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上帝 shàng dì
(1).天帝。《易·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国语·晋语八》:“夫鬼神之所及,非其族类,则绍其同位,是故天子祀上帝,公侯祀百辟,自卿以下不过其族。”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上》:“愚以为天不言,以灾异为谴,告政之治乱,主之得失,皆上帝所伺而应以灾祥者也。”《西游记》第五回:“只为妖猴欺上帝,致令众圣降凡尘。”
(2).指君主,帝王。《诗·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毛 传:“上帝,以託君王也。” 孔颖达 疏:“王称天称帝,《诗》之通义。”《后汉书·党锢传·李膺》:“顷闻上帝震怒,贬黜鼎臣。” 李贤 注:“上帝谓天子。”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 果州 谢真人 上升前,在 金泉山 道场,上帝锡以马鞍,使安其心也。”
(3).远古的帝王。《素问·六节藏象论》:“ 歧伯 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 王冰 注:“上帝,谓上古帝君也。” 汉 王充 《论衡·自然》:“《易》曰:‘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 周公 曰:‘上帝引佚。’上帝谓 舜 禹 也。”
(4).指先帝。 宋 苏辙 《西掖告词·安焘三代妻》:“朕初见上帝,严配文考。”
(5).基督教传教士借用 中国 原有语词,对其所信奉之神God的译称。天主教译作“天主”。 丁玲 《母亲》二:“现在 武陵城 里也有了福音堂,是他们来传教的,他们不信祖宗菩萨,他们信什么上帝、 耶稣 。”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四个 美国 兵在胸前划了个十字,同时说:‘谢谢上帝!’” ——《漢語大詞典》
(2).指君主,帝王。《诗·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毛 传:“上帝,以託君王也。” 孔颖达 疏:“王称天称帝,《诗》之通义。”《后汉书·党锢传·李膺》:“顷闻上帝震怒,贬黜鼎臣。” 李贤 注:“上帝谓天子。”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 果州 谢真人 上升前,在 金泉山 道场,上帝锡以马鞍,使安其心也。”
(3).远古的帝王。《素问·六节藏象论》:“ 歧伯 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 王冰 注:“上帝,谓上古帝君也。” 汉 王充 《论衡·自然》:“《易》曰:‘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 周公 曰:‘上帝引佚。’上帝谓 舜 禹 也。”
(4).指先帝。 宋 苏辙 《西掖告词·安焘三代妻》:“朕初见上帝,严配文考。”
(5).基督教传教士借用 中国 原有语词,对其所信奉之神God的译称。天主教译作“天主”。 丁玲 《母亲》二:“现在 武陵城 里也有了福音堂,是他们来传教的,他们不信祖宗菩萨,他们信什么上帝、 耶稣 。”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四个 美国 兵在胸前划了个十字,同时说:‘谢谢上帝!’” ——《漢語大詞典》
照临(照臨)zhào lín
(1).照射到。《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 汉 焦赣 《易林·巽之井》:“昊天白日,照临我国。” 冰心 《寄小读者》三:“朝阳极光明的照临在无边的整齐青绿的田畦上。”
(2).从上面照察。比喻察理。《诗·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临下土。” 郑玄 笺:“照临下土,喻王者当察理天下之事也。” 唐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朗鉴存愚直,皇天实照临。” 明 陆采 《明珠记·荣封》:“斯人既有殊能,在朕可无曲赦,谅黜陟之惟允,见照临之无私。”
(3).犹光临。称宾客到来。《左传·文公十二年》:“ 秦伯 使 西乞术 来聘,且言将伐 晋 , 襄仲 辞玉曰:‘君不忘先君之好,照临 鲁国 。’” 南朝 宋 范晔 《乐游应诏诗》:“轩驾时未肃,文囿降照临。” ——《漢語大詞典》
(2).从上面照察。比喻察理。《诗·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临下土。” 郑玄 笺:“照临下土,喻王者当察理天下之事也。” 唐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朗鉴存愚直,皇天实照临。” 明 陆采 《明珠记·荣封》:“斯人既有殊能,在朕可无曲赦,谅黜陟之惟允,见照临之无私。”
(3).犹光临。称宾客到来。《左传·文公十二年》:“ 秦伯 使 西乞术 来聘,且言将伐 晋 , 襄仲 辞玉曰:‘君不忘先君之好,照临 鲁国 。’” 南朝 宋 范晔 《乐游应诏诗》:“轩驾时未肃,文囿降照临。” ——《漢語大詞典》
忠义(忠義)zhōng yì
(1).忠贞义烈。《后汉书·桓典传》:“ 献帝 即位,三公奏 典 前与 何进 谋诛阉官,功虽不遂,忠义炳著。” 唐 崔融 《西征军行遇风》诗:“夙龄慕忠义,雅尚存孤直。”《老残游记》第二回:“后人敬他的忠义,所以至今春秋时节,士人尚不断的来此进香。”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凡人存着好心的,有天良的,老实的,讲究忠义的,都是傻子吧?”
