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金山寺近尘埃绝,铁瓮城高气象雄。

范仲淹宋代〕《

金山寺近尘埃绝,铁瓮城高气象雄。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金山尘埃铁瓮城高气象

金山 jīn shān
(1).产金之山。《南史·海南诸国·林邑国》:“其国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
(2).比喻人的仪表英俊、德行崇高。《梁书·朱异传》:“﹝ 异 ﹞器宇弘深,神表峯峻。金山万丈,缘陟未登;玉海千寻,窥映不测。”
(3).西方之山。《后汉书·冯衍传下》:“跃青龙於沧海兮,豢白虎於金山。” 李贤 注:“金山,西方之精也。”
(4).山名。在 江苏省 镇江市 西北。古有 氐父 、 获苻 、 伏牛 、 浮玉 等名, 唐 时 裴头陀 获金于江边,因改名。 南宋 韩世忠 败 金兀朮 于此山下。 元 萨都剌 《江城玩雪》诗:“千重 铁瓮 成银瓮,一夜 金山 换玉山。” 清 陈维嵩 《添字昭君怨·夜泊銮江》词:“一点 瓜洲 玉糅,半笏 金山 雪透。”
(5).山名。在今 上海市 松江县 附近海中。 宋 吴聿 《观林诗话》:“ 华亭 并海有 金山 ,潮至则在海中,潮退乃可游山。有 寒穴泉 ,甘冽与 惠山 相埒。”  ——《漢語大詞典》
寺 sì《國語辭典》

寺 [ sì ]

  1. 古代的官舍、官署。如:「大理寺」、「太常寺」。《说文解字·寸部》:「寺,廷也。」《新唐书·卷四十六·百官志一》:「其官司之别,曰省、曰台、曰寺、曰监、曰卫、曰府,各统其属,以分职定位。」
  2. 佛教的庙宇,僧人所居住的地方。如:「少林寺」、「善导寺」。唐·张籍〈野寺后池寄友〉诗:「佛寺连野水,池幽夏景清。」
  3. 宦官。如:「寺人」、「阉寺」。《洛阳伽蓝记·卷一·昭仪尼寺》:「太后临朝,阍寺专宠。」
近 jìn《國語辭典》

近 [ jìn ]

