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波纹如縠。池塘雨后添新绿。

蔡伸宋代〕《醉落魄

波纹如縠。池塘雨后添新绿。海棠初绽红生肉。双燕归来,还认旧巢宿。
凝情凭暖阑干曲。新愁无限伤心目。谁人月下吹横玉。惊起鸳鸯,飞去自相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波纹池塘雨后添新绿

波纹(波紋)bō wén
亦作“ 波文 ”。 细微的波浪形成的水纹。 唐 白居易 《府西池》诗:“柳无气力枝先动,池有波文冰尽开。”《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微微有点薰风,吹得波纹如縠。” 清 纳兰性德 《拟古》诗之十八:“落花委波文,天地如飘蓬。” 丁玲 《阿毛姑娘》第一章三:“很大的金色的光映到湖水里,在细小的波纹上拖下很长的一溜来,不住的闪耀着,像无数条有金鳞的蛇身在不动的蜿蜒着。”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縠 hú《國語辭典》

縠 [ hú ]

  1. 绉纱。《文选·宋玉·神女赋》:「动雾縠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
  2. 比喻波纹。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词:「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池塘 chí táng
(1).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也不太深。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唐 杨师道 《春朝闲步》诗:“池塘藉芳草,兰芷袭幽衿。” 宋 柳永 《斗百花》词之二:“池塘浅蘸烟芜,帘幕閒垂风絮。” 巴金 《春》十二:“ 觉民 指的那个茶棚搭在一个微微倾斜的草地上,三面空敞,另一边靠着池塘。”
(2).浴池的俗称。  ——《漢語大詞典》
雨后(雨後)yǔ hòu
指谷雨后采制的茶叶。《宋史·食货志下五》:“散茶出 淮南 、 归州 、 江南 、 荆湖 ,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十一等。”  ——《漢語大詞典》
添新
司马光诗物意倍添新  ——《韵府拾遗 真韵》
绿 ( 綠 緑 ) lǜ/lù
绿 [ lǜ ]
     ◎ 蓝和黄混合成的颜色,一般草和树叶呈现这种颜色:~色。~叶。~灯。~化。~洲。~茶。~地。~茸茸。~水青山。
绿 [ lù ]
     ◎ 义同(一),专用于某些名词:~林。~营(中国清代由汉人编成的武装,用绿旗作标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