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子贤能顺礼,三月祔佳城。

宋祁宋代〕《挽张元常葬母夫人二首 其一

象服流恩贵,轻舆就养荣。新成大家赋,经饷颍封羹。

过隙诚难驻,藏舟自不惊。子贤能顺礼,三月祔佳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顺礼三月佳城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1. 地支的第一位。
  2.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3.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4.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5.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6.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7.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8.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9.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10.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11.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12.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1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1.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2.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3.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1.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1. 词尾:➊ ​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贤 ( 賢 ) xián
贤 [ xián ]
  1.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明。~德。~能。~良。~惠。~淑。~哲。~人。圣~。礼~下士。
  2. 敬辞,多指行辈较低的:~弟。~侄。~契(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1.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2.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3.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4.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5.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6.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1.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2.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3.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1.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2.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3.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顺礼(順禮)shùn lǐ
顺从礼仪。《国语·晋语四》:“君补王闕,以顺礼也。” 韦昭 注:“补王失位之闕,以顺为臣之礼。”《后汉书·舆服志上》:“故礼尊尊贵贵,不得相踰,所以为礼也。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所以顺礼也。”  ——《漢語大詞典》
三月 sān yuè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三个月
农历(阴历)每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朔望月
三个月  ——《漢語大詞典》
祔 fù《國語辭典》

祔 [ fù ]

  1. 奉新死者的神主入庙,与先祖合祭。《说文解字·示部》:「祔,后死者合食于先祖。」《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凡君薨,卒哭而祔。」《明史·卷一五·孝宗本纪》:「己酉,宪宗神主祔太庙。」
  2. 子孙的棺木附葬在祖坟里。《南史·卷五三·梁武帝诸子传·豫章王综传》:「后梁人盗其柩来奔,武帝犹以子礼祔葬陵次。」
佳城 jiā chéng
喻指墓地。《西京杂记》卷四:“ 滕公 驾至 东都门 ,马鸣跼不肯前,以足跑地久之。 滕公 使士卒掘马所跑地,入三尺所,得石槨。 滕公 以烛照之,有铭焉……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见白日。吁嗟 滕公 居此室!’ 滕公 曰:‘嗟乎天也!吾死其即安此乎?’死遂葬焉。”《文选·沈约〈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诗》:“谁当九原上,鬱鬱望佳城。” 李周翰 注:“佳城,墓之塋域也。” 唐 李邕 《云麾将军李府君神道碑》:“桐柏烈烈,碑闕崇崇。盛业何许?佳城此中。” 明 徐霖 《绣襦记·慈母感念》:“嘆老景谁奉肥甘,葬佳城谁举灵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姊妹易嫁》:“汝家墓地,本是 毛公 佳城,何得久假此!” 陈去病 《自兖州过曲阜谒圣庙孔林》诗之四:“下逮古来今,佳城益巃嵸。”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