  1. 时间、地点、血统、关系等方面距离不远的。如:「近日」、「近郊」、「近亲」。《墨子·经说下》:「行者必先近而后远,远近修也,先后久也。」
  2. 浅显明白、容易了解。如:「浅近」。《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也,善言也。」
  1. 相似、几乎一样。如:「近似」。《礼记·中庸》:「知耻近乎勇。」
  2. 靠近、接近。如:「挨近」、「迫近」。唐·李商隐〈乐游原〉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 亲密。如:「亲近」。《论语·阳货》:「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4. 合乎。如:「不近情理」。宋·苏洵〈辨奸论〉:「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尘埃(塵埃)chén āi
(1).飞扬的灰土。《礼记·曲礼上》:“前有水,则载青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鳶。”《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唐 杜甫 《兵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 咸阳桥 。” 柔石 《没有人听完她底哀诉》:“朔风一阵阵地扫清她身上底尘埃和她胸中底苦痛。”
(2).犹尘俗。《淮南子·俶真训》:“芒然仿佯於尘埃之外,而消摇於无事之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四游记·铁拐独步遇师》:“振衣千仞冈,何必恋尘埃。”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非超越尘埃,解脱人事,或愚屯罔识,惟众是从者,其能缄口而无言乎?”
(3).指社会的底层。《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有一个 梁夫人 ,能於尘埃中识拔 韩世忠 。” 清 钮琇 《记吴六奇将军事》:“海内奇杰,非从尘埃中物色,未可得也。”
(4).喻肮脏或肮脏的东西。 巴金 《怀念老舍同志》:“坦率地说,我们谁的心灵中没有封建的尘埃呢?”
(5).污染,蒙受污秽。 清 周亮工 《皖江与文灯岩》诗:“文章干气象,姓字不尘埃。”  ——《漢語大詞典》
绝 ( 絕 絶 ) jué
绝 [ jué ]
  1. 断:~种。~缘。~嗣。~情。~迹。断~。杜~。灭~。空前~后。
  2. 尽,穷尽:~命。~望。~境。~棋。气~。
  3. 极,极端的:~妙。~密。~壁。~无仅有。
  4.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色。~技。~伦。~唱。~代。
  5. 一定的,肯定的:~对。~然。
  6. 越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7. 旧体诗的一种体裁:~句。五~。
铁瓮(鐵甕)tiě wèng
亦作“ 铁瓮 ”。
(1).坚固的瓮城。比喻强盛的国势。 唐 秦韬玉 《陈宫》诗:“金城暗逐歌声碎,铁瓮潜随舞势休。”参见“ 瓮城 ”。
(2).指 铁瓮城 , 京口 (今 江苏 镇江 ) 北固山 前的一座古城。为 三国 时 孙权 所筑。 唐 杜牧 《润州》诗之二:“城高 铁瓮 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冯集梧 注:“原注:‘ 润州 城, 孙权 筑,号为 铁瓮 。’《演繁露》:‘ 润州 城古号 铁瓮 ,人但知其取喻以坚而已,然瓮形深狭,取以喻城,似为非类。 乾道 辛卯,予过 润 , 蔡子平 置燕于 江 亭,亭据郡治前山絶顶,而顾子城雉堞缘冈,弯环四合,其中州郡诸廨在焉,圆深之形,正如卓瓮,予始知喻以为瓮者,指子城也。’” 元 萨都剌 《还京口》诗:“城高 铁瓮 江山壮,地接 金陵 草木凋。” 殷孟伦 朱广祁 校正引 明 陈沂 《南畿志》:“ 吴 时已自为京城,復筑子城,固以甓,号为 铁瓮 。” 清 洪升 《过京口作》诗:“北南形胜地, 铁瓮 此坚城。”  ——《漢語大詞典》
城高(城高)
唐 白居易 想东游五十韵 郊静销戎马,城高逼斗牛。
唐 刘禹锡 罢郡姑苏北归渡杨子津 其一 海阔石门小,城高粉堞明。  ——《骈字类编》
气象(氣象)qì xiàng
(1).气候;天象。后多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刮风、闪电、打雷、下雪等等。 宋 苏轼 《与章子厚书》:“ 黄州 僻陋多雨,气象昏昏也。” 清 刘大櫆 《漱润楼记》:“风雨云烟,晨夕之气象万变。”
(2).指能预示吉凶的云气变化。《旧五代史·唐书·符存审传》:“居旬日, 梁 军逼我营。会望气者言:‘西南黑气如鬭鸡之状,当有战阵。’ 存审 曰:‘我方欲决战,而形於气象,得非天赞歟!’”
(3).景色,景象。 唐 阎宽 《晓入宜都渚》诗:“回眺佳气象,远怀得山林。”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 韩平原 作 南园 於 吴山 之上,其中有所谓村庄者,竹篱茅舍,宛然田家气象。” 清 侯方域 《记倪云林〈十万图记〉》:“盖 云林 画多得之气象萧疎,烟林清旷。” 陈毅 《平山呈朱德同志》诗:“ 滹沱河 畔与君晤,指点江山气象殊。”
(4).指迹象。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 东坡 在 儋耳 ,谓子 过 曰:‘吾尝告汝,我决不为海外人,近日颇觉有还中州气象。’”《前汉书平话》卷下:“众官领旨赴宴,坐定了。 陈平 见是伏兵气象,曰:‘这事大变也。’” 瞿秋白 《赤俄之归途》:“农业经过旱灾也有复生气象,真有些神妙。”
(5).气度,气局。《新唐书·王丘传》:“﹝ 王丘 ﹞气象清古,行脩絜,於词赋尤高。” 宋 龚昱 《乐庵语录》卷五:“如 舜 孳孳为善,想其气象必是箇温良恭顺底人。”《三国演义》第八二回:“ 权 曰:‘此计最善。但卿此去,休失了 东吴 气象。’”
(6).指事物的情状和态势。 唐 鲍溶 《古鉴》诗:“古鑑含灵气象和,蛟龙盘鼻护金波。”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石犀一足不备,以他石续之,气象甚古。”
(7).气概,气派。 元 陈以仁 《存孝打虎》第二折:“恨不的莽拳头打挫牙关,八面威气象全无,十石力身躯软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 侣笙 出落得精神焕发……眉宇间还带几分威严气象。”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没有高山不显平地……( 闯王 )才是打江山的气象。”
(8).指诗文字画的气韵和风格。 唐 韩愈 《荐士》诗:“ 建安 能者七,卓犖变风操,逶迤抵 晋 宋 ,气象日凋耗。” 宋 秦观 《史籀李斯》:“今 汉 碑在者皆隶字,而 程邈 此帖乃是小楷,观其气象,岂敢遂信以为 秦 人书?”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七:“文章气象难形容,腾龙翥凤游秋空。”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劝仕》:“这诗颇有臺阁气象,不似山野人之作。”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公传》:“间作指头小画,楮墨瓏玲,气象飞动,人多寳而藏之。”  ——《漢語大詞典》
雄 xióng《國語辭典》

雄 [ xióng ]

  1. 公鸟。唐·杜甫〈义鹘行〉:「雄飞远求食,雌者鸣辛酸。」
  2. 勇敢杰出的人或强大的国家。如:「战国七雄」、「一代枭雄」。《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
  3. 胜利。《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1. 阳性的或指生物中能产生精细胞的。如:「雄鸭」、「雄鸡」。《诗经·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
  2. 超群的、杰出的。《三国志·卷二二·魏书·陈矫传》:「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
  3. 威武有力。如:「雄壮」。唐·刘禹锡〈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诗:「行色旌旗动,军声鼓角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