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联袂一延伫,红衣离披杂莲实。
郑孝胥〔清代〕《侗伯立之立庵同出观荷》
伏中伏处动累日,乘兴追凉忽同出。荷塘联袂一延伫,红衣离披杂莲实。
夕阳略波弄金彩,西眺南开极蒙密。水乡渺渺入无际,安得扁舟逐明瑟。
旋过湖墅荫高柳,脱帽恣谈苦难毕。餦餭乳酪甚嘉惠,渴吻得之加纵轶。
论诗奋欲扫尘语,去就案头先涤笔。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荷塘
唐 魏朴 和皮日休悼鹤 其二 霜晓起来无问处,伴僧弹指绕荷塘。
《韵府拾遗 阳韵》:白居易诗荷塘翻露气稻垄泻泉声 ——《骈字类编》
《韵府拾遗 阳韵》:白居易诗荷塘翻露气稻垄泻泉声 ——《骈字类编》
联袂(聯袂)lián mèi
衣袖相联。喻携手偕行。 唐 杜甫 《暮秋遣兴呈苏涣侍御》诗:“市北肩舆每联袂,郭南抱瓮亦隐几。” 唐 柳宗元 《与崔策登西山》诗:“联袂度危桥,縈迴山林杪。”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淹九》:“都中士女,倾国出城西郊所谓 白云观 者,联袂嬉游,席地布饮。” 清 陈维嵩 《念奴娇·红桥园亭宴集》词:“更值羣公联袂到,夹巷雕鞍绣轴。” 邹鲁 《张家口举义》:“九月初三日,联袂乘车赴 张家口 ,佈置起事。” ——《漢語大詞典》
一 yī《國語辭典》
一 [ yī ]
名- 自然數的開始。如:「一、二、三……。」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 姓。如明代有一炫宗。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單個。如:「一人」、「一物兩用」。
-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 專注的。如:「一心一意」、「專一不變」。
- 全、滿、整。如:「一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膽」。
- 每、各。如:「一班五十人」、「一頁六百字」、「共派八隊,一隊二十人。」
- 一次。如:「一而再,再而三。」《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番茄,一名西紅柿。」
- 統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就起來。」
- 偶然。如:「一不小心」、「一不留神」。
- 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一扭」、「用手一摸」、「天氣一涼,就感冒了。」
- 概括。如:「一般來說」。
- 每每、每逢。如:「一想到那件事,她總是笑個不停。」
- 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如:「雙手動一動」、「問一問」、「隨便說一說」。
- 事物的某方面。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不沾親,二不帶故。」
- 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一至於斯」。《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 皆。《荀子·勸學》:「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戰國策·燕策一》:「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 或。《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
-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念陰平聲;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聲;在陰平、 陽平、上聲之前,念去聲。)
延伫(延佇)yán zhù
亦作“ 延竚 ”。
(1).久立;久留。《楚辞·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将反。” 王逸 注:“延,长也;佇,立貌。”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磵石摧絶无与归,石逕荒凉徒延佇。” 清 曹寅 《书院述事三十韵》:“我怀寄渊澹,庭户久延佇。”
(2).引颈企立。形容盼望之切。 晋 陶潜 《停云》诗:“良朋悠邈,搔首延佇。”《魏书·宗钦传》:“承足下高问,延佇之劳,为日久矣。”《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五》:“眷言方岳,下及山林,岂无英奇,副我延佇。” 宋 叶适 《邵子文墓志铭》:“所至皆解榻延佇倾待之。” 清 吴伟业 《题河渚图送胡彦远南归》诗:“想见君山中,相思日延竚。”
(3).指归隐。 南朝 宋 沈约 《赤松涧》诗:“愿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何时当来还,延佇青巖侧。” 清 俞正燮 《黟县山水记》:“﹝ 大周山 ﹞石壁幽峭,芳丛兰坂,香洁静明,延佇者忘疲矣。” 郑泽 《杂诗五首答钝庵》:“结庐金花巔,幽室聊延佇。”
(4).徘徊观望,犹豫不决。 唐 孟郊 《宿空侄院寄澹公》诗:“明日策杖归,去住两延佇。”