(2).指忠臣义士。《后汉书·臧洪传》:“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四镇守 舟山 时,兵民辑睦,忠义嚮应,西人已丧胆思遁。” 郭沫若 《甲申三百年祭》:“ 明 朝国政,误在重制科,循资格。是以国破君亡,鲜见忠义。” ——《漢語大詞典》
(2).指忠臣义士。《后汉书·臧洪传》:“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四镇守 舟山 时,兵民辑睦,忠义嚮应,西人已丧胆思遁。” 郭沫若 《甲申三百年祭》:“ 明 朝国政,误在重制科,循资格。是以国破君亡,鲜见忠义。” ——《漢語大詞典》
胆 ( 膽 ) dǎn
胆 [ dǎn ]
- 人或某些动物体内器官之一,在肝脏右叶的下部:~囊。苦~。~固醇。肝~相照(指对人忠诚,以真心相见)。
- 不怕凶暴和危险的精神、勇气:~量。~气。壮~。~魄。~大妄为(wéi )。
- 装在器物内部而中空的东西:球~。暖瓶~。
老师(老師)lǎo shī
(1).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田駢 之属皆已死, 齐襄王 时而 荀卿 最为老师。” 唐 韩愈 《施先生墓铭》:“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弔。” 宋 欧阳修 《问进士策》:“自 秦 之焚书,六经尽矣,至 汉 而出,皆其残脱颠倒,或传之老师昏耄之説,或取之冢墓屋壁之间。” 王闿运 《今皇上七年以疆域为纪》:“名孚实副,许为老师。”
(2).泛称传授文化、技艺的人。《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崔棁》:“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 金 元好问 《示侄孙伯安》诗:“ 伯安 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説字惊老师。”
(3).今为对教师的尊称。 叶圣陶 《春联儿》:“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仔细讲给我听了。” 刘心武 《班主任》:“ 张老师 被她拉到了外屋,几个小姑娘都站起来叫‘ 张老师 ’。”
(4). 明 清 两代,生员、举子称座主和学官为“老师”。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至 分宜 当国,而諛者称老翁,其厚之甚者称夫子。此后门生称座主俱曰老师。” 清 黄宗羲 《广师说》:“自科举之学兴,而师道亡矣。今老师门生之名徧于天下,岂无师哉!”《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学里老师是朝廷制下的,专管秀才,你就中了状元,这老师也要认的。”
(5).对僧侣的尊称。 唐 王建 《寻李山人不遇》诗:“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峯问老师。” 唐 姚合 《赠卢沙弥小师》诗:“年小未受戒,会解如老师。”《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那 普静 老师跏趺在禪床上敲木鱼,口中念经。”
(6).指军队出征日久而疲惫。《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老师费财,亦无益也。”《晋书·江统传》:“方今 关中 之祸,暴兵二载,征戍之劳,老师十万。” 清 魏源 《圣武纪》卷九:“语及 额勒登保 、 德楞泰 屡次奏捷,则皆为将信将疑之词,意存忌妬,以揜己老师 南山 、纵贼 陇 西之失。” ——《漢語大詞典》
(2).泛称传授文化、技艺的人。《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崔棁》:“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 金 元好问 《示侄孙伯安》诗:“ 伯安 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説字惊老师。”
(3).今为对教师的尊称。 叶圣陶 《春联儿》:“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仔细讲给我听了。” 刘心武 《班主任》:“ 张老师 被她拉到了外屋,几个小姑娘都站起来叫‘ 张老师 ’。”
