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抚事思前辈,于谁觅断金。

吕本中宋代〕《晁留台刘夫人挽诗三首 其三

留台无恙日,乐善出诚心。文采不复见,声名空至今。

半生资内助,三叹有遗音。抚事思前辈,于谁觅断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抚事前辈断金

抚事(撫事)fǔ shì
(1).追思往事;感念时事。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灵庙荒顿,遗像陈昧。抚事怀人,永叹寔深。”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二:“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宋 陆游 《夜过鲁墟》诗:“百年几兴废,抚事一凄愴。” 明 高启 《草书歌赠张宣》:“览时抚事每有感,胸次矹硉何由平?”
(2).犹临事,遇事。 宋 王安石 《寄吴冲卿》诗:“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3).招抚之事。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倘若抚事可成……国家即可无东顾忧。”  ——《漢語大詞典》
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1.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1.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2.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3.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1.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2.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3.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1.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1. 之读音。
前辈(前輩)qián bèi
(1).称年辈长、资历深的人。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今之少年,喜谤前辈。” 唐 杜甫 《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诗:“古人不可见,前辈復谁继?”《宋史·田昼传》:“议论慷慨,有前辈风。” 鲁迅 《且介亭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也要听的,但也须说得有道理。”
(2). 唐 代称进士及第者为前辈。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其都会谓之举场;通称谓之秀才;投刺谓之乡贡;得第谓之前辈。”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集录一》:“省试诗有前辈咏题诗集,採 开元 至 大中 省试咏诗三百五十篇,四卷。”
(3).为 唐 代进士间互表尊重的称呼。 唐 李商隐 有《和韦潘前辈七月十二日夜泊池州城下先寄李使君》诗, 冯浩 注:“本集有《十字水期韦潘侍御同年》,而此乃曰前辈。下篇 刘 韦 二前辈不书其名。”
(4). 清 代翰林称先己三科入院者为前辈。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按科分叙前后辈》:“於前辈老中翰致敬尽礼。公讌之日,拂座奉巵,皆长揖甚恭。”《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从次日起,便去拜房师,拜座师,认前辈,会同年。”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二序:“丁酉重九,与 徐星伯 前辈、 吴虹生 同年,连骑游西山之 寳藏寺 ,归鞍骤雨。重九前三夕作此诗,搁笔而雨。”  ——《漢語大詞典》
于 ( 於 ) yú《國語辭典》

于 [ yú ]

  1. 去、往。《文選·曹植·責躬詩》:「煢煢僕夫,于彼冀方。」
  2. 取。《詩經·豳風·七月》:「晝爾于茅,宵爾索綯。」《孟子·萬章下》:「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譈。」
  1. 在。《儀禮·士昏禮》:「婿立于門外。」同「於 」。
  2. 以、用。《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以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
  3. 對、對於。《詩經·邶風·泉水》:「有懷于衛,靡日不思。」
  4. 至、到。《淮南子·原道》:「以恬養性,以漠處神,則入于天門。」
  5. 依照。《書經·盤庚下》:「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6. 為了。《孟子·萬章上》:「唯茲臣庶,女其于予治。」
  1. 和、與。《書經·康誥》:「告汝德之說,于罰之行。」
  1. 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如:「鳳凰于飛」。《詩經·周南·葛覃》:「黃鳥于飛。」
  2. 用於句尾,表示疑問的語氣。《呂氏春秋·審應覽·審應》:「然則先王聖于?」同「乎 」。
  1. 姓。如明代有于謙。

于 [ xū ]

  1. 表示感嘆的意思。《詩經·周南·麟之趾》:「于嗟麟兮。」通「吁」。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觅 ( 覓 ) mì
觅 [ mì ]
  1. 找,寻求:~食。~取。寻~。搜~。
  2. 数量单位,中国唐代南诏以十六枚贝为一觅。
断金(斷金)duàn jīn
语出《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孔颖达 疏:“金是坚固之物,能断而截之,盛言利之甚也。”后谓同心协力或情深义厚。《汉书·王莽传上》:“当此之时,宫亡储主, 董贤 据重,加以 傅氏 有女之援,皆自知得罪天下,结讎 中山 ,则必同忧,断金相翼。”《晋书·慕容垂载记》:“主上与将军风殊类别,臭味不同,奇将军於一见,託将军以断金。”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斯则断金由於湫隘,刎颈起於苫盖。” 宋 陈师道 《谢端砚》诗:“挥翰吾非玉堂手,断金君有古人心。”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小生与 荆兄 悲同抱玉,义切断金。”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