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吹箫双鹤下,坐聆环佩声珊珊。
瀛海无垠,波涛吐吞。涵浴日月,参契鬼神。怪山如云自天坠,万丈壁立蛟为门。
南有金鸡之俯啄,北有猛虎之雄蹲。值狞飙兮奋扬,束怒潮兮腾奔。
掷玉毬兮干霄,洒轻雾兮飞尘。雪山冰崖之可怖可愕兮,帆樯簸荡不可遏,恍疑下上于星辰。
晨鸡一鸣海色白,层霞绚彩光如璊。纵横闪铄缚不定,海神推上黄金盆。
灵境飘摇在世外,髣髴直至扶桑村。何人结屋于其间,云是甬东才子开琼关。
云间吹箫双鹤下,坐聆环佩声珊珊。有时共谈三十六洞之秘笈,绿文赤字可以镌苍顽。
猿拾花兮春片,鱼泳昼兮晴湾。日媚嫣红桃点点,风入凉翠松翻翻。
中襟濯尽万斛之黄埃兮,不知声利是何物,便思紫府跻真班。
黄鹤山人列仙儒,九霞为冠青绡裾。手提五色珊瑚株,幻出一幅真形图。
令人毛骨动飒爽,思乘灏气超清都。清都中有十二楼,往来尽入琼姬俦。
金符玉节锦臂韝,白台度曲弹箜篌,双成按拍歌莫愁。
我愁正孤绝,我兴欲飞越,矫首东望神光发。蓬壶春残瑶草殷,麟洲芝生翠环结。
我爱仙人萼绿华,面如莲花双鬓鸦。几年相期饭胡麻,至今不来云路遐。
何须龙虎鼎中求丹砂,何须天河稳泛牛斗槎。但令坎离交媾翻三车,气毋不动生黄芽。
我赋蛟门歌,细看铜狄时摩娑。长绳孰为羁羲娥,白石应泐金还磨。
不学长生将奈何,不学长生将奈何。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云间(雲間)yún jiān
(1).指天上。 南朝 梁 刘孝威 《斗鸡篇》:“愿赐 淮南 药,一使云间翔。” 金 元好问 《无尘亭》诗之二:“亭中剩有题诗客,独欠云间 李謫仙 。”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纵有那惊俗客云间吠犬,须无那聒行人风外鸣蝉。”
(2).很高很远的地方。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姑洗三月》:“声驰海内,名播云间。”
(3).指远离尘世的地方。 宋 苏轼 《满江红》词:“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便相将、左手抱琴书,云间宿。”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三折:“俺那里云间 太华 烟霞细,鼎内还丹日月迟。”
(4). 松江县 (今属 上海市 )的古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荀鸣鹤 、 陆士龙 二人未相识,俱会 张茂先 坐。 张 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 陆 举手曰:‘ 云间 陆士龙 。’ 荀 答曰:‘日下 荀鸣鹤 。’”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诗谶》:“‘潮逢 谷水 难兴浪,月到 云间 便不明。’ 松江 古有此语。 谷水 、 云间 ,皆 松江 别名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选诗 云间 ,徵文 白下 ,新登復社之坛。” 阿英 《胡沙随笔·文化之浩劫》:“ 云间 姚石子 先生,收藏 中国 典籍极富。” ——《漢語大詞典》
(2).很高很远的地方。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姑洗三月》:“声驰海内,名播云间。”
(3).指远离尘世的地方。 宋 苏轼 《满江红》词:“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便相将、左手抱琴书,云间宿。”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三折:“俺那里云间 太华 烟霞细,鼎内还丹日月迟。”
(4). 松江县 (今属 上海市 )的古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荀鸣鹤 、 陆士龙 二人未相识,俱会 张茂先 坐。 张 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 陆 举手曰:‘ 云间 陆士龙 。’ 荀 答曰:‘日下 荀鸣鹤 。’”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诗谶》:“‘潮逢 谷水 难兴浪,月到 云间 便不明。’ 松江 古有此语。 谷水 、 云间 ,皆 松江 别名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选诗 云间 ,徵文 白下 ,新登復社之坛。” 阿英 《胡沙随笔·文化之浩劫》:“ 云间 姚石子 先生,收藏 中国 典籍极富。” ——《漢語大詞典》
吹箫(吹簫)chuī xiāo
