉。」
  3. 更易、更换。如:「除岁」、「爆竹一声除旧岁」。
  4. 整治、修治。《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举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亩,及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
  5. 用一数把另一数分成若干等分。如:「六除以二等于三。」
  1. 台阶。《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群臣扶掖莽,自前殿南下椒除。」唐·杜甫〈南邻〉诗:「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2. 数学上的运算方法之一。即除法。如:「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方法。」
  1. 表示不计算在内。如:「除非」、「除了教书外,晚上他还在大学进修。」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偷尝(偷尝)
皮日休诗开眉既压后染指偷尝处陆龟蒙诗阴洞雪胶知未入浊醪风破的偷尝  ——《韵府拾遗 阳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