(4). 明 清 两代,生员、举子称座主和学官为“老师”。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至 分宜 当国,而諛者称老翁,其厚之甚者称夫子。此后门生称座主俱曰老师。” 清 黄宗羲 《广师说》:“自科举之学兴,而师道亡矣。今老师门生之名徧于天下,岂无师哉!”《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学里老师是朝廷制下的,专管秀才,你就中了状元,这老师也要认的。”
(5).对僧侣的尊称。 唐 王建 《寻李山人不遇》诗:“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峯问老师。” 唐 姚合 《赠卢沙弥小师》诗:“年小未受戒,会解如老师。”《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那 普静 老师跏趺在禪床上敲木鱼,口中念经。”
(6).指军队出征日久而疲惫。《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老师费财,亦无益也。”《晋书·江统传》:“方今 关中 之祸,暴兵二载,征戍之劳,老师十万。” 清 魏源 《圣武纪》卷九:“语及 额勒登保 、 德楞泰 屡次奏捷,则皆为将信将疑之词,意存忌妬,以揜己老师 南山 、纵贼 陇 西之失。” ——《漢語大詞典》
付授 fù shòu
(1).嘱托授予。《晋书·羊祜传》:“取 吴 不必须臣自行,但既平之后,当劳圣虑耳。功名之际,臣所不敢居。若事了,当有所付授,愿审择其人。” 唐 元稹 《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在昔 徐 师,知於 南阳 ,付授兵柄, 涡 俾为防。”
(2).谓传授。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四首并和实之》词之三:“上帝照临忠义胆,老师付授文章脉。” 清 戴名世 《老子论下》:“ 孔子 适 周 ,见 老子 ,其叮嚀付授不过数语而 孔子 嘆美之。其后所著书上下篇,大抵不出此数语之中。” ——《漢語大詞典》
(2).谓传授。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四首并和实之》词之三:“上帝照临忠义胆,老师付授文章脉。” 清 戴名世 《老子论下》:“ 孔子 适 周 ,见 老子 ,其叮嚀付授不过数语而 孔子 嘆美之。其后所著书上下篇,大抵不出此数语之中。” ——《漢語大詞典》
文章 wén zhāng
(1).错杂的色彩或花纹。《墨子·非乐上》:“是故 子墨子 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鏤华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后汉书·张衡传》:“文章焕以粲烂兮,美纷紜以从风。” 宋 梅尧臣 《赋孔雀送魏生》诗:“一身粲烂文章多,引声笙竽奈远何。” 清 纳兰性德 《五色蝴蝶赋》:“矧綵翼之有斐兮,备文章之自然。” 徐迟 《精神分析》:“可是这匹畜生的身上,金舆错衡,黼黻文章。”
(2).礼乐制度。《礼记·大传》:“考文章,改正朔。” 郑玄 注:“文章,礼法也。” 孙希旦 集解:“文章,谓礼乐制度。”《论语·泰伯》:“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朱熹 集注:“文章,礼乐法度也。” 唐 韩愈 《读〈礼仪〉》:“於是 孔子 曰‘吾从 周 ’,谓其文章之盛也。” 严复 《原强》:“其法令文章之事,歷变而愈繁。”
(3).指车服旌旗等。古代于其上加彩饰以区别尊卑贵贱。《左传·隐公五年》:“昭文章,明贵贱。” 杜预 注:“车服旌旗。”《孔子家语·问礼》:“既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鏤、文章、黼黻,以别尊卑上下之等。”
(4).文字。 汉 崔瑗 《草书势》:“书契之兴,始自 頡皇 ,写彼鸟跡,以定文章。”《后汉书·董卓传》:“又钱无轮廓文章,不便使用。”
(5).文辞或独立成篇的文字。《史记·儒林列传序》:“臣谨案詔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后汉书·延笃传》:“能著文章,有名京师。” 唐 杜甫 《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宋 张元干 《陇头泉》词:“视文章,真成小技,要知吾道称尊。” 郭沫若 《蒲剑集·革命诗人屈原》:“人类最初,只有言语,没有文字,到了有文字的发明,才开始用文字纪录言语,便成为所谓文章。”