(1).吹奏箫管。《史记·周勃世家》:“ 勃 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簫给丧事。” 唐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 清 钱谦益 《偶读〈史记〉戏书纸尾》诗之二:“牘背千金狱始明,吹簫织薄可怜生。”
(2).用 伍子胥 吴 市吹箫乞食事,谓乞食。 唐 虞世南 《结客少年场行》:“吹簫入 吴 市,击筑游 燕 肆。” 郁达夫 《怀扬州》诗:“乱掷黄金买 阿娇 ,穷来 吴 市再吹簫。”详“ 吴市吹簫 ”。
(3).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后遂以“吹簫”为缔结婚姻的典实。 唐 白居易 《得景请预驸马所司欲科家长罪不伏判》:“选吹簫之匹,虽则未获真人;预傅粉之郎,岂可滥收庶子?”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好遂吹簫愿,喜 嬴臺 乘鸞风便。” ——《漢語大詞典》
(2).用 伍子胥 吴 市吹箫乞食事,谓乞食。 唐 虞世南 《结客少年场行》:“吹簫入 吴 市,击筑游 燕 肆。” 郁达夫 《怀扬州》诗:“乱掷黄金买 阿娇 ,穷来 吴 市再吹簫。”详“ 吴市吹簫 ”。
(3).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后遂以“吹簫”为缔结婚姻的典实。 唐 白居易 《得景请预驸马所司欲科家长罪不伏判》:“选吹簫之匹,虽则未获真人;预傅粉之郎,岂可滥收庶子?”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好遂吹簫愿,喜 嬴臺 乘鸞风便。” ——《漢語大詞典》
双鹤(双鹤)
魏晋 曹植 诗 双鹤俱遨游,相失东海傍。
南北朝 鲍照 代别鹤操 双鹤俱起时,徘徊沧海间。
唐 赵彦昭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六龙今出饯,双鹤愿为歌。
唐 贾至 江南送李卿 双鹤南飞度楚山,楚南相见忆秦关。
唐 卢纶 和裴延龄尚书寄题果州谢舍人仙居 紫盖迥标双鹤上,语音犹在五云中。
唐 卢纶 和太常李主簿秋中山下别墅即事 葺桥双鹤赴,收果众猿随。
唐 裴度 白二十二侍郎有双鹤留在洛下予西园多野水长松可以栖息遂以诗请之 闻君有双鹤,羁旅洛城东。
唐 白居易 池上作 华亭双鹤白矫矫,太湖四石青岑岑。
唐 赵嘏 出试日独游曲江 双鹤绕空来又去,不知临水有愁人。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三十四 天上邀来不肯来,人间双鹤又空回。
唐 戴叔伦 崇德道中 废塔巢双鹤,长波漾白鸥。
唐 皮日休 华山李鍊师所居 孤云尽日方离洞,双鹤移时只有苔。 ——《骈字类编》
南北朝 鲍照 代别鹤操 双鹤俱起时,徘徊沧海间。
唐 赵彦昭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六龙今出饯,双鹤愿为歌。
唐 贾至 江南送李卿 双鹤南飞度楚山,楚南相见忆秦关。
唐 卢纶 和裴延龄尚书寄题果州谢舍人仙居 紫盖迥标双鹤上,语音犹在五云中。
唐 卢纶 和太常李主簿秋中山下别墅即事 葺桥双鹤赴,收果众猿随。
唐 裴度 白二十二侍郎有双鹤留在洛下予西园多野水长松可以栖息遂以诗请之 闻君有双鹤,羁旅洛城东。
唐 白居易 池上作 华亭双鹤白矫矫,太湖四石青岑岑。
唐 赵嘏 出试日独游曲江 双鹤绕空来又去,不知临水有愁人。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三十四 天上邀来不肯来,人间双鹤又空回。
唐 戴叔伦 崇德道中 废塔巢双鹤,长波漾白鸥。
唐 皮日休 华山李鍊师所居 孤云尽日方离洞,双鹤移时只有苔。 ——《骈字类编》
下 xià《國語辭典》
下 [ xià ]
名- 低处、底部。与「上」相对。如:「底下」。《孟子·梁惠王上》:「犹水之就下。」
- 称隶属于人者、地位较低者。如:「部下」、「手下」、「属下」、「名下」。《文选·曹冏·六代论》:「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
- 内、里面。如:「心下」、「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话下」。
- 方面。如:「四下看一看」。《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两下相思不相见,知他相会是何年。」
- 在某个期间或时节。如:「目下」、「时下」、「年下」、「眼下」。《红楼梦·第三一回》:「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 量词。计算动作次数的单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红楼梦·第四七回》:「用拳头向他身上擂了几下。」
