岿然西峰列屏障,眺吟底用劳行迈。
我闻大块有文章,岂必天然无图画。茅茨休矣古淳风,于乐灵沼葩经载。
松栋连云俯碧澜,下有修篁戛幽籁。双桐荟蔚矗烟梢,朝阳疑有灵禽哕。
优游竹素夙有年,峻宇雕墙古所戒。讵无乐地资胜赏,湖山矧可供清快。
岿然西峰列屏障,眺吟底用劳行迈。时掇芝兰念秀英,或抚松筠怀耿介。
和风万物与同春,甘雨三农共望岁。周阿苔篆绿蒙茸,压架花姿红琐碎。
徵歌命舞非吾事,案头书史閒披对。以永朝夕怡心神,忘筌是处羲皇界。
试问支公买山价,可曾悟得须弥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岿然(巋然)kuī rán
高大独立貌。《庄子·天下》:“人皆取实,己独取虚,无藏也故有餘,岿然而有餘。” 成玄英 疏:“岿然,独立之谓也。” 明 文徵明 《跋倪元镇二帖》:“故二公渊源之学,皆岿然为 吴 中师表。” 冰心 《往事(二)》三:“我一念至诚的要入梦,幻想中画出环境,暗灰色的波涛,岿然的白塔。” ——《漢語大詞典》
西峰
唐 宋之问 雨从箕山来 雨从箕山来,倏与飘风度。晴明西峰日,绿缛南溪树。
唐 常建 张山人弹琴 君去芳草绿,西峰弹玉琴。
唐 戴叔伦 留宿罗源西峰寺示辉上人 一宿西峰寺,尘烦暂觉清。
唐 张籍 寄西峰僧 西峰月犹在,遥忆草堂前。
唐 张籍 山中秋夜 西峰采药伴,此夕恨无期。
唐 王建 村居即事 斜月照房新睡觉,西峰半夜鹤来声。
唐 贾岛 冬月长安雨中见终南雪 西峰稍觉明,残滴犹未绝。
唐 马戴 霁后寄白阁僧 苍翠霾高雪,西峰鸟外看。
元 范梈 晓出西郊 西峰近在眼,白云夹路生。 ——《骈字类编》
唐 常建 张山人弹琴 君去芳草绿,西峰弹玉琴。
唐 戴叔伦 留宿罗源西峰寺示辉上人 一宿西峰寺,尘烦暂觉清。
唐 张籍 寄西峰僧 西峰月犹在,遥忆草堂前。
唐 张籍 山中秋夜 西峰采药伴,此夕恨无期。
唐 王建 村居即事 斜月照房新睡觉,西峰半夜鹤来声。
唐 贾岛 冬月长安雨中见终南雪 西峰稍觉明,残滴犹未绝。
唐 马戴 霁后寄白阁僧 苍翠霾高雪,西峰鸟外看。
元 范梈 晓出西郊 西峰近在眼,白云夹路生。 ——《骈字类编》
列 liè《國語辭典》
列 [ liè ]
名- 行次。《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既濟,而未成列。」《禮記·喪大記》:「火三列,黼三列。」唐·孔穎達·正義:「列,行也。」
- 位次、職位。《論語·季氏》:「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
- 類。如:「這不在討論之列。」、「他們公司開發出新系列的產品。」
- 量詞。計算成行成列的人或物的單位。如:「一列火車」、「營房前站著一列士兵。」
- 姓。如戰國時有列禦寇。
- 分解、分開。《漢書·卷八五·谷永傳》:「列土封疆非為諸侯,皆以為民也。」通「裂」。
- 依次排比。如:「排列」、「陳列」、「列隊」。晉·陶淵明〈詠荊軻詩〉:「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 安排、放入。如:「大家的意見均列入紀錄。」
- 各、眾。如:「列國」、「列祖列宗」。《紅樓夢·第六二回》:「我來了,全仗列位扶持。」
- 一一的。如:「列舉」。
屏障 píng zhàng
(1).亦作“ 屏鄣 ”。屏风。《晋书·阮籍传》:“ 籍 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贵戚权门得笔跡,始觉屏障生光辉。”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小姐,佳人才子为甚都上屏障,非同容易也呵!” 明 刘基 《发普济过明觉寺至深居记》:“诸峯咸外列如屏障,故寺高不露。”参见“ 屏风 ”。
(2).泛指遮蔽、阻挡之物。 唐 李山甫 《山中依韵答刘书记见赠》:“野寺连屏障,左右相裴回。”《明史·王复传》:“险隘俱在内地,而境外乃无屏障,止凭墩堡以守。” 艾青 《在浪尖上》诗:“他是一架大山--敌人难于逾越的屏障。”
保护,遮蔽。 明 朱有燉 《风月牡丹仙》第三折:“从今俺皆尊让牡丹仙,愿情在他四围屏障奉侍他也。” 杨朔 《洗兵马》卷上一:“山头上长满赤松、杉松、落叶松,莽莽苍苍的,是屏障 南朝鲜 的一道险要门户。” ——《漢語大詞典》
(2).泛指遮蔽、阻挡之物。 唐 李山甫 《山中依韵答刘书记见赠》:“野寺连屏障,左右相裴回。”《明史·王复传》:“险隘俱在内地,而境外乃无屏障,止凭墩堡以守。” 艾青 《在浪尖上》诗:“他是一架大山--敌人难于逾越的屏障。”
保护,遮蔽。 明 朱有燉 《风月牡丹仙》第三折:“从今俺皆尊让牡丹仙,愿情在他四围屏障奉侍他也。” 杨朔 《洗兵马》卷上一:“山头上长满赤松、杉松、落叶松,莽莽苍苍的,是屏障 南朝鲜 的一道险要门户。” ——《漢語大詞典》
眺 tiào《國語辭典》
眺 [ tiào ]
动- 眼睛邪视。《说文解字·目部》:「眺,目不正也。」《文选·潘岳·射雉赋》:「亦有目不步体,邪眺旁剔。」
- 远望。如:「眺望」、「登高远眺」。唐·杜甫〈喜晴〉诗:「出郭眺四郊,肃肃春增华。」
吟 yín《國語辭典》
吟 [ yín ]
动- 痛苦时发出的声音。元·戴侗《六书故·卷一一·吟》:「痛为呻吟。」
- 叹息。《战国策·楚策一》:「雀立不转,昼吟宵哭。」
