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破铛无粟煮,老姑饥寒更愁苦。
卖盐妇,百结青裙走风雨。
雨花洒盐盐作卤,背负空筐泪如缕。
三日破铛无粟煮,老姑饥寒更愁苦。
道旁行人因问之,试泪吞声为君语:
妾身家本住山东,夫家名在兵籍中。
荷戈崎岖戍闽越,妾亦更里来相从。
年来海上风尘起,楼船百战秋涛里。
良人贾勇身先死,白骨谁知填海水。
前年大儿征饶州,饶州未复军尚留。
去年小儿攻高邮,可怜血作淮河流。
中原音讯绝,官仓不开口。
粮缺空营木落烟火稀,夜雨残灯泣呜咽。
东邻西舍夫不归,今年嫁作商人妻。
绣罗裁衣春日低,落花飞絮愁深闺。
妾心如水甘贫贱,辛苦卖盐终不怨。
得钱籴米供老姑,泉下无惭见夫面。
君不见绣衣使者浙河东,采诗正欲观民风。
莫弃吾依卖盐妇,归朝先奏明光宫。
雨花洒盐盐作卤,背负空筐泪如缕。
三日破铛无粟煮,老姑饥寒更愁苦。
道旁行人因问之,试泪吞声为君语:
妾身家本住山东,夫家名在兵籍中。
荷戈崎岖戍闽越,妾亦更里来相从。
年来海上风尘起,楼船百战秋涛里。
良人贾勇身先死,白骨谁知填海水。
前年大儿征饶州,饶州未复军尚留。
去年小儿攻高邮,可怜血作淮河流。
中原音讯绝,官仓不开口。
粮缺空营木落烟火稀,夜雨残灯泣呜咽。
东邻西舍夫不归,今年嫁作商人妻。
绣罗裁衣春日低,落花飞絮愁深闺。
妾心如水甘贫贱,辛苦卖盐终不怨。
得钱籴米供老姑,泉下无惭见夫面。
君不见绣衣使者浙河东,采诗正欲观民风。
莫弃吾依卖盐妇,归朝先奏明光宫。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三日 sān rì
(1).三天。《易·蛊》:“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2).一个月的第三天。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二月三日, 丕 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晋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诗:“聊为三日游,方驾结龙旂。” ——《漢語大詞典》
(2).一个月的第三天。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二月三日, 丕 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晋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诗:“聊为三日游,方驾结龙旂。” ——《漢語大詞典》
破 pò《國語辭典》
破 [ pò ]
动- 毁坏、使碎裂。如:「家破人亡」、「破斧沉舟」。《荀子·劝学》:「风至笤折,卵破子死。」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突破、破除。如:「破戒」、「破纪录」。《红楼梦·第一回》:「虽不敢说强似前代所有书中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
- 击败、攻下。如:「破城」、「大破敌军」。《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
- 剖开、劈开。如:「势如破竹」、「乘风破浪」、「将西瓜破成两半。」
- 剖析、分析。参见「破题 」条。
- 揭穿,使真相大白。《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一似你先时破我的肉是狗肉,几乎教我不撰一文。」《老残游记·第五回》:「齐心齐意要破这一案。」
- 花费、消耗。如:「破财」、「破费」。唐·温庭筠〈苏小小歌〉:「买莲莫破券,买酒莫解金。」
- 尽、穷尽。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使完整的东西受到损坏而不完整。如:「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穿、透、揭穿。如:「识破」、「点破」、「说破」、「一语道破」、「看破红尘」。
- 形容受到损坏而残破的东西。如:「破船」、「破鞋」、「破布」。
- 差劲、低劣。如:「他的数学非常破。」、「你这套破理论少说为妙,免得被人嘲笑。」
- 唐宋燕乐大曲的后半部。其中以舞蹈为主,乐器伴奏,或有歌唱。因其节拍急促繁碎,故称为「破」。唐·白居易〈卧听法曲霓裳〉诗:「朦胧闲梦初成后,宛转柔声入破 时。」《警世通言·卷三○·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唱一个娇滴滴的曲儿,舞一个妖媚 媚的破儿。」也称为「曲破」。
铛 ( 鐺 ) dāng/chēng
铛 [ dāng ]
- ◎ 同“当”。
- 烙饼或做菜用的平底浅锅:饼~。
- 温器:酒~。茶~。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粟 sù《國語辭典》
粟 [ sù ]
名- 植物名。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叶似玉蜀黍而较狭长。花小而密,呈圆锥花序。果实为粒状,黄色,可食。为北方粮食之大宗。俗称为「小米」。