- 由高至低、降落。如:「下雨」、「下山」、「下坠」、「顺流而下」。《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 攻克。如:「不战而下」、「连下三城」。《史记·卷八○·乐毅传》:「齐城不下者,两城耳。」《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可引得胜之兵攻之,一鼓可下。」
- 放入、投入。如:「下面」、「下毒药」、「下调味料」、「下网捕鱼」。
- 进入。如:「下水」、「下场比赛」。《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家太老爷做著贵州的都督府,我是回来下场的。」
- 拆卸、除去。如:「下货」。《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过三日再不出,叫人来摘门下瓦。」
- 离去、退场。如:「鞠躬下台」、「你上场换他下来。」
- 结束工作或学习。如:「下课」、「下班」、「下工了」。
- 颁布、传达。如:「下诏」、「下命令」。《汉书·卷四·文帝纪》:「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
- 投送。如:「下状」、「下书」、「下帖」、「下战书」。
- 从事、使用。如:「下棋」、「下刀」、「下笔如有神」。
- 往、到。如:「南下」、「下乡视察」。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轻视。宋·苏轼〈刘恺丁鸿孰贤论〉:「此范氏之所以贤鸿而下恺也。」
- 谦抑、谦让。如:「礼贤下士」。《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
- 生、生产。如:「母鸡下蛋」。
- 住宿、留宿。如:「下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的店。」
- 做出某种说明、决定。如:「下定义」、「下结论」。
- 低于、少于。如:「不下于」、「每年参加各种考试的人数不下二十万人。」
- 等级低。如:「下品」、「下策」、「下级」。
- 在后面的。如:「下次」、「下文」、「下月」、「下册」、「下半年」。
- 身分微贱的。如:「下人」、「下吏」。
- 自谦之词。如:「下官」、「下怀」、「下愚」。
- 表示动作完成或结束。如:「躺下」、「坐下」、「打下基础」、「立下决心」。
- 降低身分。如:「下嫁」、「不耻下问」。
- 容纳。如:「还坐得下吗?」、「情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坐 zuò《國語辭典》
坐 [ zuò ]
動- 彎曲下肢,將臀部附著在座位上休息。與站相對。如:「坐下」、「坐在椅子上」。
- 古人席地而坐時兩膝著地,故亦稱跪為「坐」。《禮記·玉藻》:「退則坐取屨。」唐·孔穎達·正義:「坐,跪也。」
- 居、處。如:「坐落」、「坐北朝南」、「坐二望一」。
- 搭乘。如:「坐車」、「坐船」。
- 干犯。如:「坐法當死」。
- 處斷、定罪。如:「連坐」、「坐死」。《韓非子·定法》:「公孫鞅之治秦也,設告相坐而責其實。」《隋書·卷八三·西域傳·吐谷渾傳》:「殺人及盜馬者死,餘坐則徵物以贖罪。」
- 北平、河北、天津方言。指物體重心極力向下壓。如:「這房子向下坐了。」
- 蒞臨。參見「坐殿」、「坐堂」等條。
- 席位。《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通「座」。
- 堅守不去。參見「坐鎮」、「坐索」等條。
- 比喻平白的、不勞而獲的。如:「坐享其成」、「坐收漁利」。
- 因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羅反,被誅。」唐·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聆 líng《國語辭典》
聆 [ líng ]
动- 倾耳细听。如:「聆听」。《文选·张衡·思玄赋》:「聆广乐之九奏兮,展泄泄以肜肜。」唐·李善·注:「聆,听也。」《文选·谢灵运·登池上楼诗》:「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环佩(環珮)huán pèi
亦作“ 环珮 ”。
(1).古人所系的佩玉。后多指女子所佩的玉饰。《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车则有鸞和之音。” 郑玄 注:“环佩,佩环、佩玉也。”《史记·孔子世家》:“夫人自帷中再拜,环珮玉声璆然。” 唐 韩愈 《华山女》诗:“抽釵脱釧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花月痕》第五二回:“万点秋光上画屏,隔花环佩响东丁。” 苏曼殊 《吴门依易生韵》:“月华如水浸瑶阶,环珮声声犹梦怀。”