(6).特指文学作品。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则确然以文章之事,当具辞义,且有华饰,如文綉矣……然后来不用,但书文章,今通称文学。”
(7).才学。《后汉书·韩棱传》:“ 肃宗 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寳剑…… 寿 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汉文,宝剑名。 唐 韩愈 《苗氏墓志铭》:“夫人年若干,嫁 河南 法曹 卢府君 ,讳 貽 ,有文章德行。”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少师佯狂》:“时僧 云辨 ,能俗讲,有文章,敏於应对。”
(8).曲折隐晦的含义或情节。《红楼梦》第十九回:“ 寳玉 听这话里有文章,不觉吃了一惊。”《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 阎二 先生听到‘报效’二字,便晓得其中另有文章。”
(9).指主意或点子。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回:“ 康顺风 高兴地拍手说:‘哈哈!还是老兄肚子里文章多,就照这办!’” ——《漢語大詞典》
(2).礼乐制度。《礼记·大传》:“考文章,改正朔。” 郑玄 注:“文章,礼法也。” 孙希旦 集解:“文章,谓礼乐制度。”《论语·泰伯》:“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朱熹 集注:“文章,礼乐法度也。” 唐 韩愈 《读〈礼仪〉》:“於是 孔子 曰‘吾从 周 ’,谓其文章之盛也。” 严复 《原强》:“其法令文章之事,歷变而愈繁。”
(3).指车服旌旗等。古代于其上加彩饰以区别尊卑贵贱。《左传·隐公五年》:“昭文章,明贵贱。” 杜预 注:“车服旌旗。”《孔子家语·问礼》:“既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鏤、文章、黼黻,以别尊卑上下之等。”
(4).文字。 汉 崔瑗 《草书势》:“书契之兴,始自 頡皇 ,写彼鸟跡,以定文章。”《后汉书·董卓传》:“又钱无轮廓文章,不便使用。”
(5).文辞或独立成篇的文字。《史记·儒林列传序》:“臣谨案詔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后汉书·延笃传》:“能著文章,有名京师。” 唐 杜甫 《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宋 张元干 《陇头泉》词:“视文章,真成小技,要知吾道称尊。” 郭沫若 《蒲剑集·革命诗人屈原》:“人类最初,只有言语,没有文字,到了有文字的发明,才开始用文字纪录言语,便成为所谓文章。”
(6).特指文学作品。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则确然以文章之事,当具辞义,且有华饰,如文綉矣……然后来不用,但书文章,今通称文学。”
(7).才学。《后汉书·韩棱传》:“ 肃宗 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寳剑…… 寿 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汉文,宝剑名。 唐 韩愈 《苗氏墓志铭》:“夫人年若干,嫁 河南 法曹 卢府君 ,讳 貽 ,有文章德行。”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少师佯狂》:“时僧 云辨 ,能俗讲,有文章,敏於应对。”
(8).曲折隐晦的含义或情节。《红楼梦》第十九回:“ 寳玉 听这话里有文章,不觉吃了一惊。”《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 阎二 先生听到‘报效’二字,便晓得其中另有文章。”
(9).指主意或点子。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回:“ 康顺风 高兴地拍手说:‘哈哈!还是老兄肚子里文章多,就照这办!’” ——《漢語大詞典》
脉 ( 脈 ) mài/mò《國語辭典》
- 「脈 」的異體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