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谬 ( 謬 ) miù
谬 [ miù ]
- 错误的,不合情理的:荒~。~论。~传(chuán )。~误。
- 差错:失之毫厘,~以千里。
忝 tiǎn《國語辭典》
忝 [ tiǎn ]
动- 羞辱、污蔑。《诗经·小雅·小宛》:「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
- 自称的谦词。有轻贱、侮辱的意思。如:「忝居」、「忝为人师」、「忝列门墙」。《西游记·第九回》:「孩儿叨赖母亲福庇,忝中状元,钦赐游街。」
诚 ( 誠 ) chéng
诚 [ chéng ]
- 真心:~恳。~朴。~实。~挚。忠~。心悦~服。
- 实在,的确:~然。~有此事。
所 suǒ《國語辭典》
所 [ suǒ ]
名- 地方、处所。《吕氏春秋·恃君览·达郁》:「厥之谏我也,必于无人之所。」
- 恰当的位置。如:「死得其所」。《易经·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 量词。计算建筑物的单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学校」。
- 约略计算之词。多置于数量、单位之后。《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续汉书志·第一一·天文志中》:「彗星出天船北,长二尺所。」
- 机关或机构的名称。如:「区公所」、「派出所」、「研究所」。
- 姓。如汉代有所忠、所辅。
- 表示指示。相当于「此」、「这」。《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唐·杜甫〈示从孙济〉诗:「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
-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国语·鲁语上》:「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 假设、如果。《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虚字。置在动词前,暗示动作达到的事物。如:「前所未闻」。《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与「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的意思。如:「他的作品为一般青年人所喜爱。」
- 相当于「尚」、「还」。《乐府诗集·卷四六·清商曲辞三·无名氏·懊侬歌十四首之三》:「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愧 kuì/chŏu《國語辭典》
愧 [ kuì ]
動- 因理虧或做錯事,而感到難為情。如:「慚愧」、「愧不敢當」。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明·宋濂〈秦士錄〉:「兩生素負多才藝,聞弼言,大愧,下樓足不得成步。」
- 辱人而使之感到羞慚。《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季孟嘗折愧子陽而不受其爵。」
- 辜負、對不起。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 羞慚。如:「面有愧色」。
思怀(思懷)sī huái
(1).谓胸中的学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江思悛 思怀所通,不翅儒域。”
(2).情怀。 唐 韦应物 《除日》诗:“思怀耿如昨,季月已云暮。”
(3).怀念。 宋 王安石 《与孟逸秘校手书》之五:“更数日遂东行,千万爱,不胜思怀也。” ——《漢語大詞典》
(2).情怀。 唐 韦应物 《除日》诗:“思怀耿如昨,季月已云暮。”
(3).怀念。 宋 王安石 《与孟逸秘校手书》之五:“更数日遂东行,千万爱,不胜思怀也。” ——《漢語大詞典》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名-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 区域。如:「地方」、「远方」。
-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申 shēn《國語辭典》
申 [ shēn ]
動- 陳述、說明。如:「申訴」。《楚辭·屈原·九章·抽思》:「道卓遠而日忘兮,願自申而不得。」
- 舒展。漢·桓寬《鹽鐵論·利議》:「乃安得鼓口舌,申顏眉,預前論議是非國家之事也。」《文選·曹植·洛神賦》:「申禮防以自持。」通「伸」。
- 地支的第九位。
- 時辰名。約當下午三時至五時。
- 國名。故址約於今大陸地區河南省南陽縣北方。
- 姓。如戰國時韓有申不害。
- 再、重複。《文選·陸機·辯亡論》:「而加之以篤固,申之以節儉。」《資治通鑑·卷一一五·晉紀三十七·安帝義熙六年》:「卿且申一戰,死復何晚!」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