(2).借指美女。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 交甫 怀环珮,婉孌有芬芳。”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蒋廷鎔 有句云:‘自从环佩无消息,簷马丁东不忍听。’” ——《漢語大詞典》
(1).古人所系的佩玉。后多指女子所佩的玉饰。《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车则有鸞和之音。” 郑玄 注:“环佩,佩环、佩玉也。”《史记·孔子世家》:“夫人自帷中再拜,环珮玉声璆然。” 唐 韩愈 《华山女》诗:“抽釵脱釧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花月痕》第五二回:“万点秋光上画屏,隔花环佩响东丁。” 苏曼殊 《吴门依易生韵》:“月华如水浸瑶阶,环珮声声犹梦怀。”
(2).借指美女。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 交甫 怀环珮,婉孌有芬芳。”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蒋廷鎔 有句云:‘自从环佩无消息,簷马丁东不忍听。’” ——《漢語大詞典》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 名誉:名~。
-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珊珊 shān shān
(1).玉佩声。 唐 杜甫 《郑驸马宅宴洞中》诗:“自是 秦 楼压 郑谷 ,时闻杂佩声珊珊。”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二折:“玉佩丁东响珊珊。”
(2).形容风雨等声音。 唐 元稹 《琵琶歌》:“一弹既罢又一弹,珠幢夜静风珊珊。” 宋 辛弃疾 《临江仙》词:“夜雨南塘新瓦响,三更急雨珊珊。”
(3).晶莹貌。 前蜀 韦庄 《白樱桃》诗:“只应 汉武 金盘上,泻得珊珊白露珠。”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词:“情脉脉,泪珊珊,梅花音信隔关山。”
(4).高洁飘逸貌。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引 清 奇丽川 《和高青邱梅花》诗:“珊珊仙骨谁能近,字与 林 家恐未真。” 清 张诩 《摸鱼儿·吴门喜晤梦华》词:“堪喜处,是仙骨珊珊,久脱风尘苦。”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 竹子 乃淡妆雅服,玉骨珊珊,花灯晨夕,一上氍毹,令人心爽。”
(5).缓慢移动貌,常用以形容女子步态。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三折:“步珊珊,环珮长;动霏霏,罗綺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琐》:“一更向尽,有女子珊珊自草中出,手扶小树,低首哀吟。”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三章:“忽有古装夫人,珊珊来至吾前。” ——《漢語大詞典》
(2).形容风雨等声音。 唐 元稹 《琵琶歌》:“一弹既罢又一弹,珠幢夜静风珊珊。” 宋 辛弃疾 《临江仙》词:“夜雨南塘新瓦响,三更急雨珊珊。”
(3).晶莹貌。 前蜀 韦庄 《白樱桃》诗:“只应 汉武 金盘上,泻得珊珊白露珠。”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词:“情脉脉,泪珊珊,梅花音信隔关山。”
(4).高洁飘逸貌。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引 清 奇丽川 《和高青邱梅花》诗:“珊珊仙骨谁能近,字与 林 家恐未真。” 清 张诩 《摸鱼儿·吴门喜晤梦华》词:“堪喜处,是仙骨珊珊,久脱风尘苦。”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 竹子 乃淡妆雅服,玉骨珊珊,花灯晨夕,一上氍毹,令人心爽。”
(5).缓慢移动貌,常用以形容女子步态。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三折:“步珊珊,环珮长;动霏霏,罗綺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琐》:“一更向尽,有女子珊珊自草中出,手扶小树,低首哀吟。”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三章:“忽有古装夫人,珊珊来至吾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