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眼波传意,恨密约、匆匆未成。

周邦彦宋代〕《庆春宫·云接平冈

云接平冈,山围寒野,路回渐转孤城。衰柳啼鸦,惊风驱雁,动人一片秋声。倦途休驾,淡烟里、微茫见星。尘埃憔悴,生怕黄昏,离思牵萦。
华堂旧日逢迎。花艳参差,香雾飘零。弦管当头,偏怜娇凤,夜深簧暖笙清。眼波传意,恨密约、匆匆未成。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饷留情。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眼波传意密约匆匆

眼波 yǎn bō
(1).形容流动如水波的目光。多用于女子。 唐 韩偓 《偶见背面是夕兼梦》诗:“眼波向我无端艷,心火因君特地燃。” 宋 周邦彦 《庆春宫》词:“眼波传意,恨密约悤悤未成。” 清 汤春生 《夏闺晚景琐说》:“丽人薄醉未醒,颊晕微頳,眼波半溜,似有倦态。” 茅盾 《路》:“ 杜若 这一声叫,把 薪 的头拉回来,刚好接着她送过来的一个眼波。”
(2).指眼色,脸色。 梁启超 《开明专制论》第八章:“大统领势将变为立法部奴隶,苟非伺两院之眼波,虽有贤才,不能行其志。”  ——《漢語大詞典》
传意(傳意)chuán yì
传达思想内容或情意。《庄子·天道》“而世因贵言传书” 唐 成玄英 疏:“夫书以载言,言以传意。” 明 沈鲸 《双珠记·北斗化僧》:“纤云舒巧,飞星传意。”  ——《漢語大詞典》
恨 hèn《國語辭典》

恨 [ hèn ]

  1. 遗憾、悔恨的事。如:「记恨」、「饮恨而终」。《荀子·成相》:「不知戒,后必有恨。」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 怨、仇视。如:「怨恨」、「憎恨」。《荀子·尧问》:「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唐·李白〈怨情〉诗:「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密约(密約)mì yuē
(1).秘密约会。 唐 韩偓 《幽窗》诗:“密约临行怯,私书欲报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约偷期,后皆得成 秦 晋 。”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木·柳》:“安排青眼,窥人多矣,无如郎君。是以不辞李下私嫌,竟赴 桑间 密约。”
(2).秘密约定。《新唐书·卓行传·权皋》:“ 天宝 十四载,使献俘京师,还过 福昌 尉 仲謩 。 謩 妻, 皋 妹也。密约以疾召之, 謩 来, 皋 阳喑,直视 謩 而瞑。” 清 龙启瑞 《何雨人家传》:“君因就 蒋君 密约举义。”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然庚子 汉口 之役,犹以借遵皇权,密约 唐才常 等,卒为 张之洞 所发。”
(3).秘密的约言。《宋史·向敏中传》:“时 王嗣宗 为盐铁使,素忌 敏中 ,因对言, 敏中 议娶 王承衍 女弟,密约已定而未纳采。”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唐才常 初起时,深信 英 人,密约漏情,乃卒为其所卖。” 郁达夫 《为刘开渠题画》诗:“曾与 严光 留密约,鱼多应共醉花阴。”
(4).秘密条约;秘密契约。 朱自清 《论老实话》:“这种条约倒是‘实话’,所以有时得有秘密条款,有时更全然是密约。”  ——《漢語大詞典》
匆匆 cōng cōng
(1).匆匆。匆忙貌。《三国志·吴志·孙和传》:“ 权 登 白爵观 见,甚恶之,敕 据 晃 等无事忩忩。”《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忩忩独自入城门,行止因由请宣唱。” 元 萨都剌 《送外舅慎翁之燕京》诗:“ 扬子江 头柳色浓,小窓春雨去忩忩。”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题壁诗》:“有人过 邯郸 ,见题壁云:生死世间原草草,功名梦里太忩忩。”
(2).悲哀貌。《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我佛慈悲告 目连 ,不要忩忩且近前。” 蒋礼鸿 通释:“忩忩,悲哀。” 句道兴 本《搜神记》:“命在於天,非我能治。卿且去,宜急告父母知,莫令忩忩。”
(3).纷争貌。《敦煌变文集·茶酒论》:“阿你两箇,何用忩忩?” 蒋礼鸿 通释:“这里指茶和酒纷争。”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