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翠怜秋雨洗,碧爱寒水浸。

刘崧元代〕《陪溪南隐君入山玩竹十二韵

涉溪弄芳鲜,临岸得嘉荫。始缘一径微,稍入万壑深。

建戈直如刺,攒幄密方纴。杀青脱工削,镵笋出庖禁。

翠怜秋雨洗,碧爱寒水浸。草柔地堪席,苔净石宜枕。

沉沉惊瞑合,洒洒觉凉沁。歌风便鸟憩,垂露惬蝉饮。

鸣笙虚可窍,扶老坚足任。延秋思纵揽,占地欲豪赁。

一区聊有营,千亩得无甚。愿从此君咏,请斥俗士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秋雨寒水

翠 cuì《國語辭典》

翠 [ cuì ]

  1. 翠鸟的简称。《文选·左思·蜀都赋》:「孔翠群翔,犀象竞驰。」
  2. 绿色的玉。参见「[[翡翠]]」条。如:「珠翠」。《文选·曹植·洛神赋》:「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驱。」
  3. 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深青色颜料。唐·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词:「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4. 比喻美女、妓女。如:「倚翠偎红」、「翠绕珠围」。
  5. 姓。如汉代有翠鸳鸯。
  1. 用翠羽装饰的。如:「翠衾」、「翠旌」。《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张翠帷,建羽盖。」
  2. 青绿色的。如:「翠柏」、「翠楼」、「草木苍翠」。
怜 ( 憐 ) lián《國語辭典》
  1. 「怜 」的异体字。
秋雨
唐 沈佺期 塞北二首 其一 海气如秋雨,边烽似夏云。
唐 王维 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 寒灯坐高馆,秋雨闻疏钟。
唐 杜甫 得家书 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秋雨漫湘水,阴风过岭梅。
唐 元稹 遣行十首 其六 稻花秋雨气,江石夜滩声。
唐 李群玉 杜门 春风花屿酒,秋雨竹溪灯。
唐 高蟾 下第出春明门 曾和秋雨驱愁入,却向春风领恨回。
唐 张蠙 经荒驿 夜灯移宿鸟,秋雨禁行人。
唐 罗邺 冬夕江上言事五首 其一 关中秋雨书难到,江上春寒酒易醒。
唐 灵一 再还宜丰寺 野云阴远甸,秋雨涨前陂。
唐 子兰 秋日思旧山 十点五点残萤,千声万声秋雨。  ——《骈字类编》
洗 xǐ/xiǎn《國語辭典》

洗 [ xǐ ]

  1. 以水或溶剂涤除污秽、污垢。如:「洗衣」、「洗碗」、「一贫如洗」。《诗经·大雅·行苇》:「或献或酢,洗爵奠斝。」《西游记·第四八回》:「只见陈家老者,著两个僮仆,扫开道路,又两个送出热汤洗面。」
  2. 清除、洗雪。如:「洗罪」、「洗冤」。《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3. 杀、抢。如:「一帮抢匪把全村的人都洗了。」
  1. 古代用以盛水的盥洗器具,似今日的脸盆。《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于东荣。」

洗 [ xiǎn ]

  1. 植物名。即大枣。鼠李科枣属,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边缘具钝锯齿。夏季开淡绿色花,成聚繖花序。核果呈长椭圆形,成熟时为金红色。《尔雅·释木》:「洗,大枣。」
  2. 姓。如明代有洗光。
碧 bì《國語辭典》

碧 [ bì ]

  1. 青绿色的美石。《说文解字·玉部》:「碧,石之青美者。」《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唐·成玄英·疏:「碧,玉也。」
  1. 青绿色的。如:「碧草」、「碧波荡漾」。唐·白居易〈长恨歌〉:「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唐·李商隐〈常娥〉诗:「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爱 ( 愛 ) ài
爱 [ ài ]
  1. 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喜~。~慕。~情。~戴。~抚。~怜。~恋。~莫能助(虽同情并愿意帮助,但力量做不到)。友~。挚~。仁~。厚~。热~。
  2. 喜好(hào ):~好(hào)。~唱歌。
  3. 容易:铁~生锈。
  4. 重视而加以保护:~护。~惜。
  5. 吝惜:“百姓皆以王为~也”。
寒水 hán shuǐ
(1).凉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 意 即以寒水拊其头,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病旋已。” 南朝 梁 沈约 《游沈道士馆》诗:“开衿濯寒水,解带临清风。”
(2).常指清冷的河水。 唐 杜牧 《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 秦淮 近酒家。” 明 马銮 《冬日偕汉树岩听散步芦渡桥书感》:“桥边秋已去,到此客愁生。寒水难为色,枯荷但有声。”  ——《漢語大詞典》
浸 jìn《國語辭典》

浸 [ jìn ]

  1. 渍、泡在液体中。如:「浸泡」、「浸渍」。
  2. 渗透。《淮南子·原道》:「上漏下湿,润浸北房。」唐·杨烱〈送丰城王少府〉诗:「离亭隐乔树,沟水浸平沙。」
  1. 渐渐、逐渐。如:「浸渐」。《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虽有降首,曾莫惩革,自此浸以疏慢矣。」《金史·卷八三·张浩传》:「其后奢用浸广,盖汝霖有以导之云 。」

浸 [ ​jīn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