- 谷实的总称。《淮南子·诠言》:「量粟而舂,数米而炊,可以治家,而不可治国。」
- 俸禄。《史记·卷六一·伯夷传》:「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 皮肤遇寒时在表面所起的小颗粒。宋·苏轼〈雪后书北台〉诗二首之二:「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俗称为「鸡皮疙瘩」。
- 姓。如汉代有粟举。
煮 zhǔ《國語辭典》
煮 [ zhǔ ]
动- 一种烹饪方法,将食物放入水或汤加热烹熟。如:「煮汤」、「烧菜煮饭」。
老 lǎo《國語辭典》
老 [ lǎo ]
名- 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 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 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 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 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 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 」、「老話題」。
-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 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 很、極。如:「老遠」、「老早」。
-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姑 gū《國語辭典》
姑 [ gū ]
名- 称谓:➊ 妇女对丈夫母亲的称呼。如:「舅姑」、「翁姑」。《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伯石始生,子容之母走谒诸姑。」汉·王充《论衡·偶会》:「父殁而子嗣,姑死而妇代。」➋ 妇女对丈夫姐妹的称呼。如:「姑嫂」、「大姑」、「小姑」。《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唐·李白〈去妇词〉:「回头语小姑,莫嫁如兄夫。」➌ 子女对父亲姐妹的称呼。如:「姑妈」。《新唐书·卷一一五·狄仁杰传》:「且姑姪与母子孰亲?」
- 泛称妇女。如:「小姑独处」。《吕氏春秋·先识览·先识》:「商王大乱,沉于酒德,辟远箕子,爰近姑与息。」
- 出家修行的女子。如:「尼姑」、「道姑」。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逐朝每日到俺这观里来,与贫姑攀话。」
- 姓。如春秋时越国有姑浮。
- 暂且。如:「姑且一试」。《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饥寒(饑寒)jī hán
(1).飢饿寒冷。《国语·周语下》:“然则无夭昏札瘥之忧,而无飢寒乏匱之患,故上下能相固以待不虞。” 唐 杜甫 《莫相疑行》:“往时文彩动人主,此日飢寒趋路旁。” 殷夫 《我们的诗》:“我们不应忍飢寒,我们不应受蹂躏,我们是世界的主人。”
(2).指飢饿寒冷的人。 宋 苏轼 《徐州谢奖谕表》:“既蠲免其赋调,又饮食其飢寒。”
(1).飢饿寒冷。饥,通“ 飢 ”。 清 顾炎武 《顾与治诗》:“士之生而失计,不能取舍,至有负郭数顷,不免饥寒以死。”
(2).指飢寒交迫的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饥寒之不恤,谁遑其后?” ——《漢語大詞典》
(2).指飢饿寒冷的人。 宋 苏轼 《徐州谢奖谕表》:“既蠲免其赋调,又饮食其飢寒。”
(1).飢饿寒冷。饥,通“ 飢 ”。 清 顾炎武 《顾与治诗》:“士之生而失计,不能取舍,至有负郭数顷,不免饥寒以死。”
(2).指飢寒交迫的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饥寒之不恤,谁遑其后?” ——《漢語大詞典》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动-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副-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动-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愁苦 chóu kǔ
忧愁苦恼。《楚辞·九章·涉江》:“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唐 杜甫 《发阆中》诗:“别家三月一书来,避地何时免愁苦。”《红楼梦》第一○七回:“ 凤姐 本是贪得无厌的人,如今被抄浄尽,自然愁苦。” 梁斌 《播火记》四八:“一听到 严志和 的声音,他愁苦了几天的心情,一下子放平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