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逢 féng《國語辭典》
逢 [ féng ]
动- 遭遇、碰上。如:「逢年过节」。《诗经·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遇见。如:「相逢」、「久别重逢」。
- 用言语或行动讨好别人。如:「逢迎」。《孟子·告子下》:「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辽史·卷一○一·萧胡笃传》:「胡笃长于骑射,见天祚好游畋,每言从禽之乐,以逢其意。」
- 姓。如汉代有逢萌。
逢 [ péng ]
状- 参见「[[逢逢]]」条。
- 姓。如夏朝有逢蒙。
人手 rén shǒu
(1).他人之手。 汉 贾谊 《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淮南子·人间训》:“身死人手,社稷为墟。”
(2).指做事的人。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五:“至今弄得要人办事的时候,人手又太少了。”吕剧《李二嫂改嫁》第四场:“没有人手干活,日子实在不好过。” ——《漢語大詞典》
(2).指做事的人。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五:“至今弄得要人办事的时候,人手又太少了。”吕剧《李二嫂改嫁》第四场:“没有人手干活,日子实在不好过。” ——《漢語大詞典》
提 tí/dī/dǐ《國語辭典》
提 [ tí ]
动- 用手悬空拿著。如:「提灯」、「提水桶」、「提笔写作」。
- 从下往上移。如:「提升」、「提高」。
- 把预定时间往前移。如:「提前」、「提早」。
- 领取。如:「提货」、「提款」。
- 举出、揭示。如:「提名」、「提议」、「提要」、「提意见」。
- 振作。如:「提振精神」、「提神醒脑」。
- 说、谈。如:「提到」、「提及」、「旧事重提」、「这事不提也罢!」
- 警觉。《红楼梦·第六三回》:「他也不是好意的,少不得也要常提著些儿。」
- 舀酒、油等的长柄器具。如:「酒提」、「油提」。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提弥明,清代有提桥。
提 [ shí ]
- 参见「[[朱提]]」条。
提 [ dī ]
动- 投掷。《战国策·燕策三》:「(荆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
- 参见「提防」、「提溜」等条。
黑 hēi《國語辭典》
黑 [ hēi ]
語音 名- 深暗如墨或煤的顏色。與「白」相對。
- 大陸地區黑龍江省的簡稱。
- 姓。如清代有黑旻。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吞沒、私貪。如:「一任總務下來,他黑了不少錢。」
- 昏暗無光。如:「黑暗」、「黑漆漆」。唐·李頻〈夏日題盩厔友人書齋〉詩:「黑處巢幽鳥,陰來叫候蟲。」
- 隱密的、不公開的。如:「黑名單」、「黑函」、「黑話」。
- 狠毒。如:「黑心肝」。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劉皇后,你左使這一片黑心腸做甚麼?」
- 專門從事非法的。與「白」相對。如:「黑道」、「黑市」、「黑槍」。
黑 [ hěi ]
- 參見「黑豆 」條。
黑 [ hè ]
讀音- (一)之讀音。
羽 yǔ《國語辭典》
羽 [ yǔ ]
名- 鸟类的毛。《易经·渐卦·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韩非子·解老》:「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
- 鸟类或飞虫的翅膀。《礼记·月令》:「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汉·张衡〈七辩〉:「京城阿缟,譬之蝉羽。」
- 鸟类的代称。如:「羽族」。《文选·曹植·七启》:「野无毛类,林无羽群。」
- 古代舞者拿在手上的装饰物,以雉尾制成。《淮南子·时则》:「命乐师修鼗鼙玲瑟管箫,调竽曕,饰钟磬,执干戚戈羽。」
- 古代五音之一。《吕氏春秋·孟冬纪·孟冬》:「其虫介,其音羽。」晋·陶渊明〈咏荆轲诗〉:「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 箭。《文选·鲍照·拟古诗三首之一》:「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唐·王涯〈陇上行〉:「负羽到边州,鸣笳度陇头。」
- 同党、朋友、喽啰。如:「党羽」。《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立有闲,时季羽在侧 。」
- 钓鱼用的浮标。《吕氏春秋·离俗览·离俗》:「鱼有大小,饵有宜适,羽有动静。」
- 姓。如春秋时郑国有羽颉。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以羽毛制成的。如:「羽扇纶巾」。《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
麾 huī《國語辭典》
麾 [ huī ]
名- 用来指挥的旗帜。《周礼·春官·巾车》:「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南史·卷六·梁武帝纪上》:「望麾而进,听鼓而动。」
- 指挥。《书经·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三国演义·第一回》:「左右两军齐出,玄德麾军回身复杀。」
长裾(長裾)cháng jū
(1).指长衣。《孔丛子·儒服》:“ 子高 衣长裾,振襃袖,方屐麤翣,见 平原君 。”
(2).长袖。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长裾随风,悲歌入云。”一本作“ 长袖 ”。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高冠长裾缘緑衣人,宣青纸制。” 宋 曾巩 《寄孙子翰》诗:“不容乃独见磊落,出走并海飘长裾。”参见“ 长袖 ”。 ——《漢語大詞典》
(2).长袖。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长裾随风,悲歌入云。”一本作“ 长袖 ”。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高冠长裾缘緑衣人,宣青纸制。” 宋 曾巩 《寄孙子翰》诗:“不容乃独见磊落,出走并海飘长裾。”参见“ 长袖 ”。 ——《漢語大詞典》
短帽 duǎn mào
轻便小帽。 宋 辛弃疾 《洞仙歌·访泉于奇师村得周氏泉为赋》词:“叹轻衫短帽,几许红尘。” 宋 陆游 《蝶恋花·离小益作》词:“梦若由人何处去?短帽轻衫,夜夜 眉州 路。” 元 虞集 《送易用昭》诗:“满窗柿叶题都徧,短帽梅花画不如。” ——《漢語大詞典》
秃 ( 禿 ) tū
秃 [ tū ]
- 人无头发,山无树木,树木无枝叶:~子。~头。~顶。
- 鸟羽毛脱落,物体失去尖端:~鹫。~笔。~针。
- 表示不圆满、不周全:文章的开头写得有点~。
髭 zī《國語辭典》
髭 [ zī ]
名- 嘴唇上边的短须。如:「髭须」、「胡髭」。《玉篇·髟部》:「髭,口上须。」五代十国南唐·李煜〈病中感怀〉诗:「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 毛发直竖张散的样子。参见「髭髭著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