(5).停留;逗留。 宋 朱松 《答林康民见和梅花》诗:“班荆劝客小延佇,酌酒赋诗相料理。” 明 无名氏 《画眉序·西湖》套曲:“更无妨待月,片时延竚。” 李广田 《冬景》:“他稍稍延伫了一会,听到大门里脚步声赶来才拔步跑开。”
(6).拖延。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 洙 也不肖,不足以得,怀疑重请,延佇于今二十六年矣。” ——《漢語大詞典》
(1).久立;久留。《楚辞·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将反。” 王逸 注:“延,长也;佇,立貌。”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磵石摧絶无与归,石逕荒凉徒延佇。” 清 曹寅 《书院述事三十韵》:“我怀寄渊澹,庭户久延佇。”
(2).引颈企立。形容盼望之切。 晋 陶潜 《停云》诗:“良朋悠邈,搔首延佇。”《魏书·宗钦传》:“承足下高问,延佇之劳,为日久矣。”《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五》:“眷言方岳,下及山林,岂无英奇,副我延佇。” 宋 叶适 《邵子文墓志铭》:“所至皆解榻延佇倾待之。” 清 吴伟业 《题河渚图送胡彦远南归》诗:“想见君山中,相思日延竚。”
(3).指归隐。 南朝 宋 沈约 《赤松涧》诗:“愿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何时当来还,延佇青巖侧。” 清 俞正燮 《黟县山水记》:“﹝ 大周山 ﹞石壁幽峭,芳丛兰坂,香洁静明,延佇者忘疲矣。” 郑泽 《杂诗五首答钝庵》:“结庐金花巔,幽室聊延佇。”
(4).徘徊观望,犹豫不决。 唐 孟郊 《宿空侄院寄澹公》诗:“明日策杖归,去住两延佇。”
(5).停留;逗留。 宋 朱松 《答林康民见和梅花》诗:“班荆劝客小延佇,酌酒赋诗相料理。” 明 无名氏 《画眉序·西湖》套曲:“更无妨待月,片时延竚。” 李广田 《冬景》:“他稍稍延伫了一会,听到大门里脚步声赶来才拔步跑开。”
(6).拖延。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 洙 也不肖,不足以得,怀疑重请,延佇于今二十六年矣。” ——《漢語大詞典》
红衣(紅衣)hóng yī
(1).红色衣裳。 唐 李远 《闻明上人逝寄友人》诗:“游人縹緲红衣乱,座客从容白日长。”
(2).喻指红色羽毛。 唐 杜牧 《齐安郡后池绝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宋 祖可 《菩萨蛮》词:“鸳鸯如解语,对浴红衣去。”
(3).荷花瓣的别称。 唐 许浑 《秋晚云阳驿西亭莲池》诗:“烟开翠扇清风晓,水泥红衣白露秋。” 唐 赵嘏 《长安晚秋》诗:“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宋 姜夔 《惜红衣·荷花》词:“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籍。” ——《漢語大詞典》
(2).喻指红色羽毛。 唐 杜牧 《齐安郡后池绝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宋 祖可 《菩萨蛮》词:“鸳鸯如解语,对浴红衣去。”
(3).荷花瓣的别称。 唐 许浑 《秋晚云阳驿西亭莲池》诗:“烟开翠扇清风晓,水泥红衣白露秋。” 唐 赵嘏 《长安晚秋》诗:“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宋 姜夔 《惜红衣·荷花》词:“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籍。” ——《漢語大詞典》
离披(離披)lí pī
亦作“ 离翍 ”。
(1).分散下垂貌;纷纷下落貌。《楚辞·九辩》:“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朱熹 集注:“离披,分散貌。” 宋 王禹偁 《弊帷诗》:“骏骨欲埋金价直,的颅犹爱雪离披。” 明 徐霖 《绣襦记·父子萍逢》:“论山鸡离披毛羽,配文鸳固难为对。” 清 何绍基 《山雨》诗:“马上衣巾任沾溼,村边瓜豆也离披。” 庞树柏 《鹣鹣行为邑中贞烈严毛氏作》:“南方有鶼鶼,锦翼何离翍。”
(2).盛貌;多貌。《西京杂记》卷六引 汉 刘胜 《文木赋》:“丽木离披,生彼高崖。拂天河而布叶,横日路而擢枝。”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奠币登歌》:“阴雾离翍,灵驭摇裔。”一本作“ 离披 ”。 元 耶律楚材 《和黄山张敏之拟黄庭词韵》:“自甘贫困元知微,篱边黄菊香离披。” 清 金人瑞 《效李义山绝句》之七:“六曲屏风画竹枝, 湘江 风雨夜离披。”
(3).参差错杂貌。 清 姚鼐 《杂诗》之一:“谁植高原树,花叶相离披。” 清 沈廉 《自彝陵州发棹至黄牛峡》诗:“疾风捲水水欲立,纷红骇緑相离披。”《红楼梦》第六七回:“那时已是夏末秋初,池中莲藕新残相间,红緑离披。”
(4).衰残貌;凋敝貌。 南朝 梁 萧子晖 《冬草赋》:“有閒居之蔓草,独幽隐而罗生;对离披之苦节,反蕤葳而有情。” 唐 白居易 《湓浦早冬》诗:“蓼花始零落,蒲叶稍离披。” 宋 史正志 《史老圃菊谱》:“花瓣扶疏者落;盛开之后,渐觉离披,遇风雨撼之,则飘散满地矣。”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坊厢始末》:“维时父老间陈民瘼,而狐鼠实繁,旋行旋沮。庠生 赵善继 者,不忍家难离披,邦国固弊,畴咨同类,从者如水。” 清 姚莹 《游榄山记》:“内河方议备具,贼已扬帆至矣,仓卒故以不制。不然,胡离披至此哉!”
