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生仁,柳绵著水,翠阴淰淰遮墙。
梅子生仁,柳绵著水,翠阴淰淰遮墙。新裁綵袖,爱趁日初长。
立马都亭送客,鞭丝飐、帽影低飏。凝情处,暮云堆碧,妒尔作轻装。
霞觞。归捧候,黛添艾叶,红入榴房。有江鲈篱笋,足膳高堂。
路次毗陵水驿,应相见、阳羡山光。凭君说,倚阑游子,脉脉只思乡。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梅子 méi zǐ
(1).梅树的果实。味酸,立夏后成熟。生者青色,叫青梅;熟者黄色,叫黄梅。 唐 寒山 《诗》之三五:“罗袖盛梅子,金鎞挑笋芽。” 宋 贺铸 《青玉案·横塘路》词:“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残红水上飘,梅子枝头小。”
(2).指梅树。 宋 陈师道 《立春》诗:“马蹄残雪未成尘,梅子梢头已著春。” ——《漢語大詞典》
(2).指梅树。 宋 陈师道 《立春》诗:“马蹄残雪未成尘,梅子梢头已著春。” ——《漢語大詞典》
生仁 shēng rén
(1).谓有仁慈之心。《逸周书·宝典》:“既能生寳,未能生仁,恐无后亲。”
(2).结果实。 宋 惠洪 《春去歌》:“杏子生仁桃叶长,西园日脚踰女墙。” 宋 陆游 《自蜀州暂还成都奉简诸公》诗:“客路柳阴初堕絮,还家梅子欲生仁。” ——《漢語大詞典》
(2).结果实。 宋 惠洪 《春去歌》:“杏子生仁桃叶长,西园日脚踰女墙。” 宋 陆游 《自蜀州暂还成都奉简诸公》诗:“客路柳阴初堕絮,还家梅子欲生仁。” ——《漢語大詞典》
柳绵(柳綿,柳緜)liǔ mián
亦作“ 柳棉 ”。柳絮。 唐 李商隐 《临发崇让宅紫薇》诗:“桃綬含情依露井,柳绵相忆隔 章臺 。” 宋 苏轼 《蝶恋花》词:“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元 钱霖 《清江引》曲:“蛛丝掛柳棉,燕嘴粘花片,啼鶯一声春去远。” 清 朱彝尊 《临江仙》词:“菜甲齐开更敛,柳緜欲起还沉。” ——《漢語大詞典》
著 zhù/zhuó/zhe《國語辭典》
著 [ zhù ]
动- 显露、表现。《礼记·大学》:「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 标举、标示。《礼记·祭法》:「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汉书·卷六○·杜周传》:「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
- 撰述、写作。《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于是老子迺著书上下篇。」《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
- 记载。《墨子·明鬼下》:「周人从者莫不见,远者莫不闻,著在周之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隶也,著于丹书。」
- 文章、作品的通称。如:「名著」、「巨著」。
- 《诗经·齐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著〉,刺时也。」或亦指嫁者即事之诗。首章三句为:「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著,与宁通,指门屏之间。而,语尾助词,无义。充耳,以玉塞耳。以素,系以素丝。尚,加也。琼华,美玉。
- 显明。如:「显著的差别」。
著 [ zháo ]
动- 表示状态的持续或已有了结果。如:「灯点著了」、「找著了」、「睡著了」。
- 接触。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前不搭村,后不著店」。
- 陷入、中计。如:「他著了我的道了。」
- 恰好、得当。如:「这笔钱真花著了。」
著 [ zhuó ]
动- 穿上。《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著我绣裌裙,事事四五通。」唐·李白〈上元夫人〉诗:「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
- 附、接触。如:「附著」。《国语·晋语四》:「今戾久矣,戾久将底。底著滞淫,谁能兴之?」《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 及、到。如:「著陆」。《三国志·卷二六·魏书·田豫传》:「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沉没,波荡著岸。」唐·沈佺期〈杂诗〉三首之二:「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
- 开花或结果。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苏轼〈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诗:「春根夏苗秋著子,尽付天随耻充腹。」
- 命令、差使。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我著你但去处行监坐守,谁著你迤逗的胡行乱走?」《西游记·第一三回》:「接至里面供给了,著僧纲请往福原等安歇。」
- 下棋行子。如:「棋高一著」。
- 处事的方法、计策。如:「失著」、「无著」。
- 事情的归宿。如:「著落」。
著 [ zhe ]
助- 表示动作正持续进行。如:「坐著」、「正说著话」。
- 表示动作的存有。如:「镶著花边儿」、「贴著标语」。
- 表示某种情形的程度。如:「他可聪明著呢!」、「这石头沉著呢!」
- 表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如:「你慢著!」、「你可要记著!」
著 [ zhāo ]
名- 计策、方法。《水浒传·第二回》:「三十六著,走为上著。」
- 放置。晋·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
- 受。如:「著风」、「著凉」。
- 发生。如:「著急」、「著慌」。
- 北方方言。指意见相合、同意。如:「著哇!这正合我意。」
水 shuǐ《國語辭典》
水 [ shuǐ ]
名- 无色无臭的液体。由氢气与氧气化合而成。
- 汁、液。如:「墨水」、「药水」、「橘子水」、「柠檬水」。
- 海、河、江、湖的总称。如:「汉水」。《书经·微子》:「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 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
- 水星的简称。参见「水星 」条。
- 额外的收入、费用。如:「捞油水」。《邻女语·第二回》:「你一路上发的水还不彀么?还要到这地方来想方么?」
- 量词。计算衣物刷洗次数的单位。如:「这件衣服洗两水就走样了。」
- 姓。如明代有水苏民。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瓜果等多汁而不脆甜。如:「这梨吃起来水水的,不脆。」
翠阴(翠阴)
唐 杨昭俭 题家园 池莲憔悴无颜色,园竹低垂减翠阴。
唐 马戴 春思 初日照杨柳,玉楼含翠阴。 ——《骈字类编》
唐 马戴 春思 初日照杨柳,玉楼含翠阴。 ——《骈字类编》
淰淰 niǎn niǎn
散乱不定貌。 唐 杜甫 《放船》诗:“江市戎戎暗,山云淰淰寒。” 仇兆鳌 注引 董斯张 曰:“淰淰者,状云物散而不定。”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心香》:“翠亭亭别是清虚境,淰淰云花映。” 清 钱谦益 《十三夜》诗:“浴鸥汀渚层层出,没鸖溪田淰淰流。” ——《漢語大詞典》
遮 zhē《國語辭典》
遮 [ zhē ]
動- 阻擋、攔阻。如:「遮擋」。《說文解字·辵部》:「遮,遏也。」《後漢書·卷四七·班超傳》:「超伏兵遮擊,盡殺之,持其使首以示謝。」
- 掩蓋、掩蔽。如:「遮蓋」、「遮掩」。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
- 此。宋·陸游〈點絳脣·采藥歸來〉詞:「江湖上,遮回疏放,作個閒人樣。」通「這」。
遮 [ zhě ]
動- 北平方言。指掩飾、掩蓋。如:「遮羞」、「酸能遮鹹」。
- 北平方言。指搪塞。如:「找個藉口來遮一遮他,免得他吵鬧不休。」
墙 ( 墻 牆 ) qiáng
墙 [ qiáng ]
- 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砖~。土~。院~。城~。~垣。~头。~头草。铜~铁壁。
- 门屏:萧~(喻内部,如“祸起~~”)。
- 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