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前锋直指阴山外,

韦应物唐代〕《送孙徵赴云中

黄骢少年舞双戟,目视旁人皆辟易。百战曾夸陇上儿,
一身复作云中客。寒风动地气苍芒,横吹先悲出塞长。
敲石军中传夜火,斧冰河畔汲朝浆。前锋直指阴山外,
虏骑纷纷翦应碎。匈奴破尽看君归,金印酬功如斗大。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前锋直指阴山

前锋(前鋒)qián fēng
(1).先锋;先头部队。《史记·黥布列传》:“大王宜悉 淮南 之众,身自将之,为 楚 军前锋。”《南史·檀道济传》:“ 义熙 十二年, 武帝 北伐, 道济 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 茅盾 《我所走过的道路·一九二七年大革命》:“这时国民革命军的前锋在 湖北 、 河南 交界一带,正从 广东 、 湖南 调兵,主力则已指向东南,解决 孙传芳 部队。”
(2).今多比喻起先锋作用的人或事。 陈毅 《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诗:“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吴伯箫 《攀金顶》:“﹝ 郭老 ﹞灼见卓识,崇高品德,哪一件不是时代的前锋、人事的顶端呢?”
(3).篮球、足球等球类比赛中主要担任进攻的队员。
(4). 清 代守卫皇城的满蒙旗人,称“前锋”。见《清会典事例·侍卫处·仪制》。  ——《漢語大詞典》
直指 zhí zhǐ
(1).笔直指向;直趋。《周礼·考工记·轮人》:“辐也者,以为直指也。” 贾公彦 疏:“入轂入牙,并须直指,不邪曲也。”《后汉书·朱儁传》:“故相率厉,简选精悍,堪能深入,直指 咸阳 。”《隋书·赵煚传》:“请从 河北 ,直指 太原 ,倾其巢穴,可一擧以定。”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布帆一片,直指 河间 。” 毛泽东 《如梦令·元旦》词:“今日向何方,直指 武夷山 下。”
(2).直言指出,无所回避。《荀子·不苟》:“正义直指,擧人之过,非毁疵也。”《韩非子·说难》:“直指是非,以饰其身。” 王先慎 集解:“直指,言无所迴避也。” 郭沫若 《天地玄黄·屈原不会是弄臣》:“他眉清目秀,无疑还齿白唇红。但有这样生理上的优点,我们不好便直指他为天生的弄臣。”
(3). 汉 武帝 时朝廷设置的专管巡视、处理各地政事的官员。也称“直指使者”,因出巡时穿着绣衣,故又称“绣衣直指”,或称“直指绣衣使者”。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民力屈,财货竭,因之以凶年,羣盗并起,道路不通,直指之使始出,衣绣衣,持斧鉞,斩断于郡国,然后胜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直指平米价,民大譁,拥门不得解,丞一言而定。” 章炳麟 《訄书·商鞅》:“繇 弘 、 汤 、 仲舒 之法,终于盗贼满山,直指四出,上下相蒙,以空文为治,何其与 鞅 反也。”  ——《漢語大詞典》
阴山(陰山)yīn shān
(1).山脉名。即今横亘于 内蒙古自治区 南境、东北接连 内兴安岭 的 阴山山脉 。山间缺口自古为南北交通孔道。《管子·揆度》:“ 阴山 之马,具驾者千乘。” 晋 陆机 《饮马长城窟行》:“驱马陟 阴山 ,山高马不前。” 唐 王昌龄 《出塞》诗之一:“但使 龙城 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阴山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翻添月窟之哀,长有 阴山 之哭。”
(2).犹阴间。《三国志平话》卷上:“天公交俺宣陛下,在报寃殿中交我王阴司为君,断得阴间无私,交你做阳间天子。断得不是,贬在阴山背后,永不为人。”《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如不依此愿,天不遮,地不载,贬阴山之后,永不转人身。”《何典》第一回:“那 阎罗王 也不过是鬼做的,手下也有一班牛头马面,判官小鬼,相帮着筑个 酆都城 ,在阴山背后做个国都。”参见“ 阴间 ”。  ——《漢語大詞典》
外 wài《國語辭典》

外 [ wài ]

  1. 不属于某一定的范围内均称为「外」。相对于「内」而言。如:「内外」、「门外」、「屋外」。
  2. 特指外国。如:「古今中外」、「对外贸易」。
  3. 戏曲中的脚色名称,多扮演老年男子。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五出》:「外扮沈公宪,净扮张燕筑,小旦扮寇白门,丑扮郑妥娘同上。」也称为「老外」。
  1. 非自己所在或所属的。如:「外币」、「外地」、「外族」。
  2. 母亲、出嫁的姊妹、女儿家的亲戚称为「外」。如:「外祖父」、「外甥」、「外孙」。
  3. 别的、其他的。如:「外一章」、「外一首」。《孟子·滕文公下》:「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汉·王充《论衡·案书》:「国语,左氏之外传也。」
  4. 不是正式的。如:「外号」、「外史」。
  1. 疏远。《易经·否卦·彖曰》:「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荀子·王霸》:「人主则外贤而偏举,人臣则争职而妒贤。」
  2. 处于……之外。《国语·晋语六》:「今吾刑外乎大人,而忍于小民,将谁行武?」
  3. 背叛。《管子·版法》:「骤令不行,民心乃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