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儿童语,怕蠮螉寇汝,牢守门扉。

樊增祥清代〕《沁园春 其十 蛛

楚国龚生,顾见网丝,飘然念归。看南檐布阵,坐擒蜂蝶,东山惜别,长伴蛜蝛。

缒镜生怜,罥衣有喜,昨夜罗裙缓带围。天然巧,把牡丹钿盒,乞与环妃。

不如苇箔蚕肥。纵呕尽柔丝不上机。笑终朝组织,难成锦段,多年长养,也孕珠玑。

小类榆钱,大逾茶鼎,苦战双龙事已非。儿童语,怕蠮螉寇汝,牢守门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儿童蠮螉牢守门扉

儿童(兒童)ér tóng
古代凡年龄大于婴儿而尚未成年的人都叫儿童,现代只指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列子·仲尼》:“闻儿童謡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三:“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清 金人瑞 《下车行》:“儿童合掌妇女拜,三年有成我能謳。” 巴金 《探索集·访问广岛》:“我看见许多健康活泼的 广岛 儿童,在他们周围开放着美丽的鲜花。”  ——《漢語大詞典》
语 ( 語 ) yǔ/yù
语 [ yǔ ]
  1.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
  2.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
  4. 说:细~。低~。
语 [ yù ]
  1. 告诉:不以~人。
怕 pà《國語辭典》

怕 [ pà ]

  1. 恐惧、害怕。如:「贪生怕死」、「妳怕不怕雷电交加的夜晚?」唐·杜甫〈丽春〉诗:「如何贵此重,却怕有人知。」
  2. 担心、疑虑。如:「我怕你累著了。」、「我怕他别有用心。」
  1. 可能、或许、大概。表猜测。如:「这堆橘子怕有十来斤吧!」《儒林外史·第二六回》:「他怕不也有二十五六岁,他对人自说二十一岁。」
  2. 岂、难道。表反问。《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我怕不要周全?只是关著财利上事,连夫妻两个,心肝不托著五脏的。」《老残游记·第五回》:「他再有个长短,这家业怕不是众亲族一分?」
  3. 如果、倘若。《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三出》:「梅香,怕有赏春佳客来买酒,你与我安排了酒器,整顿则个。」《董西厢·卷五》:「可怜我四海无家独自个,怕得工夫肯略来看觑我么?」
  1. 姓。如唐代有怕善,宋代有怕篯。
蠮螉 yē wēng
(1).土蜂。又称细腰蜂。《方言》第十一:“蠭, 燕 赵 之间谓之蠓螉,其小者谓之蠮螉。”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虫篇》:“蠮螉, 成式 书斋多此虫,盖好窠於书卷也,或在笔管中,祝声可听。” 清 曹寅 《凌方眉画茄为东园破笑》诗:“坐寂园荽撒一回,蠮螉螘子见根荄。”参阅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五、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蠮螉》
(2).见“ 蠮螉塞 ”。  ——《漢語大詞典》
寇 kòu《國語辭典》

寇 [ kòu ]

  1. 盗匪,或指外来的入侵者。如:「贼寇」、「草寇」、「敌寇」、「流寇」、「倭寇」、「穷寇莫追」。唐·杜甫〈登楼〉诗:「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明·侯方域〈宁南侯传〉:「是时秦寇入豫,良玉当往勦,见司徒公。」
  2. 姓。如北魏有寇谦之,宋代有寇准。
  1. 侵犯、掠夺。如:「入寇」、「寇边」。《书经·费誓》:「无敢寇攘,逾垣墙。」
汝 rǔ《國語辭典》

汝 [ rǔ ]

  1. 你。《书经·尧典》:「汝能庸命,巽朕位。」宋·陆游〈战城南〉诗:「诏书许汝以不死,股栗何为汗如洗!」
  1. 参见「汝水 」条。
  2. 姓。如明代有汝讷。
牢守 láo shǒu
固守。《淮南子·人间训》:“老病童儿皆上城,牢守而不下, 楚王 大怒。”《说岳全传》第六六回:“﹝ 柴王 ﹞便吩咐众军小心牢守。”  ——《漢語大詞典》
门扉(門扉)mén fēi
门扇。《宋书·符瑞志上》:“ 西明门 地陷,水涌出,毁门扉閾。” 宋 叶适 《刘建翁墓志铭》:“余亦笑曰:‘轿虽大不数寸,公门扉无乃太狭乎,而不知变耶?’” 李劼人 《死水溦澜》第五部分一:“门扉上是彩画得很讲究的 秦 军 胡 帅,或是直书‘只求心中无愧,何须门上有神’,以表示达观。”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