(5).分离貌。 唐 贾至 《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诗:“我有同怀友,各在天一方,离披不相见,浩荡隔两乡。”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苏狱》:“苦背却姑亲慈恃,两下离披。” 康有为 《胶旅割后》诗:“八表离披割痛伤,羣贤保国走徬徨。从知天下为公产,应合民权救我疆。”
(6).摇荡貌,晃动貌。 唐 李德裕 《牡丹赋》:“逮乎的皪含景,离披向风,铅华春而思荡,兰泽晚而光融。” 唐 陆龟蒙 《鹤媒歌》:“媒懽舞跃势离披,似諂功能邀弩儿。”《朱子语类》卷七三:“这便是 康节 所谓‘酩酊离披时候’,如何不忧危谨畏!” 清 纳兰性德 《疏影·芭蕉》词:“ 湘 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再生缘》第二回:“香风飘渺人心爽,桂影离披夜景新。” ——《漢語大詞典》
(1).分散下垂貌;纷纷下落貌。《楚辞·九辩》:“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朱熹 集注:“离披,分散貌。” 宋 王禹偁 《弊帷诗》:“骏骨欲埋金价直,的颅犹爱雪离披。” 明 徐霖 《绣襦记·父子萍逢》:“论山鸡离披毛羽,配文鸳固难为对。” 清 何绍基 《山雨》诗:“马上衣巾任沾溼,村边瓜豆也离披。” 庞树柏 《鹣鹣行为邑中贞烈严毛氏作》:“南方有鶼鶼,锦翼何离翍。”
(2).盛貌;多貌。《西京杂记》卷六引 汉 刘胜 《文木赋》:“丽木离披,生彼高崖。拂天河而布叶,横日路而擢枝。”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奠币登歌》:“阴雾离翍,灵驭摇裔。”一本作“ 离披 ”。 元 耶律楚材 《和黄山张敏之拟黄庭词韵》:“自甘贫困元知微,篱边黄菊香离披。” 清 金人瑞 《效李义山绝句》之七:“六曲屏风画竹枝, 湘江 风雨夜离披。”
(3).参差错杂貌。 清 姚鼐 《杂诗》之一:“谁植高原树,花叶相离披。” 清 沈廉 《自彝陵州发棹至黄牛峡》诗:“疾风捲水水欲立,纷红骇緑相离披。”《红楼梦》第六七回:“那时已是夏末秋初,池中莲藕新残相间,红緑离披。”
(4).衰残貌;凋敝貌。 南朝 梁 萧子晖 《冬草赋》:“有閒居之蔓草,独幽隐而罗生;对离披之苦节,反蕤葳而有情。” 唐 白居易 《湓浦早冬》诗:“蓼花始零落,蒲叶稍离披。” 宋 史正志 《史老圃菊谱》:“花瓣扶疏者落;盛开之后,渐觉离披,遇风雨撼之,则飘散满地矣。”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坊厢始末》:“维时父老间陈民瘼,而狐鼠实繁,旋行旋沮。庠生 赵善继 者,不忍家难离披,邦国固弊,畴咨同类,从者如水。” 清 姚莹 《游榄山记》:“内河方议备具,贼已扬帆至矣,仓卒故以不制。不然,胡离披至此哉!”
(5).分离貌。 唐 贾至 《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诗:“我有同怀友,各在天一方,离披不相见,浩荡隔两乡。”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苏狱》:“苦背却姑亲慈恃,两下离披。” 康有为 《胶旅割后》诗:“八表离披割痛伤,羣贤保国走徬徨。从知天下为公产,应合民权救我疆。”
(6).摇荡貌,晃动貌。 唐 李德裕 《牡丹赋》:“逮乎的皪含景,离披向风,铅华春而思荡,兰泽晚而光融。” 唐 陆龟蒙 《鹤媒歌》:“媒懽舞跃势离披,似諂功能邀弩儿。”《朱子语类》卷七三:“这便是 康节 所谓‘酩酊离披时候’,如何不忧危谨畏!” 清 纳兰性德 《疏影·芭蕉》词:“ 湘 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再生缘》第二回:“香风飘渺人心爽,桂影离披夜景新。” ——《漢語大詞典》
杂 ( 雜 ) zá
杂 [ zá ]
- 多种多样的,不单纯的:~乱。~沓。~感。~志。~货。~居。~务。~品。错综复~。私心~念。
- 混合:夹~。混~。~交。
莲实(蓮實)lián shí
莲子。 宋 徐铉 《稽神录·岑氏》:“尝游山溪,水中见二白石,大如莲实,自相驰逐。” 宋 黄庭坚 《赣上食莲有感》诗:“莲实大如指,分甘念母慈。”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