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谈经狮子吼,护法象王参。

胡应麟明代〕《清源寺中戏效晚唐人五言近体二十首 其七

户牖生虚白,楼台上郁蓝。谈经狮子吼,护法象王参。

桧老斜撑石,松枯半压潭。何因挈天女,绝顶卧茅庵。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谈经狮子吼护法象王

谈经(談經)tán jīng
(1).谈论儒家经义。《宋史·曾几传》:“ 几 独从之,谈经论事,与之合。”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九:“谈经忘却三公贵,只作 先秦 伏胜 看。”
(2).讲说佛经;念经。《北宫词纪·沉醉东风·僧犯奸得马裱褙救》:“对人前敲禪板谈经説法,背地里跳墙头恋酒贪花。”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鸷忍·凶憎》:“僧 慧林 谈经 吴 门。”
(3). 宋 代“说话”的四种家数之一。讲说佛经经义或佛经故事。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小说讲经史》:“谈经者,谓演説佛书。”  ——《漢語大詞典》
狮子吼(獅子吼)shī zi hǒu
(1).佛教语。比喻佛菩萨说法时震慑一切外道邪说的神威。见《维摩经·佛国品》《敦煌变文集·维摩经押座文》:“请饭上方香积中,化座灯王狮子吼。”
(2).泛指传经说法。 唐 刘禹锡 《送鸿举游江西》诗:“与师相见便谈空,想得高斋狮子吼。” 宋 杨万里 《都下和同舍客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诗流倡和秋虫鸣,僧房问答狮子吼。” 明 李贽 《说法因由》:“务狮子吼,无野狐禪。”参见“ 师子吼 ”。
(3).喻悍妻怒骂之声。 宋 苏轼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 龙丘 居士亦可怜,谈空説有夜不眠;忽闻 河东 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按, 宋 陈慥 (字 季常 )好谈佛,而其妻悍妒,故 苏轼 以佛家语赋诗戏之。亦省作“ 狮吼 ”。《再生缘》第五四回:“龙图惧内愁狮吼,难道説,朕亦低头怕尔强?” 清 赵翼 《西岩招同沈既堂王梦楼两前辈燕集》诗:“閫政严或跪请咎,君家伉儷无狮吼。”参见“ 河东狮吼 ”。  ——《漢語大詞典》
护法(護法)hù fǎ
(1).护持佛法。《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苦节以要厉精之誉,护法以展陵竞之情。” 唐 贾岛 《送僧》诗:“王侯皆护法,何寺讲鐘鸣。”
(2).护持佛法者。上自梵天 帝释 、八部鬼神,下至人世檀越、施主,都可称护法。《西游记》第五七回:“遇路上该有这般魔法,解脱我等三人,与他做护法。” 清 无名氏 《西藏记》卷上:“内居护法,乃喇嘛装束,仍娶妻生子,世传其术即中华之巫类。”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三章二:“﹝ 朱元璋 ﹞此后则公开和地主、巨绅联合,成为他们的保护人,儒家的护法。”
(3).维护法纪。 梁启超 《外交欤内政欤》:“其馀应兴应革之事,千头万绪,总没有人过问,违法地方是如此,护法地方也是如此。”  ——《漢語大詞典》
象王 xiàng wáng
(1).象中之王。佛经中常用以比喻佛的进退威仪。《法苑珠林》卷十五引《胜天王经》:“二十七,进止如象王;二十八,容仪如师子王;二十九,行步如鹅王。”
(2).佛教语。喻佛或菩萨。《涅槃经》卷二三:“是大涅槃,唯大象王能象其底。大象王者,谓诸佛也。” 唐 李峤 《洛州昭觉寺释迦牟尼佛金铜瑞像碑》:“以牺帝龙颜之相,謁象王螺髻之容。”
(3).引申为像佛那样救世的人。 沈曾植 《寄太夷》诗:“物论有齐鯤子小,人间何世象王来。”  ——《漢語大詞典》
参 ( 參 ) cān/shēn/cēn/sān《國語辭典》

参 [ sān ]

  1. 三的大寫。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