- 咏、诵。如:「吟咏」。《庄子·德充符》:「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
- 啼叫、鸣叫。《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肃而长吟。」《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二》:「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 口吃、话说不清楚。《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传》:「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通「唫」。
- 古代一种诗体的名称。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古词有〈陇头吟〉,孔明有〈梁父吟〉,文君有〈白头吟〉。」
底 dǐ/de《國語辭典》
底 [ dǐ ]
名- 器物或物體的最下部分。如:「鞋底」、「碗底」、「海底」、「井底」。
- 根源、底細。如:「謎底」、「揭底」、「摸底兒」、「尋根究底」。
- 末了、盡頭。如:「年底」、「月底」。
- 草稿、原本。如:「草底」、「存底」、「留個底兒」。
- 基本組成部分。如:「班底」、「紅底金字」。
- 到達。如:「終底於成」、「無所底極」。
- 何?什麼。表疑問。如:「干卿底事?」宋·蘇軾〈謝人見和前篇〉詩二首之二:「得酒強歡愁底事,閉門高臥定誰家?」
底 [ de ]
助- 結構助詞。用在名詞或代名詞後面,表示所有的意思。如:「我底書」、「他底筆」。同「的 」。
用 yòng《國語辭典》
用 [ yòng ]
名- 功效。如:「功用」、「效用」、「作用」、「有用」。《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 钱财的花费。如:「家用」、「费用」。《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器物。如:「器用」。《国语·周语上》:「司空除坛于籍,命农大夫咸戒农用。」
- 姓。如汉代有用虬。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任命。如:「任用」。《论语·阳货》:「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 行使、施行。如:「运用」、「应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孟子·告子上》:「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进食、吃喝。如:「用餐」、「用茶」。《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孔子侍坐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哀公曰:『请用。』」
- 要、需要。如:「不用急」、「反正今天没课,你不用来。」唐·李白〈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 表示行为的方式、凭借。相当于「以」。如:「用手蒙住眼睛。」《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 表示原因。相当于「因」、「因为」。唐·柳宗元〈梓人传〉:「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孙文〈心理建设自序〉:「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用能鼓励风潮,造成时势。」
劳 ( 勞 ) láo
劳 [ láo ]
- 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动。~力。~逸。功~(功业,成绩)。按~分配。
- 辛苦,辛勤:~苦。~顿(劳累困顿)。~瘁(劳累病苦)。~碌(事情多而辛苦)。~心。疲~。烦~。任~任怨。
- 劳动者的简称:~工(旧时指工人)。~资。
- 用力:~苦功高。勤~。徒~无功。
- 用言语或实物慰问:慰~。~军(慰劳军队)。
- 姓。
行迈(行邁)xíng mài
行走不止;远行。《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马瑞辰 通释:“迈亦为行,对行言,则为远行。行迈连言,犹《古诗》云‘行行重行行’也。” 汉 王充 《论衡·指瑞》:“实者驎至,无所为来,常有之物也,行迈 鲁 泽之中,而 鲁国 见其物遭获之也。” 唐 杜甫 《催宗文树鸡栅》诗:“吾衰怯行迈,旅次展崩迫。” 明 杨士奇 《汉江夜泛》诗:“悠悠念行迈,慊慊怀所懽。” 周咏康 《杂诗》:“行迈多伤感,凄愴理素琴,一弹再三嘆,哀响入云岑。”参见“ 行行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