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年来百事非平昔,信手题诗嬾剪裁。

陆游宋代〕《细雨

细雨重云渐入梅,阴阴门巷长新槐。
壮心已与年俱逝,脱发应无术可栽。
美睡常嫌莺唤起,清愁却要酒阑回。
年来百事非平昔,信手题诗嬾剪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年来百事平昔信手题诗剪裁

年来(年來)nián lái
(1).近年以来或一年以来。 唐 戴叔伦 《越溪村居》诗:“年来橈客寄禪扉,多话贫居在翠微。” 清 刘瀛 《珠江奇遇记》:“适媒媪来,以贱价售去,年来音耗遂絶。”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收集画象事,拟暂作一结束,因年来精神体力,大不如前。”
(2).年岁到来。 唐 杜牧 《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诗:“跡去梦一觉,年来事百般。”  ——《漢語大詞典》
百事 bǎi shì
各种事务;事事。《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孔 传:“ 舜 举八凯,使揆度百事,百事时叙,无废事业。”《史记·淮阴侯列传》:“审豪氂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 吕公忌 曰:‘九日天明时,以片餻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 茅盾 《子夜》十七:“我就是百事无味,心神不安!”  ——《漢語大詞典》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1.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2.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1.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2.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3.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1.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1.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2.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1.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平昔 píng xī
往昔,往常。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殷仲堪 ﹞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 唐 元稹 《代谕淮西书》:“感念平昔,兴然动怀。” 宋 曾巩 《祭孔长源文》:“维我与公,绸繆平昔,诗书讨论,相求以益。” 清 吴伟业 《东莱行》诗:“司空平昔躭佳句,千首诗成罢官去。”如:我平昔对语法很少研究,现在开始感到一点兴趣了。  ——《漢語大詞典》
信手 xìn shǒu
随手。 唐 白居易 《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説尽心中无限事。” 金 元好问 《山居》诗之二:“诗肠搜苦怯茶甌,信手拈书却枕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 安氏 从舅善鸟銃;郊原逐兔,信手而发,无得脱者。” 沈从文 《烟斗》:“信手翻去,信口来读,希望从古人诗句中得到一点安慰。”  ——《漢語大詞典》
题诗(題詩)tí shī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隣壁,甚佳。”
(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  ——《漢語大詞典》
嬾 lǎn
嬾 [ lǎn ]
  1. 同“懶”。《説文•女部》:“嬾,懈也,怠也,一曰卧也。从女,賴聲。”《玉篇•女部》:“嬾,懈惰也。”
剪裁 jiǎn cái
(1).制作衣物时,按一定尺寸或式样剪断裁开。 五代 和凝 《春光好》词:“玉指剪裁罗胜,金盘点缀酥山。” 清 黄景仁 《都门秋思》诗之三:“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十章:“衣服虽是粗布,可是剪裁的很合体。”
(2).泛指制作安排。 明 刘基 《长相思》诗:“桃花开,李花开,小白长红 越 女腮,春风巧剪裁。” 郭小川 《花纹歌》:“山水林田纹路美,自是能工巧匠作剪裁。”
(3).指文艺创作过程中对题材的取舍安排。 唐 郑谷 《读故许昌薛尚书诗集》诗:“剪裁成几篋,唱和是谁人。” 宋 陆游 《细雨》诗:“年来百事非平昔,信手题诗嬾剪裁。”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诗病》:“二联中用四典,亦不见其重叠,此又剪裁之妙。” 萧乾 《未带地图的旅人》:“我的特写基本上是用文字从事的素描写生,艺术加工主要是在剪裁上。”
(4).特指删减。 清 何琇 《樵香小记·晋重》:“若诗文剪裁名姓,以就声律,如 干木 、 葛亮 、 方叔 、 马卿 诸称之类,则自古有之。”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六篇:“今存者三卷曰《世説新语》,为 宋 人 晏殊 所删併,於注亦小有剪裁。”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